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可染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是中国画坛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成为近现代美术史的经典。他自幼习画,深受林风眠、潘天寿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他擅长山水、重视写生,将西画中光的明暗对比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在对李可染个人和作品的研究中,本文试图从形式美的视角入手,探讨李可染山水画的形式关的具体表现。李可染山水画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题材鲜明的形式美,构图满密的形式美,线条金铁的形式美,笔墨雄厚的形式关和赋彩浓重的形式美五个方面。对李可染山水画形式探讨的意义,一是可以丰富有关李可染个人及作品的研究成果,二是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三是发扬光大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可染艺术大展”展览将全面回顾画家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道路。李可染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美术家、教育家。13岁李可染从师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美专师范科学习。  相似文献   

3.
对李可染(1907-1989)及其艺术价值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画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涉及到二十世纪中国画变革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但从艺术教育角度来探讨李可染绘画思想对后代影响之研究还不够深入。文章从现存文献资料的重新梳理与考证入手,着重探讨李可染在50年的教学生涯中为美术教育事业与民族艺术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可染是通过山水写生来改造中国画的实践者,是古典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过渡的大师.他创立了一套现代山水写生方法并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格,在六十年代渐渐完善了自己的山水画艺术.李可染山水画,从写生到创作的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画所必需的,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由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的"汉风墨韵——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开幕式10月22日下午2时30分在江苏省美术馆隆重举行。这次大型书画作品展旨在弘扬李可染大师艺术精神,延续并彰显大师在国际国内的文化名片效应,展示徐州书画艺术水平,进一步推动"舞动汉风"工程,提升徐州艺术家精神力量和创作活力,加快培育"彭城画派",宣传推介徐州籍书画名家,倾力打  相似文献   

6.
邓圣来自江苏苏北汉文化发祥地,自幼酷爱艺术,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10岁那年父亲带着他去博物馆看李可染展览时的情景。弱冠之年的邓圣,站在李可染那郁黑浓重的画作面前竟然被震慑的浑身发抖。但这也使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敬畏和向往。这深刻的记忆一直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成为像李可染那样的大艺术家,用他的艺术去感染人、激励人。  相似文献   

7.
主持语:在文化史上人文历史跟地域生态是有关联的,徐州这个地方,地片南北之间,它既有北方的那种宽博豪放的地域特点,又不乏南方那咱温润、细腻的东西。徐州历史上出了好多的名人,也出了好多的画家,如李可染、朱德群、刘开渠、王肇民等艺术大家。画家的产生,一定是跟一个地域的历史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后记     
带着一年多的辛勤汗水,带着徐州书画家的集体智慧,《李可染暨"彭城画派"书画作品展》像一朵沾着春天晨露的花蕾,就要含苞怒放了。此刻,我们充满了欣喜与忐忑。欣喜,是因为这是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支持下,第一次将李可染艺术节办到了省城南京(后来由于节庆活动的压缩,不再叫艺术节,但弘扬李可染精神的实质未变);第一次组织全国范围的美术理论家就徐州美术与中国美术史及近百年来徐州强势书画群体现象进行研讨,并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学术进展;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组织徐州籍著名书  相似文献   

9.
30年前,在叶剑英、李先念、谷牧、万里、姚依林、方毅、李德生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成立。老一辈著名画家李可染、蔡若虹、朱丹、刘海粟、刘文西、吴作人、叶浅予、李苦禅、赖少其、陆俨少、石鲁、黄胄、张仃、蒋兆和、关山月、王雪涛、黎雄才、亚明、黄永玉、朱屺瞻、吴冠中、崔子范等都曾汇聚于此,可以说,中国国家画院在创立之初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师集团",他们也奠定了国家画院无可争议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30年来,中国国家画院沿着前辈大师的足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0.
李可染出生在徐州市一个平民家庭。童年的李可染家中没有一本书,一支笔,更没有家学渊源,学画的唯一途径是到街上看商店里悬挂的字画、斗方,默记住,回家再默画出来,9岁时,书名已远传。他还喜爱音乐和戏剧,自学拉胡琴,轻重疾徐,抑扬顿挫.手停了琴弦还有余音缭绕。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被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同时从师法籍教授克罗多,研列素描、油画。深钻苦学国画,研读中西美术史论。  相似文献   

11.
借助抽象的、无声无息的文字来表现李可染先生的斑斓人生和七彩丹青,显然是力不胜任的。于是,我们准备放弃语言的导向和驾驭,一任观者凭着视域的拓展,在山间,在水滨,在林际,在街巷,在画家墨笔、彩笔濡染的每一个视觉焦点上,感应李可染先生物我相溶、天人合一的永恒呼吸。"生命有限,可染无疆",这就是渎画人的寻觅结果吗?的确,生命在生命所结晶的艺术面前,也要自叹蜉蝣一晨、昙花一夕!我们的幸运是,在大师走后,仍然有亲近大师、聆听大师、  相似文献   

12.
路琰 《山西老年》2011,(2):28-29
去年冬日的一个早晨,记者采访到了已91岁高龄的李可染夫人邹佩珠,听她讲述了她和她的"画牛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不能没有像李可染、刘开渠、王肇民、朱德群等这样的大师名家。因为,在这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汇的百年,一方面西方文化以科学、理性、先进的强势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文化也面临着现代性转型与重建的使命。李可染"为祖国山河立传"的写生,既拉近了传统山水画现实人文关怀的距离,也通过对西画光影与造型等元素的汲取开创了"李家山水"深沉雄厚的画风。作为移植西方写实雕塑的先驱,刘开渠的雕塑成就不仅在于引进写实雕塑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为我国宋代的大文豪,郭沫若是我国当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巨人。这两位同生于“海棠香国”的出类拔萃的人物,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郭沫若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一日为李可染所作的《东坡游赤壁图》题诗中无限感慨地写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艺精神里有"沉郁"的文学艺术风格,近代画家黄宾虹在山水画中发展了这一艺术风格,创造出"浑厚华滋"的新的"浓郁美"美感,李可染、贾又福继续拓展着山水画"浓郁美"的内涵.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开始转向金戈铁马式的雄浑悲壮的阳刚之美.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位江苏籍的艺术大师,一位是苏北徐州的李可染,一位是苏南宜兴的吴冠中。两人都是毕业于杭州艺专的高材生;都有着国画、西画兼修的学艺经历,也都主张兼融中西;他们都喜欢借用音乐的腔与调来强调绘画的风格色彩,他们的山水画创作也都是在大量写生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在绘画艺术的探索道路上,他们相互视为同道与知音。  相似文献   

18.
正齐白石是位艺术大师,但论起抠门劲儿,也是无人能出其右。其弟子李可染曾说,"齐白石家吃螃蟹前小保姆必须先让他数清楚,不然他就认为保姆偷吃。是的,他确实抠门到了极致。他家待客的月饼都是长白毛的,无数人被招待过。"齐白石最爱吃白菜,有一次,客人带了卤肉来,卤肉外面包着大白菜的叶子。齐先生仔细把白菜叶子抖干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经常在文化艺术领域发生碰撞,尤其在绘画方面。写生作为绘画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对其进行着研究,其中,“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将以傅抱石和李可染为例,在两种写生观的发展中探究中西方写生观的对立统一,对中西方写生观的异同进行比较,并追溯中西方写生观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李可染的艺术成就归功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和他本人对新时代中国绘画要求的发展和推动。在求新求变的历史要求中创造出"李家山水"之大境界索尔·爱德乐夫妇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们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便定居中国,致力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爱德乐先生是位经济学家,夫人埃德尔·帕特女士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知名教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索尔·爱德乐夫妇与许多现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都有着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