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文、书画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赵孟頫不同门类艺术背后的共同艺术观:第一,托古改制,以求新变;第二,魏晋风韵是其艺术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与书坛巨擘赵孟頫齐声并置,二人关系甚密,可谓至交.在赵孟頫眼中鲜于枢为人豪爽脱俗、其书妙入神品、他的诗也足以和大诗人鲍照、谢灵运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唐代李邕书法对以赵孟頫为首的元代书坛影响甚大,促进了赵体书风的成熟并风靡天下,成为一代书法主流.元代人通过学习李邕书法,终至出唐入晋,复古为新.  相似文献   

4.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大家,他在诗文、书画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赵孟頫不同门类艺术背后的共同艺术现:第一,托古改制,以求新变;第二,魏晋风韵是其艺术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笔者以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性质 知识分子的性质问题,是能否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知识分子的关键问题。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党的会议上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的社会成员是三部分人,就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为工人、农民服务的。”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个论断不是轻易下的。1977年5月他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文中指出: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1978年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6.
1 元代画家注重师传,其中尤以赵孟頫及其影响下的元四家为突出。赵孟頫的绘画起步于李思训、王维、李成,而成熟于融汇唐、宋诸家之法并加以变通发展中,最后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始开元季画坛一代新风。赵孟頫的这一创作道路,决定他对传统的看法有着明显的倾向性。举“贵有古意”说为例,赵孟頫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  相似文献   

7.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这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已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也开始得到贯彻实行。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否包括一部分知识分子在内,我认为“一部分人”不仅包括农民和工人,也应包括知识分子在内。一部分知识分子先富起来,也是符合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的发展规律的。一长期以来,知识分子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蒸汽机、电气技术、原子技术、电子技术和空间技术等,无不是知识分子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些先进  相似文献   

8.
从1956年至1966年,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经历了由“工人阶级一部分”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复杂过程。期间虽有反复,但是党最终认定知识分子的“资产阶级”属性。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的命运随党对其阶级属性的判断而起伏。因此,我们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定上要严格按照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我国国情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即充分肯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十年期间,党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曾把知识分子列为“臭老九”,后来批判“四人帮”时,有些文章说,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是元朝的“九儒、十丐”。这只是凑合了两个“九”宇,实际上是不确切的。 元朝统治者主要搞民族压迫,把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即金朝统治地区的人,第四等为南人,即南宋统治地区的人。至于各民族内部,则只分“平人”与“贱人”,亦即平民与贱民两等,并没有分为十等的说法。因而所谓“九儒、十丐”,并非实际存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中大量描写科举考试 ,出现了文学上的科举盛世。原因是元代废除科举制度达七十八年之久 ,元代知识分子干禄无阶 ,入仕无门 ,地位低下 ,借此抒发科举情结。科举考试在元杂剧中的作用有 :成就爱情婚姻、促使夫妻重圆、为民伸冤报仇 ,同时具有解决戏剧冲突、促成大团圆结局等艺术价值 ,并对后世通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宣传重视知识分子的重要意义。但是在社会上,在党内和干部队伍中,至今仍然存在着轻视知识分子的各种偏见,压抑、排挤甚至打击迫害知识分子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乃是长期以来对知识分子的错误评价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现在,虽然没有人公开把知识分子当作专政对象,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目中,知识分子只能写文章,搞设计,教学生,至多算脑力劳动者。在这些人看来,知识分子既不做工,又不种地,不能创造物质财富,何以能成为劳动人民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九八二年,胡耀邦同志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非党知识分子干部列为十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之一。随后,中央领导同志又明确地指出,非党知识分子既是依靠对象又是统战对象。有些同志对把非党知识分子作为统战对象不够理解,或者感情上接受不了。如有的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不应该再说它是统战对象了”;还有的说:“既是依靠对象,就  相似文献   

