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的机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形势比较严峻,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面对的一大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化的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化的机构养老二者优点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养老模式,既能较好地满足我国日益膨胀的养老需求,又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传统的"孝"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压力日益增大二者之间的冲突,为解决我国的老有所养问题指明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街道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基础,是对辖区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经营环境、投资环境有着直接影啊的行政行为。近年来,街道管理工作突破了原来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同社区管理方向发展。南京东路街道位于上海黄浦区,以中华商业第一街—一南京东路命名,,面积0.83平方公里,居委  相似文献   

3.
养老服务机构法律规制凸显六大瓶颈之一:立法层级偏低目前,养老机构立法最明显的缺点是立法位阶低,政策性的规范文件居多。法律只有一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然而该法也没有直接规范养老机构。规范养老机构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则没有。现行规范机构养老的法律渊源基本是政府规章:一是民政部规章位阶,如《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二是省级政府规章位阶,如北京市、天津市制定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家建设用地供不应求,用地者转而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寻求出路,农村建设用地隐性市场应运而生,这种自发流转事实上处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如果放任其发展,将会导致土地收益流失和市场混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和促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合理有序流转,而进行制度创新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前提,建立清晰的产权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础,建立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关键,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保证.应该采取综合的措施,尤其要在政策和法律上寻求根本突破,从而充分保障农民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级差收益的权利,确保农民成为土地流转收益的主要获得者.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市场与政府关系、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选择。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现行城乡二元化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严重阻碍了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的有效生成。土地财政之瘾、对上负责之道和身兼数职之状分别是阻碍其生成的经济、政治和体制利益根源。在符合法定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根据平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基本原则,构建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转让、抵押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3,(9):11-11
规划先行明确目标201 1年至2012年,北京市民政局、市规划委联合编制了《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13~2020年)》。此规划对北京市中、长期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划设想,按照中心城、新城、乡镇和农村地区等不同区域,制定了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总量、标准和用地需求,是本市未来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按照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市养老床位总量  相似文献   

7.
清华园是以清华大学为管辖地域的特殊社区。高等学府的特殊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和高效后勤社会化的重要性,使清华园社区服务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区服务以承接学校在改革中剥离出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为重点,以学校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出一条高校后勤社区化之路。 创建“三位一体”格局   清华校内现住居民近 6000户,离退休人员已超 4000人,每年以 300~ 400人的速度递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也在深化改革, 60多个正处级单位的人员进行精简,一部分系的教务科、财务科等行政服务机构归并到学校,整个学校…  相似文献   

8.
我国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梁 《学术交流》2007,(3):121-124
大力推进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指将慈善事业与我国社区发展相结合,并以社区为基础,把捐助者、社会中介组织与受益人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慈善网络,以实现慈善事业的最优化发展。鉴于社区建设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共同的契合点,社区应在提供福利服务方面扮演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鼓励社区主办慈善事业并参与募集、整合、分配各种慈善资源,提供慈善服务;依托社区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最优化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发展需求,提升慈善事业和社区发展水平。实现慈善事业社区化,必须增强社区慈善意识,营造浓郁的社区慈善氛围;建立健全完善的慈善机制,发展多层面的规范的慈善组织,使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同时,提高慈善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使我国的慈善事业逐步成为以专职人员为主导、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推进的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12,(3):8-8
规划建设好养老设施,是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天津和各地的实践已证明,建设用地缺乏保障是制约养老设施加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天津市民政局党组经多次研究讨论达成共识:推动养老设施建设用地的落实,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着重从规划和政策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萌 《社科纵横》2012,27(12):96-97
在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中国所面对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养老机构将在养老问题上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养老机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合理高效地发挥养老的职能.对此,中国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结合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运用好法律制度,保障好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涉法纠纷凸显三大特点 按照浙江绍兴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日照服务中心、福利院为主体的不完全统计,全市由养老服务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相关案件由2000年10余件上升到2009年50余件。  相似文献   

12.
退休职工社区化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创造条件 ,使其真正成为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在80年代初 ,一些工厂顺应广大退休职工的要求创建了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实行“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海市总工会于1984年到1986年开展了调查研究 ,并发起成立了以条为主的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在筹建过程中遇到一个较突出的问题 ,这就是有一些同志提出 :有了市老龄问题委员会 ,有无必要再成立市退管会?当时 ,笔者曾同有关方面的同志商讨过 ,最终 ,笔者提出了一个假设 :某厂一位退…  相似文献   

13.
刘震 《社会福利》2005,(8):31-32
社区在殡葬改革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发挥其前沿作用开展工作,是目前广大殡葬从业者所一直关注的前瞻性课题,在此笔者仅以太原市为例加以探讨,与大家共勉。殡葬服务进社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表现为:“两种心理”、“一不一多”。一种是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心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我国社会福利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发展趋势中,作为社会成员生活中心的社区就成为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最佳载体。社会福利社区化的实现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浅析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和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弥补家庭养老能力的不足,政府积极倡导,社会热情参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发展起来,养老服务协议亦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发展速度快、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立法尚不完善,作为确定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入住协议,即养老机构服务合同,也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1999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也未把养老服务台同作为有名台同规定在内,其它民事立法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也较少涉及到调整社会养老服务合同的内容,学者的论述更是寥若晨星。这种认知的缺乏和立法的滞后,必然导致对社会养老服务相互关系实际调整的乏力,也不利于充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近几年入住老人或家属与养老机构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已对簿公堂,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加之当事人未签订严谨规范的养老服务协议书,给及时处理纠纷增加了难度。 本文拟就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和主要内容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呼唤在养老服务法制建设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新政出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国土资源部日前下发《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用地范围、土地用途和年期、供地计划、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地、分类用地监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方面分别作出了规定,从土地政策上大力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庭养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升  吴中宇 《社会》2003,(3):20-23
中国养老问题的真正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的不断扩大,抚养比的逐年增高,空巢家庭的 不断增多,急需培育社会养老机制。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就业是影响家庭养老的两个很显著的因素。当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空巢  相似文献   

19.
在贯彻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1982年7月26日-8月6日在维也纳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以及庆祝国际老人节的日子里,在上海召开“老人与家庭”学术讨论会,探讨老龄问题的热点——老年家庭问题,是很有意义的。十年前,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就已指出:“家庭,不论其形式和组织方式如何,被公认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应设法按每一个社会文化价值和家庭的老年成员的需求来资助、保护和加强家庭”。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养老保障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所制约的。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中,主要是家庭养老保障;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则主要是社会养老保障。在自然经济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