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超前 《科学咨询》2008,(22):38-3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写进了三维目标,这意味着语文教学人文价值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而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尤要重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3.
该文分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有关死亡、爱情、磨难、自然等四类题材语文教例进行解读选择的人文素养积淀契入点,倡导开展中职语文的浪漫情怀教育,强调引导中职生追求美、构建美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认为创新高不可攀,影响了中小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教育目标决定了进行学生人格培养塑造的必要性,中学语文教学资源所具有的丰富人文性的特点也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提供了可能.本文即从初中语丈教材的具体篇目入手,分析了语丈教育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优势、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小琴 《科学咨询》2009,(18):39-3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给老师下的定义,于今已不大适宜,却指出了为人师长的基本任务,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科学家们认为,成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而决定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一是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二是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论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长效的系统工程,有其特定的规律,它要求学校根据这个规律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组织并影响学生,根据社会历史的需要,要把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教养又有学养、能服务于社会的人。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诠释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即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学养,着眼于人的终生学习,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学生习得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养成。笔者认为,应该引起重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正转向创新型社会,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富有重要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谈谈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一、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不受固有的、习惯的观念和方法的限制和束缚,按照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自觉地进行新的探索,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乐于创新的心理倾向。尽管创新原本是人的基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课堂模式转变试验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2.
陈湘 《科学咨询》2015,(2):29-30
中国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人文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是确定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课堂模式转变试验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工具性,而人文素养的培养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固有特点和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是德育的思想源泉,以及如何在现有的申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实施人文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推动社会及全人类发展的持续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倡导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教给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做到科学与人文相统一,注重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渗透。  相似文献   

15.
李忠贵 《科学咨询》2008,(22):39-40
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推动社会及全人类发展的持续动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精神,感染激励学生;倡导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教给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做到科学与人文相统一,注重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渗透.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倡导的习,就是要反复训练,不断实践。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追求。但是,在教学第一线,包括一些观摩研究课,常有一味追求所谓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曾兴强 《科学咨询》2010,(12):42-42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9.
陈选玲 《决策探索》2014,(22):62-63
语文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个性,而终点则当是学生德性。其实,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情操。这一点,语文学科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学科理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形成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李中琼 《科学咨询》2009,(10):48-4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苇要性.在过去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认为创新高不可攀,影响了中小语文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