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情节结构方面,赛珍珠的《大地》采用中国传统小说的纵式结构,而非西方文坛称道的复式结构(横式框架结构);采用句式简单的白描手法叙述故事,而缺少西方现代文学看重的"意识流"式心理刻画;采用复合的叙事角度和中国人视角,而非西方人作者和叙述者融为一体的视角。这使赛珍珠在艺术上不被美国主流文学界看好。赛珍珠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与赛珍珠创作《大地》三部曲时的情况有关,与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受到中国古典小说情节结构艺术的影响有关,与远离西方文化特别是受到当时西方小说情节结构艺术影响有限有关。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一直被喻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人桥"。众多相关研究是从文化角度研究赛珍珠如何成功地将中国人民的生活及文化传统介绍给西方读者,而很少对其语言风格展开研究。语言是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会引起读者不同的理解。文体特征反映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中有许多词汇属日常用语,这些词汇与中国农民生活息息相关,非常具有中国特色。赛珍珠不仅通过《大地》的故事情节,而且通过描写故事的语言特色,发挥了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桥"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比较文学形象学认为异国形象的真伪已经不再是关注的重点,而应转移到异国形象创作诸问题上。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家的角度对《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的生成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独特的生活经历让赛珍珠在文化和身份认同时产生矛盾和焦虑,宗教的宽容使她希望人们在信仰上抛却狭隘和偏见,最终形成了她混杂的双重文化身份并由此思考它的文化意义。于是在提笔写作时,她开辟了一个阈限性写作空间,以自己的作品告诉人们,人和人是有同一性的,完全可以跨越种族和文化差异达到沟通和理解。《大地》三部曲中中国形象正是这三者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赵东  姚慧卿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9):41-44,74
赛珍珠小说《大地》写作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作品反映的是旧中国动荡不安、瞬息万变的社会画卷。《大地》在问世之时遭到中外文坛的普遍非议,这部作品超越了作者所处的时代,显示出跨时代的特征。《大地》无论从写作视角还是从文化意义上都明显带有超越作者所处时代特征的跨时代性,《大地》的跨时代性表现在作者用艺术和哲学的眼光和东西文化比较的方法来审视当时中国社会特征和精神图景。作者赛珍珠独特的文化身份是造成小说跨时代性的主要原因,她对中美两种文化充分了解,中美文化的互补性使这部小说天然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品。《大地》在文学艺术理念上采用的中外艺术兼容并包的手法也是造成小说跨时代性的又一个主要原因。《大地》的跨时代性对于今天考察当下社会现实以及开拓文学创作的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赛珍珠是以创作中国题材小说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在其代表作《大地》中,她没有附和西方对东方的两极分化认识,而是客观又有创意地描绘出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图景。在东方主义背景下对《大地》中的女主人公阿兰形象进行分析,阿兰的传统与反叛形象反映了赛珍珠对待中国文化的客观价值取向,赛珍珠的这种写作态度摆脱了东方主义的束缚,为她在世界文坛上赢得了公认的声誉,更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以中国农村为背景,发表于1931年,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的长篇小说《大地》,是一部既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又颇具争议的作品。长期以来,国内赛珍珠研究进程暧昧而迟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赛珍珠代表作品《大地》学科归属的两难,二是赛珍珠及其《大地》的国际化特征,三是赛珍珠的底层经验与《大地》的写作立场。在新世纪的当下语境下,作为学术研究个案之一的赛珍珠和她的《大地》,虽然正在逐渐由暧昧走向明晰,由单一走向多元,但重新检视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研究历史,对其进行“去蔽”与“正名”,仍然是一件大有可为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深受中国小说影响。赛珍珠在《中国早期小说源流》、《东方、西方及其小说》和诺贝尔领奖词《中国小说》中对中国小说进行了详细分析,她创作的小说《大地》一书具体体现了作家对中国小说的诠释和理解。《大地》具有很多中国小说的特点:对中国农民生活全景式的描写、情节众多而无高潮、兼具浪漫与现实主义,无单一视角,通过行动和语言塑造生动人物形象,写作既娱乐大众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温和的批判等。这些特征正显示了赛珍珠对中国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考察了赛珍珠的《大地》中女主角阿兰的形象以及从文化的视角考察了她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关注。赛珍珠在作品中探讨了中国妇女的命运、地位和自我价值的问题并对她们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男性主义至上的社会观念做了有力抨击 ,对女性做了热情的讴歌 ,推动了当时及后来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的《大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西方视角与中国精神的奇妙结合,作者采用了适度“神话”的方式来对待中国历史。同时,在小说艺术手法上,赛珍珠采用“奇迹”的写作方式和与生活真实适当疏离的方法营造一种传奇色彩,曲折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理想。这种写作态度集中体现在对主人公王龙三次婚姻生活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11.