13.
刘时中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但其生平仕历极为复杂,难有统一定论。元代可供考证的刘时中共有五位,但从年龄、姓名、阅历、籍贯等方面考察,作为散曲家的刘时中应为山西石州宁乡刘时中。古洪刘时中之所以与山西石州宁乡刘时中产生混淆,皆因杨朝英在编著《阳春白雪》时随意标注作家姓名所致,且山西石州宁乡刘时中确实有在"古洪"生活的经历。考究山西石州宁乡刘时中的诗、文、曲,以及与之交好的姚燧、卢挚、赵孟頫、杨载、张可久等人的经历,可知作为元代散曲家的刘时中生于1270年左右,曾为湖南宪府吏、河南行省缘;1311年入大都,被举荐为翰林待制,其间兼任太常仪礼院博士,后受排挤被贬为浙省都事,晚年辞官归隐,1352年左右卒。  相似文献   

14.
有元一代,知识分子受到空前的打击与磨难,他们象被社会无情抛掉的弃儿。破碎的国土,破碎的家园,破碎的心灵使他们形成了特有的心境:躁动与不安,悲哀与痛苦,孤独与寂寞。“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胡侍:《真珠船》)。这里指的是元曲,而元曲可分为两部分,一为杂剧,一为散曲。王国维在评论元曲时说:“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宋元戏曲考》)但是元剧作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其“娱人”的杂剧还需要点“高台教化”的效果。可是散曲就一无挂碍,随时发泄心中的郁闷与不平,它是元代知识分子心态的真实外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散曲对元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元代在统治者推行"汉法"等文化政策的推动之下,书法领域呈现出相对繁荣的景象.张雨时代是元代书法史的重要时期.该时代的书法风貌具有鲜明特征:(1)权重位尊的赵孟頫起元代书坛的伟大旗手,其复古主义书学思想影响了几代元代书家,与麾下群贤共同营铸了元代书法的整体风貌;(2)在赵孟颊的积极倡领之下,二王以来所确立的帖派书风得以复兴和发展,与以张雨和杨维桢为代表的新潮书风交相辉映;(3)不仅楷行书成就斐然,篆隶书法也蔚然成风,成为"托古改制"的复古书风的重要支脉;(4)书画印三者相依相映、相辅相成,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赵孟頫这位杰出的书家,从元代书坛言,称雄一世,正如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云:其“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从整个书史言,他卓然与右军正脉相接,可与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相提并论,正如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其“元之有赵吴兴,亦犹晋之右军,唐之鲁公。”赵孟頫在其颖慧的心灵耕耘中作出了卓越的书法审美创造。本文即择取这一视野,剖视其书法审美创造的动机、构思、表现及其成就等一系列过程。超越:审美创造的志旨在人生的坐标中,赵孟頫几乎由多元的“独特”因素决定了他的运动轨迹。独特的时代:元替代宋是异族对汉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处于激化阶段。独特的家世:赵孟頫是宋太祖第四子秦王德芳九世裔孙,其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曾祖师垂、祖希永、父与(?),仕宋皆至大官。独特的才华:自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  相似文献   

17.
在元代,知识分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流派是重视文学的,被称作“文章派”,属于这个流派的知识分子被称作“华士”;另一个流派是重视实践的哲学的,被称作“德行派”,属于这个流派的知识分子被称作“正士”。耶律楚材是属于前者;杨惟中、姚枢、赵复、许衡是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是元代最为出色的艺文大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宦途中的所见所感占据相当的篇幅.在其诗画作品中蕴含的大量生态元素,既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江南游子对故乡的思恋,也承载着他在南北驱驰中对不同地域山川风物的独特感受,并由此造就了赵孟頫艺文创作的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9.
元代书法自成体系.其特点是赵孟頫开启"尚态"风格,影响了明清书风;继承了宋代"尚意"的人性化书风;诗书画印一体,以书写画、以画写书的画人书家辈出;章草的复兴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元代书法特点的形成与当时特有的语言环境、文化上的民族歧视等社会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元代在我国绘画史上是个特殊的时代,士人画家们在元统治者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与儒佛道渐趋调和的特定政治、文化背景下退隐遁世,三教兼修,以儒学为本,既学道又参禅。随之,注重表现自我人生哲学、思想情趣、审美理想的水墨画兴盛起来。深受佛道审美思想影响的元代士人水墨画注重与书法的结合,追求"不求形似"与"墨戏"的主体性精神,摒弃儒家重"礼"重"理"的繁文缛节,表现出简逸、质朴、空净、玄远的佛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