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联视角下词汇语用收缩与扩充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界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词汇层面为基础,对词汇意义进行动态研究.词汇项目不仅有其本身的词汇意义,而且受语用因素的制约,如词汇信息的语用收缩、语用扩充等,它们始终贯穿于其使用的调整过程中.本文将试图解释与词义的非充分限定有关的语用现象,探讨语言使用中词义的选择与确定,尤其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理解时词义的语用收缩与语用扩充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语用过程进行关联性阐释.  相似文献   

2.
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刚刚兴起的语用学分支,词汇语用充实现象是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要课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词汇在线理解中的意义充实进行了微观探讨,提出"词汇语用充实层级性"这一概念,并进一步区分为语境层级性和内部层级性,然后通过丰富的例证分析了不同层级中的词汇语用充实过程,为词汇语用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描写方式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英语俚语颇具生活性、民族性、局限性.掌握使用俚语是中国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本文将<大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俚语粗略归类、分析,着重讨论如何将文化知识渗透于俚语词汇教学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符号学的一般概念,可以把词的语用意义或词汇意义的语用方面定义为:说话者在言语实践中固定下来的,对所使用符号的态度,以及这些符号对人们的相应作用。意义的语用方面(语用意义作为“内容实体”)指的是词义中依靠有标记的单位对所指作出评价的独特语言表现,也即词汇意义中具有评价情感色彩和起修辞鉴定作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俚语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变体,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它的形成和发展源于迅速发展的亚文化。大多数的俚语采用了委婉、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因此其语言特点是精练、新颖、幽默、不拘礼节且富于韵律。俚语具有重要社会功能和文体功能和语用功能,因此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多义词语用充实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多义词义项的确定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实现的。笔者基于Blumer和Wilson词汇语用学理论,探讨了英汉多义词的选择和理解,发现多义词的本质是经过语用充实之后,其原型意义在一定语境下的收缩和扩充,以期表明词汇语用学和一词多义现象之间的互补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与翻译--《水浒传》中粗俗俚语的翻译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沙博理的译本为主,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水浒传> 中粗俗俚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方法,分析沙博理对粗俗俚语的翻译是否最终达到了利奥· 希基(Leo Hickey)所倡导的"语用对等"(pragmatic equivalence)原则.  相似文献   

8.
词汇语用学与语言歧义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歧义性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断作出语用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程度地受语用意识和语用交际环境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交际中歧义的产生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用表征现象,也是一种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制约的具体反映。笔者在B lutner提出的词汇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歧义和语言使用者的词汇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歧义的语言标示的词汇语用功能,试图用词汇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许多表面无歧义但语用意义上存在歧义的话语,以表明词汇语用学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人类语言和生活最紧密的衔接点。由于受到语言内部体系和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制约,词汇不仅有本身的词汇意义,语用因素也赋予词汇特定的篇章语用功能,构成特定的语用意义。文章依据关联—顺应理论,结合语用机制、语境和认知,对词汇的语音修辞、文字形体、词义文化语义、语体风格等在翻译过程中的意义进行动态研究,使原语与译语在多维层面获得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以期达到译语与原语高度一致的交际效应。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词汇语用问题的关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吸收和应用;(2)对词汇歧义、一词多义、语用异常、形容词语用意义、词汇阻遏、词汇语用学与构词、修辞、语篇等词汇语用问题的探讨,及英汉语词汇语用问题对比研究;(3)词汇语用理论在教学和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