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50周年蔡维屏150年前,马克思写出了作为其新世界观的简明宣言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随后,他又同恩格斯合作,撰写了系统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是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事变,它标志着马克...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简称《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下简称《形态》)写作150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南京市社联、南京大学哲学系和江苏省哲学学会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全国学术讨论会,1995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自1980年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大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的作品.但两位经典作家各自在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贡献,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这部著作的马克思所加的边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差异、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写作目的,他们对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各自贡献看,第一章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部分应该主要为恩格斯所作.  相似文献   

4.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译文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制定了批判费尔巴哈的一些基本论点的纲要。马克思恩格斯据此写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来恩格斯在1888年又据此写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恩格斯提到这部《提纲》时说它是“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提纲》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掌握和改造世界的重点从单纯的认识转移到实践和行动方面去。这些年来《提纲》在我国似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之一或许是译文还不够正确,不够明白易懂。因此,我们在这里对译文提出一些意见,谨供校改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年马克思经历了两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思想摇摆,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处于马克思第二次"走进一走出黑格尔"的过程之中,体现了历史目的论的隐性唯心主义.相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而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更接近于<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的笔记本Ⅲ.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不断发展的。通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包含的本体论思想,分析了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范畴并不是抽象同一的,而是包含着思想发展的创新与质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一般”逻辑形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但由于其作为哲学普遍性范畴而残留着抽象一般性形式,因而被扬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具体总体的“生产实践”逻辑;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也成为了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枢纽性范畴。马克思的实践观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化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早年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哲学”持续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现实深入结合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二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即《布鲁塞尔笔记》后期摘录与《曼彻斯特笔记》中所获得的具体思想环节与经验内容。从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逻辑来看,马克思实践观从“实践一般”逻辑到“生产实践”逻辑的上升发展,恰恰表征了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8.
费尔巴哈提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产生一个问题:"人们是怎样把宗教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就是通过思考这个问题而形成的。马克思找到的答案是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人和自然相互作用,人的社会关系发生改变,在一定历史阶段出现宗教感情,产生宗教。答案最早出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它构成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的出发点、前提和理论基础。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劳动实践思想吸收了唯心主义的积极因素,超越费尔巴哈,把历史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形成他的唯物史观。这是包含人、自然界和社会的历史在内的大唯物史观。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大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性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劳动实践思想和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有机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对它的完整表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纪念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50周年徐崇温自从恩格斯在1888年公开发表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这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一个文件”[1]以来,人们公认马克思在这里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变革,表述了...  相似文献   

10.
申庚科 《理论界》2010,(3):22-23
在马克思的早期哲学著作中,马克思多次使用"实践"概念。《博士论文》中的实践是青年黑格尔派的理性主义实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是人本主义逻辑下的异化的工业实践,在《论费尔巴哈提纲》中才确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实践观,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实践具体化。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费尔巴哈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实践的态度以及实践概念的侧重发生了转移:从异化的实践到科学的实践,从物质生产实践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刘军 《东岳论丛》2006,27(4):43-4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的发源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起点。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是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外化到存在观、真理观、历史观和世界史观等问题上的结果。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诸多组成部分在《手稿》中都能找到原生态基因。所以,《手稿》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但并非思想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自己的哲学世界观作了明确的、系统的表述,这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本文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的实践观、认识的基础、检验真理的标准、哲学的根本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批判的思想,揭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主体理论被放在极重要的地位。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对主体理论的理解。在这方面又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是,主体是观察问题的一个方面,提出“实践唯物主义要求从主体方面,也从客体形式上去理解现实”。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只从主体方面理解现实,就会同唯心主义划不清界限。另一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这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以前全部旧哲学中,哲学基本问题不包括思维对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而这一方面,正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述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正是恩格斯,把突出强调主体性思想的提纲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说:“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才是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篇光辉著作,本文主要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蕴含的实践观、认识的基础、检验真理的标准、哲学的根本特征和历史使命,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唯心史观的批判的思想,揭示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姚顺良教授认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概念中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展示,在这之后的文本只是对这一已经形成的根本观点的具体化和逐步展开而已;张一兵教授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概念只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创立起点之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才真正显现了在“历史科学”意义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层内涵;唐正东教授则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只能标志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础的达成,而不能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全部内容的实现,马克思在其中后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通过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深化了对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涌动史的理解,从而完成了对人类历史的新唯物主义解读。  相似文献   

17.
超越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隐性逻辑和内在旨趣。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哲学层面批判了意识形态的唯心特性,以唯物史观的确立超越一般意识形态。在政治社会学层面,马克思在诸多文本中分析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超越的思想。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从生产方式演进和主体依赖关系发展两个层面论证意识形态被超越的历史必然性,标志着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超越思想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8.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转换。在《提纲》中马克思是以实践的科学规定为显性结构来导向唯物历史观的隐性结构的,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显性结构来还原实践的具体形态的隐性结构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结构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区分了主体性唯物主又和客体性唯物主义,认为德谟克利特的客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客观世界的因果规律性,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处处追随客观世界;伊壁鸠鲁的主体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从事认识活动的人追求心灵幸福,是要客观世界服从人的主观设想,由此构成了二者的对立。随着新唯物主义的建立,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肯定和弘扬了主体性唯物主义,并最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了实践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提纲》与恩格斯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星云 《江汉论坛》2002,4(8):46-48
在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恩格斯于1888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在1845年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思想上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实际上,《终结》与《提纲》在根本的思想观点上是相同的,但在形式上和有些具体内容的阐述上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