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西南,包括川、滇、黔、桂四省区和重庆市。面积一百三十七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四点三。人口二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百分之十九点六。解放以后,大西南的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水平还很低。一九八五年,这个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0.86%,人均只占全国人均55.4%。特别是工业产值人均只有382元,相当于全国人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要地 国之瑰宝 我们祖国的西南,占国土五分之一的面积,世代栖息着34个勤劳的少数民族,人口3,500万,占全国少数民族总数和人口的60%以上。西南与印度、锡金、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七)国毗邻。在长达7,8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边界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因此,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国家的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经济不断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在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2年西藏交通运输在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其支撑与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虽然两者协调度目前整体水平较低,但呈波动上升趋势,遵循了旅游供求动态均衡变化规律。为了更有效地发展西藏旅游业,应加大西藏交通投资力度,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其与旅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4.
“天府之国”——四川的西南部,有一片古老神奇,富绕、美丽的土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步跨千年”——由奴隶制而跃入社会主义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说它古老、神奇,指的是这片土地自古就是祖国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早在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整治。汉代始就开辟了我国“南丝绸之路”,“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今西昌),进入云南昆明,经大理而抵缅甸,勾通了内地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许多历史名人,如司马迂、司马相如、诸葛亮、忽必  相似文献   

5.
略论大西南对外开放与跨境民族研究刘达成在国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其毗邻边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向周边国家开放,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我国先行一步的沿海、沿江开放相呼应,愈来愈显示出它在全方位开放中的巨大...  相似文献   

6.
从远古时起繁衍生息于青藏高原上的藏、羌等族就和中华大地上的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交往。史料表明藏羌民族与内地各民族间往来的实质内容是经济联系,经济是建立政治、文化等方面联系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基石,而政治、文化联系的密切又反过来促进经济联系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西藏五省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这里世居着藏、门巴、珞巴、羌、土家、彝、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基诺、苗、布依、侗、水、仡佬、壮、瑶、仫佬、毛南、京、满、蒙古、回等34个少数民族,以及尚待识别一些民族,人口约3500万,占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西南的少数民族,从历史而言,大体分属于氐羌族系、百越族系,苗蛮族系和云南濮族系,元代以后进入西南的有回、满、蒙古等民族。西南的少数民族从语言上划分,绝大多数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壮侗语族  相似文献   

8.
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使得我国的经济体制由高度中央集权的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新旧体制的差别在于,新体制在组织形式上变中央高度集权为分层决策;在管理方法上实现既有计划机制又有市场机制的双重调节;在管理手段上不仅运用行政手段,同时还运用经济手段。对内搞活、简政放权的改革,使权、责、利结合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这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西南少数民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步骤措施,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景区景点过于分散、品牌宣传不到位及旅游专门人才匮乏等症结问题,从而制约了西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质量;应采取多元筹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加快旅游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大力培育具有西南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等形式,使特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省(区、市)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景观、景点极具地域特色,一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发展、完善、凝练及提升过程中,仍存在"旅长游短"等诸多问题;应在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探寻产业层面优化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距海遥远、出海不便一直是大西南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开辟近便而宽畅的出海通道,就成为振兴大西南丞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大西南兼有“三沿”,区位优势明显。由于长期的战争以及治国指导思想的内向性和封闭性,北部湾长期没有得到利用,80年代以前没有一条通向北部湾的铁路。长期困扰大西南的出海通道不畅问题,随着大西南的开发开放,目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南昆铁路的动工为解决这个问题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开辟通往北部湾的东西通道与兴建亚洲大陆桥,不但直接源于大西南经济发展对出海的急切需要,而且有悠久的历史渊潭。南昆——滇西铁路将来势必与缅甸的铁路连接,形成跨接北部湾与孟加拉湾的亚洲大陆桥,发展为一条国际通道。 扩大通往北部湾的南北通道与建设纵贯中国西部的第一条大干线,一方面对现有的南北通道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宾运力,另一方面兴建新的南北通道,其中包括续建内昆铁路、新建川昆铁路和包(头)钦(州)铁路。这三条干线部存在着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上述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多条干线,将组成未来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铁路系统,为大西南的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佤族分布在中国与邻邦缅甸交界线一带,是一个跨境的民族,境内共有人口35万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少量分布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们通常把佤族比较集中的西盟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及邻近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称为阿佤山.佤族人民在秦汉时期不是生活在这一带地区,而是生活在云南中部一带.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明珠"的滇池曾是佤族最早活动的历史舞台之一.今天的阿佤山区是佤族人民经过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中的西南少数民族文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民族学先行。要了 解西部,少数民族文献所提供的材料至关重要。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献的搜集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吴思震 《民族论坛》2006,(10):48-50
一、中国西南边疆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数量、规模虽然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原因,这些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仍还很缓慢,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仍还比较低;“两基”成果不稳定,有些地方的“两基”数据存在不少水分;教育资源配制和布局结构不科学,办学效益还比较差。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民族地区和农牧区,民族教育发展状况暴露出的落后面貌十分明显。(一)民族教育的历史特点遗存民族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受民族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国民教育和民族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以人为本,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类学与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6月15至16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波兰以及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多位学者齐聚一堂,就经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和前沿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印海外移民与母国经济联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世界民族》2011,(3):67-71
海外华人和海外印度人是当今世界两大重要的移民群体,他们与母国仍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这一联系通常以侨汇为纽带,以直接投资为主要方式,为推动母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对两国海外移民与各自母国的经济联系进行比较,以分析各自的不同特点与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交通运输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运用相关分析和因果检验发现,货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性,而客运需求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广西在建设大西南出海通道过程中,存在着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城市化水平较低,区域间经济社会联系及其对外开放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制约因素,只有对这些制约因素认真分析,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把大西南出海通道建设好,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防城港:大西南便捷出海通道的主力前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防城港市天然特质、区位优势以及成为大西南便捷出海通道主力前锋的基本依据,同时提出了防城港市要充分发挥大西南便捷出海通道主力前锋的作用,今后需作的合理、和谐而高瞻远瞩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