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一门高度复合型的交叉学科,艺术设计专业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包括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对于教师的创新能力的要求、积极自主的学习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在教学中,则应当以掌握技能为核心设置课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构建多维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掌握和熟练运用设计能力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开设"教育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践"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工程概念。同时对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道路学科实践类课程存在的学科分化、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以国际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对主干实践课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及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从完善培养目标、提升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制定综合、全面的实践课程改革方案,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旨在践行国际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三个层次、四大模块"为基本框架的多维度、立体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是一种融知识、素质、能力为一体,特色鲜明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从实践应用效果看,该模式适应了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涵括设计创作、设计实习、艺术考察等在内的艺术设计实践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立足于高校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实践的积累以及对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遵循全面提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素质的实践方向,探寻完善高校艺术设计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艺术设计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对设计人才创造能力的培养。就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言,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艺术设计教育本质来看,创新教育的基础就是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艺术设计人才最本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模式逐步融入了数字化、开放、创新的元素,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为能有效改善教育的现状,以实践类课程为关注点,介绍建构主义理论和体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知识化-共享(E-CDIO-KS)教学模式;以"移动互联网"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E-CDIO-KS的教学设计思想,并进行教学实践探索;最后对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负责任创新"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提出的一种新发展理念,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工科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亟待加强"负责任创新"教育.为此,从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创新主体、创新教育范式、受教育对象成长四个层面回应"负责任创新"教育的现实诉求,遵循"负责任创新"的"预测—反思—协商—反馈"的代表性理论框架来设计"负责任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最终从从业认证、课程协同、意识培育、文化营造等维度构建具有相对统一价值追求和实践规范的新型创新教育范式,为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增强高水平创新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9.
"负责任创新"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提出的一种新发展理念,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工科类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亟待加强"负责任创新"教育.为此,从社会整体发展、社会创新主体、创新教育范式、受教育对象成长四个层面回应"负责任创新"教育的现实诉求,遵循"负责任创新"的"预测—反思—协商—反馈"的代表性理论框架来设计"负责任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最终从从业认证、课程协同、意识培育、文化营造等维度构建具有相对统一价值追求和实践规范的新型创新教育范式,为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提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增强高水平创新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方案",既是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改革成果的转化和体现,更是教育再生产本身管理创新的能动策略。作为一种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要与具有创新精神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相调适的动态机制,则首先要求教育主导者自身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只有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运用教育规律,使教学管理最本质地体现为对"人"的解放。也只有"人的解放,才是生产力最根本的解放"①,才能促进艺术设计人才适应产业化社会的需要。本文以集美大学《2007级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为契机,对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的动态机制和管理创新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掌握装潢艺术设计知识,并结合实际运用到设计中,是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通过实践,充分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才能使设计在美观的情况下更具经济性、实用性,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目的.本研究项目从实际调查出发,探讨装潢艺术设计课程中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切合点,以期能给装潢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本科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强调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内涵分析,探讨电气工程课程实践创新,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构成课程教学主要采取分课程、分阶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单个模块知识有较好的作用,但不利于培养学生从形态、色彩、空间关系等方面分析和设计作品的能力。为此,根据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提出在设计构成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进行合理的整合;对设计构成基础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进行有效链接;同时加强构成课程练习的应用性等建议。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链接,让学生掌握自我训练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黄玲 《百色学院学报》2015,28(2):157-160
高等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不管是倡导实践、创新抑或强调应用,都是立足人之主体性,围绕"教"与"学"的主体所展开的认知与行动。对于文学课程而言,则面临一个人文教育如何与应用要求进行对接的挑战。外国文学课程戏剧展演,作为开放式与合作式的实践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将文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文章结合笔者在外国文学课程中融入戏剧展演的实践教学,进行实证分析与经验探索。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引发了对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设置盲目性、对艺术设计教育理解、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实践与就业、专业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设计基础课是各高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由于我国现代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设计基础课也处于教学摸索阶段.将设计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很好地衔接,培养有构成意识的视觉思维能力和设计造型能力是设计基础课研究的当务之急.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对设计基础课展开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目的与意义,通过教学过程中新模式的探索,使学生掌握抽象造型的思维、方法和造型语言能力,真正使设计基础课教学适应应用型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字体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当前字体设计课程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来说有着不足。认清当前众多院校字体设计课程上的不足,并通过一定的理论研究改进当前字体设计课程的设置,在理论研究和创作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教学实践上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通过研究字体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和原因,并尝试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字体设计课程体现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手绘设计能力、发掘学生设计的个性并适应市场需要,全面提高字体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组织和开展课程辩论赛对于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是一种很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能力培养视角分析我国当前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指出传统教学中制约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推进开放式和互动式课堂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基础能力培养和创新方法教育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课程设置,以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为课程体系核心,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形成注重行业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和完善"产、学、研"结合的教学途径,实现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创新研究、各类竞赛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以专业工程师素质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