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红楼梦》在叙事过程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空白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空白,或是利用语言的特殊功能,使语言所显示的意象与意象之间出现断裂或省略,或是利用特殊的句式把语句压缩,使语意出现跳跃,省去两种语言意象间的直线性因果联系,从而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潜藏不露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牡丹亭》中,花园是一个特殊的叙事空间和不断出现的意象。花园意象是一种包含了整体意象和意象载体的双重结构。在梳理归纳作者在文本中有关花园意象的描写行为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文本中运用片段化描写和神秘化处理的两种方法,构造出了花园这个叙事空间。而这种空间在《牡丹亭》的整体叙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镇圭拟柳宗元《囚山赋》而作《幽海赋》,"幽昧之罪"的共同贬谪性质使二人产生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其文本上的最大差异是贬谪意象由"山"到"海"的转变,这种现象并非特殊,古代朝鲜被贬谪或流放之人的诗文中常常出现"海"意象,其与贬谪意蕴的联结象喻海之"牢狱",在大量的创作实绩中,形成贬谪文学之特殊题材"囚海文学"。山水与贬谪文学的互动具有"江山之助"与"虚构超越"的双向性质,主体情感在此过程中分别导向"山水之乐"与"山海之隔",《囚山赋》作为经典作品的典范意义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因素正是导向后者的重要原因。山海意象之贬谪意蕴也因之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得以固化。  相似文献   

4.
白族民歌中月亮这一特殊形象具有鲜明的意象性,这一意象在白族民歌中的频繁出现有其自身和外在的原因。月亮意象在白族民歌中具有其他意象不可替代的特定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唐传奇中,墙意象频繁出现,带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彰显出唐人特殊的心灵世界:既有邪恶力量铸成的"盾墙"下敢于博弈的浪漫主义情怀,又有礼教与"户婚"制度所铸成的"围墙"下唐代男女沉溺与逃脱的双重宿命,还有唐人"仕梦"与"尘梦"幻灭后无法触碰的"空墙"。从而使得"墙"意象成为唐朝政治、社会、人生、爱情、宗教等多重主题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红楼梦》在叙事过程中运用空白艺术的方式及其产生的审美效果。《红楼梦》的空白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空白,或是利用语言的特殊功能,使语言所显示的意象与意象之间出现断裂或省略,或是利用特殊的句式把语句压缩,使语意出现跳跃,省去两种语言意象间的直线性因果联系,从而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潜藏不露的艺术效果。第二种是情节空白,作者对某些人物和事件并不直接描绘,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反映来叙事,或干脆把情节隐去,让读者从已知的情节去推想未知的情节。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丰富和充实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狗"意象在一些文本间重复出现着,人与狗的纠葛也普遍发生着。"狗"意象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狗"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被压迫以及生命应有的反抗精神;"狗"意象象征着作者对人性之恶的否定与批判;"狗"意象还暗示了性的含义。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狗"意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说明人与狗之间有着纠葛的现实物质关系,也说明人对狗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一个充满了诗意想象的文化意象和生命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生命精神。一方面,它是宇宙元素和生命能量的象征;另一方面,它是爱情的象征。从文化内涵和生命精神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中的"火"意象,是为摆脱当今文学研究中技术化和实证化弊端的一个努力。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诗歌中出现了许多耳熟能详的意象,如"鸟"、"风"、"山"等,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付之于这些意象之中,这些意象不但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在此从介绍陶渊明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相关资料入手,一并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诸如"鸟"、"山"、"风"等意象的意蕴及陶渊明赋予其中的个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阮籍的<咏怀>组诗是在一种"低孤独"的心态支配下创作的,诗人的孤独与苦闷为组诗奠定了低沉愁苦的情感基调.<咏怀诗>"遥深"、"隐曲"的风格特色既与阮籍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更缘于他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诗中频繁出现的"飞鸟"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阮籍的内心矛盾与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文化背景,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长江水意象大量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意蕴.但是因为不同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构建的意象虽有相似,也有出入,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使用者对诗人表达同一个意象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英译三峡古诗词时,对或表达安逸失意心境,或比喻感情的深长,或传达人生抱负水意象的传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明清《西游记》插图中动植物意象的符号化,是绘工对文字意图之接受和再造的体现。插图作为民俗画的一种,受到文人画由上而下的渗透和影响。杨闽斋本等插图中的动物意象呈现出省略与符号化特征,而于世德堂本、李卓吾评本和杨东来评本插图出现的植物意象中,"松""柳"对于文本意义的丰富,以及绘工对"竹""芭蕉"的"隐喻"接受与再造,对原著造成了多义化解读。而"梅""燕"等意象在插图中的作用体现为装饰功能,是小说插图受戏曲影响、进行模式化创作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情意的组合,审美主体的独特情感使得意象具有了无尽的审美意蕴。唐宋诗词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由夕阳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历史的阔大,在生动明晰的夕阳图景之外,隐约呈现出诸多层次的缥缈空灵的意象情趣,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的广阔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以《预言》集为代表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中,"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诗人始终把"爱情"放置在一种犹如"镜花水月"般的审美空间中去观照。"月""露""花"和"秋"是四个在其早期爱情诗中最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使它们成为情感的外化象征。通过对"月""露""花"和"秋"四组自然意象的分析,从而来解读何其芳早期诗歌中那种超脱了热意与忧伤,那是如"镜花水月"般空透、宁静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真德秀和魏了翁是朱熹之后的著名理学家,他们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真德秀诗歌作品中的"鹤"及魏了翁诗中的"鹤"与"梅",都是非常特殊的自然意象。他们赋予这两个意象以丰富的意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在对这两个意象的审美体验中表现出了他们的学术倾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诗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中"云"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陶诗文中这一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陶诗文中气象万千的"云"的意象进行梳理,对这一意象内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橄榄出现在诗文中亦有千余年的历史,大规模出现在诗歌中是在宋代。宋代文人将其赋予了独特的现实用途,橄榄超越了食用价值成为馈赠礼物的重要选择,特殊口味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文人青睐的关键。橄榄在宋代诗歌中,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一种代表南方、诠释人生、抒发忠心的独特诗歌意象,成为植物意象家族的独特一员,赢得了古代文人的喜爱和赞誉。  相似文献   

20.
落日与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一种意象出现于诗歌中是由来已久的。"诗佛"王维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自有意象的递相沿袭性和古人既有的时间意识,也有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更有他高超绘画技巧的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