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单单提到这些名字,便足以令人仰望。宋代五大名窑,是中国漫长的陶瓷烧制史上最珍贵的瑰宝。从这些素雅、优美的瓷器中,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社会的品位与气质。  相似文献   

2.
正宋代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各备其美,汝窑能位列首位,自然非同凡响。淡雅的天青色,含蓄,温润,犹如宋代文人高士的一袭长衫。"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定论自古至今,世人形容其"似玉、非玉、而胜玉"。在中国陶瓷史上,汝窑一直是那个最儒雅的谦谦君子。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里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  相似文献   

3.
正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异类。宋瓷以淡雅、素净著称,唯独钧窑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独树一帜。传统钧瓷瑰丽多姿,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釉中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赛玛瑙,有巧夺天工之美。"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带给钧窑瓷器独一无二的华美瞬间。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钧瓷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  相似文献   

4.
龙泉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著于北宋早期,繁盛于南宋,是一个庞大的制瓷窑系。窑场广布于古处州一带。其中琉田大窑瓷业最为兴盛,质量也最精。当时四周山间窑场林立,烟云蔽日。而章生一、章生二兄弟  相似文献   

5.
以碎为美     
正五大名窑之中,哥窑的名字最有趣,甚至与儒雅、古意的命名相比略显"土气"。有哥窑,是否有弟窑呢?还真有。哥窑的名称确实来源于哥哥的哥。相传在宋代龙泉,有章氏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即哥窑、弟窑。其中哥窑后来位列五大名窑之一,而弟窑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龙泉窑。传说无法考证,但这确实成了从古至今陶瓷史上的一则美谈。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  相似文献   

6.
卢晓辉 《阅江学刊》2011,3(6):131-135
吕洞宾神仙传说发轫于宋代初期,并得以广泛流传。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下层民众中普遍的神仙信仰;二是宋代士大夫中对于神仙的宽容态度。宋代士大夫的神仙信仰,为吕洞宾传说的流传起一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智者创物,埏土为器。中国历代有很多非常令人瞩目的手工器物,从早期的彩陶造型和装饰纹样、青铜器皿的造型和装饰手法、精美的丝质服饰和髹漆器物,到宋代五大民窑瓷器、元青花瓷、明清彩瓷,等等,手工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直在延续,在发展中书写着中国器物美学。历朝历代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实用器物的美学,使中国手工器物融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辉煌     
正时至清代,虽然曾经风光无限的青瓷窑口均已衰落,但凭借一股尊古、复古的热潮,清代在仿烧前代青瓷和创烧新色方面不无建树。尤其是康雍乾三代帝王,对烧造瓷器十分热衷、不惜工本,仿烧汝窑、官窑等瓷器几可乱真,并开发出粉青釉、冬青釉、豆青釉等新的青瓷品种。康熙时期,景德镇的御窑厂逐步恢复完善,产品质量好转,甚至比前代还  相似文献   

9.
贵族一抹黄     
正黄色是历朝帝王所崇尚的专属颜色,犹如龙纹,视为权利、尊贵的象征,象征皇权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黄釉也就成了明清时期皇家的专用釉色,民间不得擅用。黄釉瓷器为明清时期皇家严格控制的瓷器,专为皇室御用,或为祭祀专用。然而,或许因为控制严格、数量不多,黄釉瓷器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并不多见,价位也与其皇  相似文献   

