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主体的人对于产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呢?我们认为这种权利可以分为两种(两类)权利:其一,主体未取得所有权或者财产的其他权利之前的权利淇二,主体取得所有权或者财产的其他权利之后的权利。1所有权的取得以物权理论而论是一种完全的自物权的取得,传统的所有权的取得一般认为存在几种方式t占有、时效、添加和继承,这也被称作财产权的规则,或者称作财产权的取得规则,除此四种规则外,传统的财产权理论和民法一般都承认和规定"赠与"与"馈回"也为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这几种财产权的规则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有权获得者通常对其所…  相似文献   

2.
财产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权利概念,传统的私有财产权强调的是个人对物质财富的控制权。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财产权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私有财产权经历了从“不得侵犯”的绝对保护到为社会公益而相对限制的过程,这一变化在各国宪法及其相关文件中都有所体现。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财产权的社会义务理论强调私有财产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受到限制,主要是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同时国家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能突破社会公益的标准。各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限制的相关规范中,包含了几个共同要素,即对私有财产权限制的目的要素、根据要素以及正当性要素。财产权的概念又涉及个人权利及社会责任这两个要素,从个人权利保护的角度看,要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对私人财产权的不当侵害与干涉。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对财产权的保护不是绝对的,财产权也负有社会责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其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3.
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的关键是权利与公平的角逐.罗尔斯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认为正义即平等,分配正义是扩张政府权力勾销社会差别,实现普遍原则.诺齐克强调正义理论的个人权利基础,坚持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分配正义是持有正义.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考察诺齐克与罗尔斯关于正义的角逐,正确理解分配正义理论,解决分配领域的矛盾具有重大的理 论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权利和公平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正义原则,尊重权利,坚持公平是影响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在最大限度尊重以劳动和其他合法形式为取向的收入公正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的服务和补偿功能,这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分配原则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地役权在不动产利益冲突调和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5,(6):92-97
征收是用于解决不动产财产领域公私利益冲突问题的方式,然而由于"公共利益"范围和标准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滥用征收权的行为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不动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对财产权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因此,在反思如何完善征收制度的同时,应当在对公私利益冲突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共地役权方式,以公权主体作为公众的代表,与不动产财产权人通过协商方式,实现不动产财产为公需所用与保护财产权人利益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问题,其基本理念是公平、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对促进循环经济具有源头控制作用.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应成为自然资源物权制度发展的新的动力.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自然资源物权上,形成了自然资源物权公平、节约和保护价值追求,并促使立法者转变将自然资源作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单一物的看法,注重自然资源的多元价值和权利主体的积极义务,确立可持续利用原则,修订传统物尽其用的内涵,推动自然资源物权主体制度、利用制度和救济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王慧 《求是学刊》2016,(6):74-86
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不仅直接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其他法律部门。从碳排放权立法的国际经验来看,多数国家对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缺乏明确的定性。学理上,国外有关碳排放权学说主要有财产权说和规制权说,国内有关碳排放权的学说主要有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财产权说、物权说和新财产权说主要侧重碳排放者的权益保护,而规制权说更加注重政府的灵活管理。根据制度绩效这一新的分析视角,我国气候变化立法应将碳排放权规定为规制权,这样规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是一部规范、保护财产权的基本法律。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依据,是财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物权法是宪法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原则的具体化。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主要是防范来自国家的侵犯,其基本功能是给国家行为设定边界,物权法对财产权的保护是通过界定财产的边界来防止民事主体互相越界。二者一道共同维护私有财产权,同时也对私有财产权予以限制,那就是国家的征收征用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对私有财产权构成严厉的限制,因此,有必要对征收征用制度予以严格的限制和约束。从各国的立法例来看,一般从征收征用的目的、补偿标准和程序三个方面对此制度予以限制和约束,以促使政府依法行政,更好地保护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8.
从信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信托源于英国历史上的用益方式。为保护受益人的权益,法官在衡平法上承认了受益人的权利,使信托法律关系形成对同一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但从学理上看,这种双重所有权与传统民法系的完全物权存在冲突,这也使像中国这样的大陆法系国家形成了独特的信托制度。信托受益人有获得信托财产利益的权利,而中国法律规定受益人的权利具有债权性质,与英美法上的"衡平法的所有权"不同,债权性质的受益请求权不能完全保护受益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赋予信托受益人对信托财产的权利以物权性质。为保持现有立法统一并符合民事权利理论的一般原理,还应当通过完善信托登记制度来实现受益人请求权的排他性以保障受益人的权益,且这也符合信托制度的原本含义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吕廷君 《求是学刊》2004,31(5):68-74
古典自由主义时期 ,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分类已经被明确提出。自然自由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然自由强调自由的平等性 ;社会自由是经过理性妥协和制度限制的自由 ,社会自由强调自由的权利性。从自然自由到社会自由就是使自由由价值形态转变为权利存在 ,这个进步在人类自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不同含义 ,对于法治具有重要意义 :以价值形态的自然自由为出发点 ,以权利存在的社会自由为制度核心 ,能够造就法治传统 ;宪法是自由的宣言书 ,自然自由体现为价值预设 ,社会自由表现为权利安排 ;自由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 ,法律制度对自由的限制应具有正当性和适宜度  相似文献   

