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立体主义的创立者是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乔治·布拉克在前,毕加索在后,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只知毕加索,而极少听到过乔治·布拉克的名号。其实,乔治·布拉克在创建立体主义的过程中占据更为主导的位置,并且,立体主义这个名称也是源自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当毕加索在1907年创作出立体主义的标志性作  相似文献   

2.
董双叶 《阅江学刊》2009,(3):143-148
马奈的出现预示着古典审美传统的中断。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批评是针对后印象派画家尤其是塞尚而言。后印象主义发展了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美学的一般观念,其作为后印象主义理论批评家的声誉建立在对塞尚的研究之上。塞尚之后的立体主义教父是阿波利奈尔,阿渡利奈尔在变化的风格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立场,他的关注和批评,使立体主义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立体主义,又被称为立方主义,由当时居住在法国巴黎蒙马特区的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于1908年建立。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艺术家从多种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中,以此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  相似文献   

4.
《青岛画报》2014,(1):71
作者:毕加索Pablo Picasso作品:《拿烟斗的男孩》(《Garconala Pipe》)年份:1905年类型:油彩画布尺幅:100cm×81.3cm最近交易日期:2004年5月成交价:1.0416亿美元简介:《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玫瑰色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时年毕加索24岁,刚刚在法国巴黎附近的蒙马特尔定居不久。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画中的"小路易"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左手拿着烟斗,头戴花环,背景是两大束花,看上去颇有几分中国画的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13,(4):68-69
偶然间尝到的甜头 贝特莱希1951年生于德国西北部的威斯特法利亚。他的父亲是一个油漆工兼教堂修建者,平时会临摹伦勃朗、毕加索、塞尚等名家的画作,低价出售以贴补家用。贝特莱希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绘画天赋,而且画技更胜一筹。14岁那年,他曾帮其父临摹一幅毕加索的作品,画了一个下午。画完之后的两年里,他的父亲再没有碰一下画笔。  相似文献   

6.
肖涛 《唐都学刊》2005,21(1):10-13
昌耀是“一个 1 7岁便以纯正与诗结缘的人”。他的诗歌创作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初 ,但他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是在 80年代。评论界关注比较多的也是他复出后的作品。然而 ,昌耀早期的作品与他复出后的作品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诗人在早期创作中以自然为主要题材 ,表达了他雄奇壮美的、质感坚硬的、粗朴自然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世界性声誉,同时备受评论界争议的风格独特的作家.现有的文学史著作或是将其列入现实主义阵营,或是列入自然主义行列,但毛姆在文化价值观上一直处于两栖状态,这也致使他在人生观、哲学观和创作观上都表现出非此非彼的双重特性,同时,他的作品形式和风格兼具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双重特色.<教堂司事>是毛姆众多短篇小说中少有人问津的一篇,但其中所包含的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两重性特征很好地诠释了毛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及其在文学史上所发挥的现实主义的"余脉"和现代主义的"先兆"的特殊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8.
丁忱 《唐都学刊》2006,22(6):19-21
对唐初文坛华艳的文风,历来研究者们都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是这种文风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章也是华靡浮艳的。其实,唐太宗喜好美文不假,他的文学作品中也确实有风格卑弱之作,但其公文作品风格却比较质朴,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太一样。从公文内容与写作特色等方面对李世民公文文风的辨析,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迷幻的艺术     
正刮胡刀片、蝴蝶翅膀、骨骼……当这些充溢破碎感的事物出现在一件作品中,我们第一时间会想起尼古拉斯·塞卡尔迪(Nicolas Ceccaldi)。迷幻与哥特是人们对尼古拉斯·塞卡尔迪的第一印象,他的作品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是哥特风格、世俗与浪漫主义艺术的混搭。这些作品是反时代的,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却也带有极度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星新一(1926~)作为风格独特的微型小说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多为“千字文”,风格明快新奇而又犀利深刻。至1983年10月止,他所发表的微型小说篇数,已经突破千篇大关,可谓“世界之最”。当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并非毛凤鳞角。古代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代俄国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近代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11.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作为中国读者,对川端作品清新、典雅的风格并不陌生,许多人都为他笔下的优美世界所感动。所以,近年来分析川端作品的人也很多。然而,分析川端康成很难套用西方和中国传统审美范畴。对中  相似文献   

