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古弘农杨氏为北方大族,但却并非汉魏以来杨氏之旧门。此支杨氏因与文明太后之特殊关系而兴起,为了使其家族跻身一流高门之行列,除过伪冒高门之外,建立优美之门风也是其重要举措。此外,在发展道路上,杨氏选择了“文武兼重”的策略并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的思想及其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以往学界对这一方面的具体研究颇有欠缺。本文从哲学、经学、排佛道三个层面论述了欧阳修的思想,认为:其“不绝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的天人观充满儒家的理性精神,是北宋理学“理本论”的直接理论先导;其以理性精神为标准衡量儒家经典传注的是非真伪,为经学中义理之学学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修本胜之”的排佛道思想,虽然尚无法真正战胜佛道二教的影响,但却为稍后的理学家们加强儒家心性之学建设揭示了方向。因此,作者的结论是认为欧阳修是北宋理学思潮的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海源阁藏书经过杨氏四代人的搜集积累,形成了自己的藏书特色.杨氏藏书遵循的是"海源"思想,藏书之"源",表现在版本上即是崇尚旧刻;内容上重正"经"正"史".藏书之"海",则是在追古的同时,又广泛搜罗其他版本,即使明清版本、海外版本亦尽行收藏;就内容而言则又不惟正"经"正"史",对这之外的其他经史著作以及蓄藏极富的子集作品也极尽囊括.因为治学溯源,决定了杨氏藏书之精;又因治学求博,决定了杨氏藏书之广.杨氏藏书既以质取胜,又以量取胜."精"和"博"是其整体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早期的运动中,杨衢云是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人物。杨氏曾在香港组织辅仁文社,随后又加入香港兴中会,是该会的第一任会长。杨氏与孙中山一起领导、策划了1895年广州起义、1900年惠州起义,后被清吏所派刺客暗杀。研究杨衢云,不但对杨氏的革命活动作历史定位有所帮助,就是对厘清中国民主革命运动早期的各种关系,亦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史料,高度评价了契嵩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与调和佛儒关系上的贡献和地位。分析认为,宋初儒者排佛思潮高涨,佛家对此往往采取规避、辩解的立场。并认为,契嵩针对当时的排佛思潮用雄辩的议论和系统的理论回应了各种排佛主张,强调儒、释之道一贯,并著《辅教编》论述“儒释会通”思想,不仅缩短了佛儒之间的距离,而且在促使佛教儒学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宁夏隆德县杨氏家族雕塑艺术已传承了六代一百多年,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雕塑彩绘、仿木建筑木刻、壁画艺术等门类,是杨氏家族雕塑艺术传承的主体。第四代传人杨栖鹤奠定了其家族雕塑艺术的艺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7.
1929年夏,清华大学购买了杭州杨氏丰华堂藏书5720种,47546册,这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以来所购古籍的最大一宗。杨氏父子两代穷搜极采,是近代史上江浙地区有名的私人藏书家,他们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功不可没。丰华堂藏书琳琅满目,珍品杂陈,为清华大学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员做出了不少贡献,至今仍为教学提供着丰富的材料。本文考察了杨氏父子的生平及藏书事迹,追述丰华堂藏书售归清华、化私为公的历史,并简要评介其藏书内容及藏书特色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9.
佛教入华后的千年间,儒释道三教的比较、争胜、交融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韩愈排佛是三教论衡思潮演进的一部分.攘斥佛教的思想,可能形成于韩愈早年读书学习时期.因过早树立排佛的标杆,影响了他对佛教的深度了解,韩愈排佛思想始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韩愈与傅奕的排佛有诸多相似之处,然傅奕排佛有张扬道教的倾向,韩愈则是排斥佛老、张扬儒教,二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韩愈也极少提及傅奕.韩愈排佛受中唐诞节三教论衡的刺激,对三教融合、夷夏之辨等三教论衡议题有所回应.他对三教论衡的贡献,在于颠覆佛道二教的诸多议题,反振佛教化中国的趋势.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韩愈排佛有其积极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谢景芳先生的有关说法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用"宗教、文化侵略"等字眼,不能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传教和其他文化活动,杨光先根本算不上一个"有识之士",其排教的思想基础是顽固守旧的华夷观念。  相似文献   

11.
杨增新的思想渊源极为复杂,但其内政的理念可概括为:务农本、重吏治,保民利、尚节俭。基于此理念,修渠垦荒以安插流民成为他治理新疆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在修渠和招垦中,杨氏调动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在修渠与招垦经费的多种来源中,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扩张手段,故而杨氏极为关注纸币的信用问题与水利投资的收回。他倾向于向贫民平均授田,反对富户、地方官兼并土地,从而强化了国家——小农的社会结构。总体上,其为政的思想、策略及实践,体现了对国、官、民三者关系的把握与处理。  相似文献   

12.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晚清著名的私家 藏书楼,以藏书宏富而驰名中外。 在海源阁藏书中,杨氏视宋版“四经四史”为镇阁之宝,别辟书室以珍藏,额其室名为“四 经四史之斋”。本文对海源阁所藏“四经四史”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政府力量十分强势的时代,一个家族的发达与否,取决于与政府是否合作。在汉人当政的宋朝,杨氏乐与朝廷合作,出了一些官员。到了蒙古人统治时期,则坚决不出仕,表现出较强的民族气节思想。不乐出仕习惯影响的结果,让这个家族在元代没有政治人物。进入汉人重新掌权的明朝,因打击豪右政策而受到牵连。虽然有人想走科举之路,但准备不足,成功率低。直到明中叶才有突破,一门出了两个尚书、两个侍郎。此后百年左右,杨氏成为宁波科举大家族。正德以后,偶有人中举,固然有杨氏后裔退化因素,也与宁波科举教育不受重视的大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改进教学方法,要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趣、寓教于理、寓教于例、寓教于情、寓教于境、寓教于行。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既吸取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摄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古代“以教为本”、“尊师重道”思想的弘扬和现代化。追溯这一伟大理论的民族思想文化基础,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加深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解,提高贯彻这一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一、科教兴国战略与传统的“以教为本”思想“以教为本”,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和安邦治国之本,是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梁衡 《社区》2013,(14):11-11
从古至今,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十篇。  相似文献   

17.
高校工会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群众性、参 与 性的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体、寓教于美,以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活动的优势和作用,实现 创建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的目标。   相似文献   

18.
禅的观念最早起源于古代印度,在佛教和婆罗门教中都有重要表述。两教中的禅观念与印度古代奥义书中的思想有重要关联。二者在吸收借鉴早期奥义书的一些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印度禅观念。两教都认为一般的心作用或杂念妨碍人们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应当抑制,并认为进入禅定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遮诠的方法在两教中都是重要的禅定手法。佛教和婆罗门教对禅定种类的区分不尽相同,而且对禅定所要体悟的对象理解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觏与佛教     
李觏佛教思想具有双重性,既有排佛的一面,也有容佛的一面。排佛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以经济建设、财富积累和社会秩序为内容的物质领域,一是儒家礼治伦理领域;容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某些教义、佛教教化功能的肯定。李觏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典作家们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团结思想,在"感主恩"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中国伊斯兰特色的团结思想:其一,尊崇真主,尊崇国家并重的思想。其二,天道五功与人道五典相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三,真主前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伊斯兰教上述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知恩图报、和谐相处、交往平等影响回族群众。这些思想与民族团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巩固和增强了回族群众国家认同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