10.
曾哲 《太平洋学报》2009,(12):3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的民主自由与财产权存有内在本质的联系,能否让国民充分享有民主自由与财产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宪政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给国民的民主自由生活带来诸多变化,政府初期对国民的给付供给与民主自由权利的宪法关系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加以保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业已出现的政府采购,补助做府公共政策的选择以及政府资源的供给输出对国民私有财产权及其社会发展的多元影响,财产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中对公民民主自由具有重大影响,没有了财产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梁文韬 《浙江学刊》2007,(3):115-125
自然权利自由主义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的重要流派,亦深深影响了西方的宪政发展,当中最主要的人物乃洛克与当代的诺齐克。本文探讨作为此流派的政治道德基础,即自然权利,主要的探讨对象为洛克及诺齐克的自然权利论。文章主要研究自由的自然权利及财产的自然权利,并提出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自由权、财产权甚至可能有福利权,但这些权利都不是所谓的自然权利。文章重申,反对自然权利并不意味反对权利本身,反对自然权利更完善的做法是发展出合理的权利论,而这有赖能否建构合理的价值论。  相似文献   

12.
洛克的自然财产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洛克在继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的基础上,基于上帝的神圣启示和人类的正确理性,提出了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源于上帝恩赐的原始共有财产权和源于个人劳动的私有财产权都是人类应有的自然权利.其次,与格劳秀斯和普芬道夫的理论一脉相承,洛克指出了私有财产权固有的排他性与综合性特征,即财产权应该是对财产获得、使用和处分的排他性权利的综合统一,不过,与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相比,洛克更加强调排他性财产权的绝对性与不受限制性.最后,其理论对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最大的发展在于:洛克并不接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关于私有财产权的产生须基于人类普遍同意的观点,他认为私有财产权产生于个人的劳动,并由此提出劳动价值与征服理论.  相似文献   

13.
谢艳 《社科纵横》2012,(10):49-52
涂尔干的财产权思想建立在对"劳动说"和"先占说"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对财产权本质特征的界定,涂尔干发现了财产权观念与圣物观念的亲和性,从而指出财产的起源是以某些宗教信仰的本性为基础的,并通过对土地财产权的考察证明了这一点。然而,神不过是以物质形式人格化和结晶化了的集体力,所以,财产权的不可侵犯性实际上来源于人们对社会的崇拜和尊敬。财产首先只能是集体的,由于父权制的存在和动产领域的发展,财产逐渐由集体转变到个人,财产的形式也由地产过渡到动产。  相似文献   

