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74-79
张爱玲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 ,她有着独特的以丑为美的艺术感悟。本文浅要地分析了其小说审丑艺术形成的原因 ,审丑艺术的表现以及其审丑美学价值的独特表现形式。张爱玲自身生活经历和文化渊源的影响造就她独特的内心世界 ,更重要的是将其内心世界映射到她的作品中和创作的人物身上 ,在悲剧性的世俗人生中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 ,并通过“含蓄”、“参差对照”的艺术充分显示了这种艺术方式所构成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新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76-81
张爱玲小说的讽刺中渗透着的苍凉气息,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影响,是这种独特审美情致形成的原因.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乖讹的展现,苍凉的底色的铺设以及独特情致的追求上. 相似文献
3.
侯赛因·伊卜拉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10-118
本文旨在探讨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以张爱玲"参差的对照"的美学观为切入点,从五个方面分别揭示其人物形象的凡俗性,语言艺术的"新旧杂陈"性,修辞手法上比喻和意象运用的繁复性,心理描写上的深刻性以及文学品质上的雅俗交融性,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示张爱玲小说艺术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刘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82-85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梦魇艺术,揭示这种梦魇艺术独特的“都市家族”背景,及其对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性的挖掘。通过与众多现代都市文本的比较,得出张爱玲小说的梦魇是包含现代质的独特艺术创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史红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66-68
分析指出,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和苍凉的审美风格。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爱情的无爱,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6.
刘俐俐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3-121,160
张爱玲小说可概括为隐喻性小说,这是张爱玲继承融诗歌小说为一体的中国文学整体传统的独特创造,可视为中国文学传统发展延续至现代的产物,即张爱玲从说书体小说汲取说与听的审美思想及叙述精华,并从诗歌中汲取"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及注重喻说的诗性传统,将两者水乳交融地合成为隐喻性小说。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点,受众广泛、被广泛改编为影视和舞台剧以及经典化程度高等现象,均可从中得到很好的解释。张爱玲对于中国文学的贡献就在于创造了隐喻性小说这一小说类型,藉此可生成隐喻性小说诗学。 相似文献
7.
王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00-401
从心理距离角度入手,以张爱玲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指出文学作品的悲剧美来源于作者高超的距离化手法,即通过距离的保持、距离的缩小来实现心理距离的调控,在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形成张力,由此产生悲剧美感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2)
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论小说》中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因此我们得寻求着,直到发现了这字,这动词和这形容词才止,决不要安于‘大致可以’……”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极为严格的语言大师。众所周知,鲁迅的写作态度是非常严肃的,虽然他在写作之前作了充分准备,“总是经过深思熟虑,腹稿打好了,就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所以初 相似文献
9.
朱丽丽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张爱玲是40年代红极一时的女作家。一部《传奇》,倾倒无数读者,《金锁记》更被夏志清誉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传奇》的魅力之源来自何处,恐怕应归于它中西结合的艺术技巧和悲喜交织的美学风格。张爱玲受过良好的教育。她的父亲在传统诗文教育方面对她... 相似文献
10.
贺玉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4):113-115
张爱玲是一位能让服饰话语增添文本魅力的作家之一,她善于选取传统的叙述人视角和作品中某一在场人物的视角来展示人物服饰.其叙事视角的精心设计和匠心处理,实现了以日常服饰显人物品格,绾情节结构,揭复杂人性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沙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Z1)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张爱玲中篇小说《小艾》所呈现出的艺术创新:具有否定旧家族制度、旧上海社会和真诚描写新生活的全新艺术视角;刻画了准确表达意象的全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万燕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2):115-119
题目是一种为文本"命名"的行为,"命名"有着重要的语言意义.张爱玲的小说很独特.小说题目也很怪.对于张爱玲来说,小说的"怪"题目其实就是她别具匠心的情境和寓意设计.它们和小说这种神秘的、隐喻的、虚虚实实的、充满变数的体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互为指涉的象征系统,并对小说文本的存在提供了许多重新阐释和重新建构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黄书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5-68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孤独感,呈现一种孤独悲剧式的风格。文章从其个体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分析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再举作品中的具体事例加以论证,运用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归纳梳理的方法全面呈现张爱玲孤独苍凉式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张景兰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8,(1)
本文认为,张爱玲从经验世界出发,受西方现代主义人性论影响,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对整个人性形态的影响,其作品展示了自私、冷漠、丑恶等等人性恶并深刻解剖了在物质与情欲的支配下人性的扭曲、变态的心理,显示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一定的艺术深度。同时,又由于没能跳出经验世界的圈子,缺乏道德批判意识,而限制了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情感力度。 相似文献
15.
李夜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具有独特评估价值的文学家。她的文学创作,始于40年代上海沦陷区那段极为动荡混乱的岁月。她以一系列的小说创作,较系统而完整地描写了在这个表面繁华内里腐烂的大都市中,上流社会贵族人家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婚姻生活,雕绘出这个小世界中一群从灵魂到性格都已扭曲变形的人所不断扮演的琐碎卑微的悲喜剧,并进而揭示发掘了在这些畸形的人生和人性中,积淀着的社会历史与传统文化等种种复杂因素。由此表达了她对中国现代殖民化过程中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的独特认识和深刻领悟,从而由这一特殊角度,丰富了现代文学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现代文学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余逊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4)
张爱玲没有较为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其小说创作思想散见于各种文类当中,尤其是一些谈“写作”的文章和作品的序跋里面。细细地梳理一下,其涉及的方面十分丰富。关于小说题材和主题张爱玲认为小说写作是没有什么固定的题材和范围的。“文人讨论今后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不能想像的自由———仿佛有充分的选择的余地似的。”“初学写文章,我们以为历史小说也会写,普洛文学,新感觉派,以至于较通俗的‘家庭伦理’、社会武侠、言情艳情、海阔天空,要怎样就怎样。”[1]在张爱玲看来,小说的题材虽没有一定的限制,但对作者来说,要想获得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余逊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3(3):48-53
张爱玲小说独树一帜、不同凡俗。文章从题材、人物、意象、视角、手法、语言等六个方面对其风格进行了阐述 ,认为“苍凉”是她小说风格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周魏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2-43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闯入文坛的一位奇女子,她所创作绝妙涤荡的故事深入人心。本文试图从张爱玲的生活积累、创作构思及艺术表达三方面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创作。她沧桑堆积的家族背景,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充满想象力的传奇小说世界及纯熟的写作技巧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87-89
张爱玲及其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交际花类型的女性形象、心理变态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知识份子形象构成张爱玲小说的三类典型形象。在对这三类人物形象的描绘中,张爱玲对人性作了非常"现代"的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与西方文化的涌入给中国的人性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0.
徐汉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4)
幻想是人的一种心理表现,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个人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引起来 的,是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人的幻想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人们对社 会的发展规律有了充分的认识,在科学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出来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就越 强,人们往往会在今天已经达到的科学认识和社会认识的基础上,展开异想天开的翅膀 去憧憬未来,提出各种设想。利用小说的形式,反映人们的这些思想感情,这就产生了 科学幻想小说。下面就科学幻想小说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