10.
浙江陶瓷,历史悠久,名窑叠出。距今七千年前余姚河姆渡一带制造的刻纹陶与彩陶,是长江流域古代文化的代表。陶器烧制成功,是人类第一次用火改变事物的化学性质,制造新的物质,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时期,浙江首创以龙窑烧制釉陶,使烧成温度提高到一千二百度,这是古陶瓷技术的一次飞跃。到东汉,上虞县小仙坛烧制青瓷制品,釉色青绿,胎釉结合良好,胎质细致坚硬,吸水率已在千分之五以下,烧成温度高达一千三百度,已接近现代瓷器标准。小仙坛是我国青瓷的著名发源地。青瓷烧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发明瓷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古董工艺品市场上,瓷器可以说是数量最多、受众最广、价格最高的门类。如果按照朝代、工艺、风格等分类,瓷器的各个品类几乎都有"热"起来的时候,最近这两年,原本在瓷器中属于小众的瓷板画异军突起,市场表现极好,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兼具了器物与绘画的特性,瓷板画可谓得天独厚,但价格却一直被低估,如今大有打一场"翻身仗"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评《罗马教皇列传》祖国颂在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中,流传范围最广,信徒最多者当属基督教。基督教流传于世界五大洲,教徒分布在大约160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约占人类总数的1/5以上。这些信徒中,罗马公教──天主教徒又占了一半以上。众所周知,教皇是天主教的最高首脑...  相似文献   

13.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13,29(4):90-93
宋代乡村第五等户是宋代户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封建国家中,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推动经济发展与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宋代乡村第五等户在国家户口中比例大,生存条件差,特别是在失去土地无法生存后,“流移转徙”到城市,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为资本主义萌芽做了早期准备,推动了城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探讨第五等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寻求今天解决农民问题的方式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因为数量极少,宋元书画一经面世往往竞得天价,很多人便觉得此价格对于市场整体状况没有借鉴意义。然而,正是因为宋元书画在中国收藏市场上的"龙头"地位,反而让它具有了风向标一般的地位和意义,其成交价格直接反应市场景气指数和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今天的陶瓷收藏界,常有"官窑""民窑"的划分,然而,当"官窑"特指宋代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时,其内涵缩小了,但价值却丝毫不减。"官窑"这一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一说法虽然被后世承袭,但北宋官窑窑  相似文献   

16.
游免津 《东西南北》2011,(20):43-43
7月4日,故宫科研人员在提取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原组长叶佩兰对媒体说,这件“哥窑葵瓣口折腰盘”或许是元代仿哥窑瓷器。哥窑究竟有何秘密,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试析宋代宗教对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如 《唐都学刊》2005,21(1):128-131
宗教与旅游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们构成了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的介入而使宋代旅游异彩纷呈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宽松的宋代 ,宗教在旅游中充当着特殊角色 ,其文化传播功能对今天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牛小燕 《社科纵横》2011,26(4):106-107
《具茨晁先生集》是宋代诗人晁冲之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其版本流传也不多,其中晁氏宝文堂刻本因其为家刻本,无论从内容到版刻精细程度都优于其他版本,具有其它版本不可替代的优势,是研究晁冲之及其作品的首选版本。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可谓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历经深度调整后重新整装待发的一年。作为市场的权重板块,中国书画领域全年共诞生了9件过亿元拍品,其中古代书画4件,近现代书画5件。而在5件近现代书画中,张大千一人便占了三席,独领风骚,堪称全年拍卖市场的最大亮点和最大赢家。2016年4月5日,张大千《桃源图》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中竞得2.27亿元,成为2016年首件过亿元拍品,并打  相似文献   

20.
《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又称《温公书仪》、《文公家礼》,本文简称《书仪》、《家礼》)是宋代两部关于家庭礼仪的著作。前者为司马光所撰,后者在朱熹的名下流传。两书被后世奉为经典,尤其是《家礼》,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民间通用礼。本文拟从宋代社会文化发展、嬗变和家庭礼仪制度调整、更新的相关度入手,对两书试作研讨。一、士庶通礼的发展和完善诚如《明集礼》指出的,“汉晋以来士礼废而不讲,至于唐宋,乃有士庶通礼”。所谓“士礼”,主要指记载在《仪礼》、《礼记》中的一套礼仪制度。由于“士礼”过于繁缛复杂,随着社会的变迁,其适用的面越来越小。至唐、宋,社会上出现和流传经过简化和调整的家庭礼仪著作,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