14.
尹飞  李倩 《学术交流》2007,(11):61-67
《物权法》第117条对用益物权的界定难以揭示各种用益物权形态之共性及本质。用益物权,是指以支配他人之物的使用价值为内容的物权。用益物权的客体为他人之物,其中的他人,原则上为对物享有所有权的人,也可以是对物享有用益物权的人;他人之物,主要为不动产和不动产权利,也包括自然资源,但不能是动产。用益物权的内容,为对物使用价值的支配,可以具体化为占有、使用、收益权能。但并非各种用益物权的内容均包括上述三项权能,而可能只有一项或几项权能。用益物权人不能对标的物进行事实上的处分,但独立性用益物权还应当包括权利处分的权能。  相似文献   

15.
陶庆 《求是学刊》2007,34(5):78-83
宪法财产权是指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不受任何侵犯的自然法权,它由公法上的纳税人权利与民法上的私有财产权两个部分组成。依照与国家之间在先的契约原则,公民须向国家交纳自己创造的一部分财产作为国家赋税,并由此成为纳税人;宪法赋予国家与公民之间对于公民创造的全部财产的分割程序与原则,公民由此享有对国家赋税征收列支等经济政治社会诸事务的广泛参与权,这种由公民财产分割程序与原则延伸出来的政治参与权就是纳税人权利。保障宪法财产权基础上的纳税人权利,是宪政治理逻辑与历史的双重起点。  相似文献   

16.
财产权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根基.洛克的自然权利论财产权、休谟的规则论财产权、黑格尔的自由意志论财产权在逻辑推进及其实践意义上差异悬殊,都与市民阶级的核心利益诉求密切相关,不能抹杀其时代价值,但并不能由此认为自由主义财产权理论已趋于完美,甚至终结.马克思从逻辑和历史两个角度对财产权问题的法哲学思考,有力地推进了财产权理论思想谱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自然资源并不必然成为《物权法》第4条规定的国家物权的客体。应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用途将其区分为社会公共财产和国家私产。前者直接服务于某些公共用途,任何个人都享有按其公共用途加以使用的非排他性权利,而政府则无权随意处置其用途或利用其获得收入。后者即具有私人财产性质的政府财产,国家对这类财产享有排他性的法人财产权,基本上应适用民法规范。对国有财产实行分类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每个公民最低限度的自由和自主,限制政府利用社会公共财产获得收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兴华 《社科纵横》2007,22(8):42-43
农民工权利保护与政府的角色密切相关。政府在前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过程中,过于强调经济效率导致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在"劳动权"和"市民权"意义上农民工权利存在保障性缺失;在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情势下要突出保护农民工权利的政府角色。  相似文献   

19.
人类已经进入基因技术时代,基因所蕴含的财产价值日渐显现。基因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在给研究者、企业等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基因信息提供者的财产权益保护。人类基因提供者对于基因研究带来的收益理应享有利益分享权,其在法理上是基于基因信息财产权,这是一项不同于传统物权、人身权抑或知识产权的新型独立权利。在中国现实的法律环境下,当事人通过意思自治的方式分享基因收益是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径,未来立法完善应明确基因利益分享的法定机制。  相似文献   

20.
罗亚海 《创新》2016,(4):85-91
财产权的正当性包含两个维度:财产权作为权利的正当性和财产权受法律限制的正当性。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沉淀和凝炼,依宪治国对我国宪法原则及其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民财产权的正当性抽象上也是如此,现代社会财产权正当性探讨的维度应该是财产权法律限制的正当性。因此宪法在依宪治国的背景下要实现对财产权的有效保护,就必然对宪法财产权制度的正当性体系进行重构,并以体现宪法的最低道德性和宪法的伦理性为体系前提。依宪治国原则下的财产权正当性的凝炼既要坚守宪法的基本精神,也要关注财产权在依宪背景下的合法性与正当性的互动和融合,体现财产权的规律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