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中原河洛对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形成具有全面、关键、决定性的影响。客家民系主体来自中原河洛,在闽赣边地开基创业奠定了客家文化物质基础。客家重构中原式宗法制社会,形成客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客家传承河洛文化刚健自强、厚德、文化和重礼的基本精神。成为客家思想文化的理学根源也在河洛。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代的中原移民入闽,使得闽台之间有着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这种相似多元的族群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在历史上,其相互间又是如何互动的,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然观今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均大都对此语焉不详。通过对闽台几次移民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闽越文化不是今天闽文化的底层文化,唐初移民是中原移民的初次开闽,客家移民主体底层人民较多,所以客家文化形成较慢。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40-245
客家文化源于中原文化,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它是汉民族传统文化与畲、瑶等土著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一样,客家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发轫于封建社会的地域文化和族群文化,它在不同程度上制约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村基层政治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根据现代化的基本精神理念和要求,对客家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吸收、改造、发展和创新。具体途径包括:对客家传统文化合理扬弃,促进客家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以先进文化指导客家传统文化的创新,积极倡导现代观念,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4.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族群认同是对自身身份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本质与心理基础。客家的文化认同通过客家文化结构中的文化要素进行表述,认同作为亚文化的客家文化正是对于中原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对客家族群自身历史记忆与价值体系的认同。客家文化运动,则是客家族群认同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台湾客家精神特征的形成,来自客家族群开山拓土的迁徙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记忆,又可追溯到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底蕴。透过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在铭记故乡的祖根文化记忆、传承耕读文明的客家庄生活方式以及坚守客家的语言、族谱和民间崇拜等方面,都可寻觅客家族群生活中保留的河洛文化遗风,也由此见证了客家“根在中原”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
文章系统分析了广西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了文化大一统下的广西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深入研究了中原人口迁徙广西而形成的文化通道,提出了时代变迁对广西文化融合的新发展,从而形成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为太平天国政治文化刻上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的烙印。  相似文献   

8.
客家是汉族在南方的一个支系,是由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汉人与赣闽粤之交的闽越土著和先期迁入该地的武陵蛮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客家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判定客家的要素是方言、民俗、经济特点和人文性格,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南宋时代在汀州确已形成一种特殊的方言和民俗,因而可以判断客家民系形成于南宋,客家民系形成时期的中心舞台在闽西的汀州。客家文化中可以找到很多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如捡骨葬、买水浴尸、女劳男逸、客家山歌等,就是比较明显可溯源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渊源的文化事象。  相似文献   

9.
吴永章 《中州学刊》2003,(5):142-146
客家人的根系中原。本文就构成文化重要内容的礼制方面 ,对客家文化中保存的中原古风阐述己见 ,并深入探求与讨论中原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源流因袭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客家族群语言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客家人的移民路径有关。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客家移民路径选择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对"客家"语言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清末民初客家人对客家移民的文化认同感的系统构建对客家移民属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上,在救亡与启蒙的双重时代主题下,中西文化发生了激烈交锋,向西方学习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主旋律。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中华文化走向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延续。以文化自觉为基础的文化自信不是简单盲目的自信,不是妄自尊大,而是一种崭新的姿态、开放的胸怀,是漂泊已久的中华文化的回归,是荒芜已久的精神家园的重建,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诗歌最精彩的笔触之一就是书写民族文化的被撕裂所引起的疼痛,对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渴望与找寻是其中最具全球性体验的诗歌品质。少数民族诗人“文化身位”的确立关系到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必须戒除“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他民族文化身位”和“他民族眼光中的自我民族文化身位”三种单一的文化身位,树立文化的多重自我与复合身位观念,才能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全球化的紧张关系,才能保证少数民族文化与时俱进的能力,才能让少数民族诗歌走出民族文化的樊篱,获得更大的全球性认同。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新的传播、生产与消费方式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创新型国家的坚实的文化基础。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偏弱偏小,程度粗放和原始。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博 《青海社会科学》2007,(1):33-36,41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社会时尚话语,对于它的保护已成为社会共识。笔者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从遗产本身的文化空间入手,不仅保护遗产本身,还应保护其生存与传承的文化空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美仙 《学术探索》2002,(4):106-109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 ,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在新时期文化变迁的背景下 ,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 ,以文化生态为参照 ,从文化主体———文化生态———文化传承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解决民族文化传承有关理念 ,以期在此理念下实行有效的操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主义与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关系是文化诗学谱系研究的重要部分.新历史主义对文化唯物论既有社会批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文化诗学的理论创建:文化与社会的批评理念是两者方法论的理论契合点,"借古讽今"与"以今参古"的批评指向是研究旨趣的分歧点,而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的批评范式则体现出两者理论建构的不同诗性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研究获得一个历史与文化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先进性与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应当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论断,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发展与中国先进文化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从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角度昭示了党的发展方向,揭示了党的先进性质;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时期的中国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文化;文化的先进性与建设先进文化的执政党密不可分;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质和发展方向;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必须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充分重视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特色,才能坚持中国文化的先进性,实现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徐家林 《学术界》2006,(6):76-82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趋势,并严重威胁着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从各个视角论证文化多样性存在的合理性。人文发展观以选择与自由的视角看待文化多样性,认为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自由的前提,而文化多样性并不存在固有的价值,它的价值则由文化自由来衡量。身份的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方面,文化自由要求承认多样性文化身份的存在与人们文化身份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城市研究、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不仅有交通问题,更重要的还有城市文化问题.研究昆明城市的历史文化之脉,再现昆明城市的灵魂,是建设21世纪昆明现代化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和规约文化发展进程,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文化体制改革也将伴随我国改革全过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清文化发展规律和主动引领先进文化进路,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是我们党当仁不让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