12.
牛二春 《社科纵横》2006,21(5):105-106
杨飞云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写实主义油画家。他的作品画风严谨精到,用笔讲究精细。人物造型朴素而含蓄,在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中更多体现出几分东方中国文化的意蕴。把古典主义融入现代生活是他始终坚持的目标。结合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及一些现代流派的技法,他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钱钟书的文字风格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厚渊源。他首先融会了汉魏风骨与六朝文章的精髓,又受到近代中国一系列大文章家的文字风格的影响。而钱钟书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在对传统充分继承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的神韵风格,从而完成了中国古典文体写作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风格变革。语言是一种人类文化的符号,也是有意味的形式。本文力图通过对影响钱钟书语言风格的各种美学因素的研究来考察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内在沿革,因此可说是一寻找文体学与历史微妙契合点的尝试。作者还认为,钱钟书文章中的西学神韵与古文文体风格取得了高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在西方20世纪艺术的拍卖现场,如果没有几件安迪·沃霍尔的代表性作品,恐怕整场拍卖都会显得黯淡许多。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安迪·沃霍尔在生前死后都备受推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是继毕加索之后将自己"经营"得最为成功的的艺术家之一。而其余获得艺术商业领域认可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诗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豁达通脱、疏狂不羁、乐观开朗的风格。通过苏轼的诗文学习体味国学精神,既有助于中学生古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对经典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张涛 《日本研究》2004,(1):94-96,F003
三岛由纪夫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颇有名气、也颇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西方被大量翻译,甚至超过了芥川龙之介和川端康成。他曾与川端康成一起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时至今日,国际上的“三岛由纪夫热”仍有增无减,究其原因,除了他复杂的精神结构外,更因为他的小说有着独特的内在走向。一  奠定三岛由纪夫作家地位的成名作《虚假的告白》,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只有人物情感的跌宕起伏,曾被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花田清辉赞誉为“揭开了2 0世纪文学史上的新的一页。”作品描写的是青年男女在二战期间度过的畸形的青春期,弥漫着…  相似文献   

17.
王蒙近期小说的语言风格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是语言艺术,因此,语言的色彩、情调、韵律、句式及个性化特征,是构成和显示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对于有风格的作家作品的研究,就语言特色方面来说,是不够重视的。对王蒙近作的评论研究也有这个缺陷,大量的评论研究文章对“意识流”手法的借鉴倾注了过多的热情,而对他的语言风格缺乏应有的关注。其实,王蒙近作“之所以特别引人瞩目,不仅因为他借鉴了现代派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的  相似文献   

18.
(一)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他在短短十二年的创作生活中,写出了百多篇脍炙人口、为人传诵的好作品。他长于写短篇小说,能在容量有限的篇幅内,刻划出有声有色的人物。 我国读者对芥川龙之介并不陌生。鲁迅先生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曾把他的作品介绍到我国。龙之介本人也曾到我国游历,并写出了《中国游记》。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推崇为“大正文学的象征”,甚至把他的传奇般的自杀仅为大正文学乃至日本近代文学的终结。 《罗生门》发表于1915年,是他的早期代表作。那时他还是东京帝大英文科的一名学生。…  相似文献   

19.
论浩然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位置比较独特的一位作家.作为两部当代文学"名著"<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作者,浩然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标本"性意义.他"文革"前开始创作,"文革"中被时代风潮挟裹到"成功"顶峰,"文革"结束后,"隐居"在京郊通县反思和写作达7年之久,1987年后迁居河北省三河市至今.他身上带有浓郁的农民精神气质,其作品也与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性格特征、道德价值观念等血肉相联.浩然一生在文坛上大起大落,颇为独特的是"来自农民,归于农民".这既造就了浩然,同时也成为他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20.
雷恩海  李天保 《社科纵横》2005,20(1):121-122
在杜甫的一生中 ,困守长安的十年无疑是其创作史上重要的时期。这期间 ,他的人生思想有了重大转变 ,创作从早期的诗风转到了具有杜诗风格的“沉郁顿挫” ,诗体技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这标志着杜甫的创作从此走向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具有典型意义的杜诗也在此期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