对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大地》及作者赛珍珠的研究近年来已呈现多层面、多方位局面,但对《大地》的成书背景、素材原型、情节本事,以及作者在小说背景所在地的阅历、情感、社交、创作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见。邵先生以其家族与赛珍珠的特殊关联与交往所掌握的“独家秘闻”,撰写出系列论文资料,汇聚成《赛珍珠研究小札》,从别人无可比拟的独特角度切入,为“赛学”研究,提供了一批无可取代的“外线”史料。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异国形象",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不同的文化身份使得海外华文作家在书写"异国形象"时有着不同的切入视角。陈河作为海外华文作家的优秀代表,其小说《沙捞越战事》站在"他者"的角度,以历史记忆的独特方式对"异国形象"进行了全新阐释,对投射中国新一代移民的身份坐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其对赛珍珠与《大地》背景所在地--宿州之间深层联系的深刻而独到的理解,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文化角度切入,言简意赅地剖析了宿州与赛珍珠在中国的经历及声誉沉浮,宿州对《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性作用、赛珍珠与徐志摩及江亢虎等文化名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4.
《中国今昔》是赛珍珠最后一部介绍中国文化的力作,也是作者人生经历与文化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总结。全书充满着作者对中国的深深眷念、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世界大同的殷殷期盼。尽管其中不时流露出的作为多元文化产儿的赛珍珠在文化身份上的焦虑与遗憾以及作者在某些问题上的视角局限和对新中国认识的不足,致使这曲"天鹅之歌"难免掺杂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总体而论,其文化价值与当下意义均属可圈可点,足应引起赛珍珠研究者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夏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63-66,71
《大地》通过对中国农民与土地水乳交融关系的描写,热情赞美了农民与土地及种植相联系的美德。赛珍珠看到了传统生产方式中农民的局限,但她并不认为这些局限是中国农民的特性。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产生的动力是对农民进行文化启蒙或阶级启蒙,其目的是推进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小说中农民形象显得愚昧落后,其愿望不被尊重。赛珍珠的异族身份使得其跳出文化启蒙和阶级启蒙的视野,反而更能理解并肯定中国农民内心的愿望,从而成就了《大地》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题材小说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逢振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3):32-35,54
赛珍珠因《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融合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和读者反应等理论观点,对关于赛珍珠的偏见进行扼要反驳,并对《大地》的成就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创作的成就和意义;同时结合赛珍珠的作品联想到当前的农业问题,对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综合评价旨在引发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赛珍珠研究的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赛珍珠研究还有几个有待深入的问题:1 关于赛珍珠可不可以写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问题,可以从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认定以及从作品的性质来决定。赛珍珠多次说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而她的作品大部分跟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乡土文学"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因此她可以写入中国文学史。2 如何评价当年的西方传教活动及赛珍珠的传教士身份,总体上说,西方的传教活动对开启民智、加速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赛珍珠是一位真诚善良、热心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人。3 怎样评价赛珍珠的贡献,要看到她的"人桥"作用的特点本意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上,但重在对双方文化的匡正和建设上。4 要加强有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与宿州文化的渊源已经是有目共睹,从服务宿州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这一文化资源,加强相关研究,为建设有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寻找途径是宿州赛珍珠研究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汤亭亭离散作家的独特文化视角,决定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有其独特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女勇士》,在东方主义、混杂理论与第三空间理论下,通过分析作品中"模拟"的、重构的、改编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到汤亭亭在解构东方主义话语、利用传统文化来创新文化意向和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小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以文学为中介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促进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是赛珍珠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了抨击西方文明凌驾于中国“他者”之上的姿态,赛氏在其中国题材小说中采取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来构建西方人自我形象的手法。其后期作品《群芳亭》即以中国主人公吴太太的视角来解读夏小姐、安德雷两位西方传教士,典型体现了赛氏借“他者”之镜反观自身的创作手法,这对强势文化来说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崇的反思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