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15-121
宋代商人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救助、灾荒之时减价出粜米谷或无偿赈济、对贫困无力者宽免逋欠、捐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对同业伙友进行救济等形式,成为宋代社会救济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这既是宋代商人随着自身财富力量的迅猛增长,希图通过施善行为获得社会认可、提高社会声誉,进而为自己在乡里社会中争取话语权而创造条件的目标诉求,也反映出商人阶层的崛起已是宋代社会结构中最不容漠视的显著变化,体现了商人公共参与能力和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在实际效果上,商人的施善行为也使社会资源的分配在社会各阶层成员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调节和平衡。  相似文献   

2.
冯芸  桂立 《北方论丛》2015,(2):93-98
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中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的势力日益壮大,宋代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发展历程中行商与坐贾势力消长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的位置。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等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尽管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是空前的 ,市场繁荣 ,作为商业主体的商人大量增加 ,但是从政府、官员与商人的关系 ,从宋初关于科举、舆服的规定看 ,商人仍处于社会的底层 ,受到政府和官员的任意压榨、剥削和束缚 ,并且商人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很低。另一方面 ,宋代富商大贾利用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在入仕参与政治、与官员联姻和突破舆服的限制上。而士人阶层的部分有识之士在观念上已经把商人看作是与士、农同等地位的“齐民”了 ,这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4.
冯芸  桂立 《北方论丛》2014,(2):77-80
宋代科举制度对包括商人在内的普通平民的开放是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时代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其固有特征——开放性、流动性、平等性、竞争性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具体反映。宋代商人阶层凭借其财富通过科举制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宋代商人在实现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重大并对后世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突破,即在四民社会阶层的结构性松动下,士商两大阶层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士商之间开始不断地融通、趋合。  相似文献   

5.
商业在唐宋变革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以来,宋代因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关键性和突破性而受到重视。此外,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系统进一步扩大,为各地农村及城市经济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区域劳动分工得以建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贸易量和贸易额。这一时期的商人设计出新的商业惯例、制度安排和合伙方式来拓展其贸易活动。另一个商业上的突破则是长江流域市场的扩大。政府所制定的有关市场组织与程序的规则开始松动,商业状况逐渐依赖于更高水平的私人交易与商业交换,交易场所的形成更趋自由,商业贸易进一步渗入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6.
宋代商人对国家政治的干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商人对国家政治的干预及其影响林文勋(云南大学历史系)宋代,伴随着商业的发展以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商人对封建国家的政治颇多干预,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商人干政无疑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商人干政...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由于政府对商人商业制定的歧视性政策和社会道德约束力的弱化以及榷场关闭等原因,引起商人采取违规违法的非制度化行为进行抗争,宋代商人非制度化行为造成社会风气败坏,买官卖官现象严重,奢靡之风盛行,制假造假泛滥。宋代商人的非制度化行为是其对封建政府的压制所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他们并不想和封建政府决裂,因此不可能建立起自己主导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8.
行商坐贾与宋代行会的形成魏天安中国古代的商人传统上分成“行商”和“坐贾”两类,“行商”即从事商品贩运业、没有固定营业店铺的商人,“坐贾”即在市内拥有固定铺席、经营方式为“居鬻”的本地商人。行会则是一种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职能的垄断性商业组织,它是城市商品...  相似文献   

9.
论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宋代商人的广告活动实践蕴含着较强的主观自觉,迈向讲文化塑品牌、重承诺讲信誉的较高层次.这种广告自觉是宋代商人经济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重体现,呈现出经济与文化的复杂互动,成就了宋代广告的新境界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奠定了宋在中国经济史中的特殊地位。一在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市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时,由于长时间安定的社会环境,也由于宋朝政府所作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努力,使得宋代的商品贸易活动十分发达,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宋代以前,城市布局严格按照坊市制度,商贾百工均聚居在专门的贸易区,即东西二市。到五代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店铺的繁盛,从前的坊市制度难以维持,作为宋的都城汴京,在后周显德年间,已是“…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之一。学术界对这一时期商业领域的研究一直都比较重视 ,成果也很多 ,但对于商人和商业资本却处于个案研究阶段 ,缺乏系统的研究 ,存在着不少的空白点。如今 ,姜锡东教授的新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 2 0 0 2年出版 )一书在专题研究的同时 ,对宋代的商人与商业资本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 ,对许多问题均有精到的阐发 ,可谓是一部厚重的创新之作。纵览该书 ,有三项突出之处。第一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现代经济学的眼光 ,对以往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评价作了重新审视。比如 ,对于宋代商人…  相似文献   

12.
宋代。城市生活的繁华,必然导致城市游手的增加。所以,在宋代的城市里,流氓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值得引人注意。本文试就宋代流氓的成员构成、社会活动、流氓手段诸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一、宋代流氓概说 宋代农村劳动人口的减少,城市游手的增加,对封建秩序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所以对游惰之民严惩不贷。如太平兴国中规定,在两京及其他诸路,允许民间共同推选一个“练土地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143-152
在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背景下,宋代城市谣谚呈现出前代未有的新面貌。受市民趣味的影响,宋代谣谚呈现出时政性、世俗性、非正统性、诙谐性的特点。宋代城市谣谚的传播也呈现出鲜明的市民色彩,民间艺人、商贩、太学生是城市谣谚的重要传播者,瓦市、宴集、市场等公共场合成为谣谚的重要传播地。宋代城市谣谚内容丰富,表现出典型的市民社会特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考察宋代市民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自宋代开始,士大夫从事货殖经营的活动日益突出,货殖经营之风愈益渗透到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之中.宋代士大夫货殖经营之风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有关,也与宋代士大夫的贫困化和平民化紧密相连;宋代浮薄华侈的社会风气和士大夫义利观的转交,则为宋代士大夫从事货殖经营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8世纪中叶至 15世纪末,阿拉伯帝国的商业繁荣对农村经济、城市手工业和封建统治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农村的商品生产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但地主商人化和商人地主化又缓和了商业资本与地权的根本对立;城市手工业商品生产有所扩大,但在官营手工业的排挤和商人、包税人的压榨下,生存艰难;封建统治者也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使地主、商人、官僚形成“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关系,所以,虽然阿拉伯帝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封建的自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却未能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16.
有商一代城址中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分布于城址外围边缘 ,少量的小规模手工作坊处于城址内部边缘。这种布局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商代诸居址中的水井构造 ,反映出商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商人对各种废物的处理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商人对建筑神、门神等自然神和风、雨等气象神的崇拜是商人环境保护意识萌芽的折射。总之 ,商人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取了某些措施来保护生存环境 ,并且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钟武耀 《学术论坛》2001,(Z1):21-23
一、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 1.农村市场规模不如城市市场.农村市场与城市市场相比,无论是其规模、层次,还是其消费能力等,都无法与城市市场相提并论.在我国的社会消费品总额构成中,城镇的比重由1985年的41.5%上升到1996年的56.57%,而农村的比重则由1985年的58.5%下降到1996年的43.9%,下降了14.6个百分点.尽管1995、1996年国家几次较大幅度地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城乡之间不协调的现象略有改观.然而,1997年以来,随着卖粮难以及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等系列农村问题的出现,农民的消费增长趋缓,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的差距也呈拉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金花  王茂华 《河北学刊》2006,26(4):110-115
两宋涉商诗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走向做了较为充分的描述和反映,对具有时代特征性的事物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再现,为处于变革时期的宋代商业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文献。本文试图以诗证史,通过涉商诗这一切入点和独特视角,对宋代专业市场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予以辨析、考察。  相似文献   

19.
宋代包买商人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买商,系指包购并兜售产品的商人。同一般商贩相比,由于他们与生产者的关系密切,甚至有时能够间接或“直接支配生产”。所以,包买商人的活动,在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过渡作用” 宋代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很高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包买商人也比较活跃。当时包买商人曾在哪些部门和地区活动,他们活动的特点和背景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社会前期,行商是商业活动的盈利主体,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自宋开始坐贾势力日益壮大,二者的关系由前代社会的层级关系逐渐向平行关系演进。这一变化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是宋代商品经济繁盛的大环境下,坊市制度崩溃、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结果,在宋代市场扩张、市场结构日益复杂、商品流通总量剧增的市场环境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熟悉市场、对市场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城市的市场活动中处于领先位置。而在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城市坐贾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小、信誉度较高的特点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