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的短篇小说集 撒尔嗬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土家族的人文景观、动人的故事,演绎出土家族痛苦而完整的生命流程。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文学观念和民族改造意识,有力推进了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甘肃东乡族纠纷解决习惯法一直在东乡族地区的秩序维持、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类型学视角审视,传统东乡族纠纷解决主要包括调解、械斗、神判等;而以具有公信力的第三者调解为主、民族伦理始终贯穿纠纷解决始终、家族观念强烈,内部处理为主、受伊斯兰教义文化影响明显等构成了甘肃东乡族纠纷解决习惯法的主要特质;了解并探究甘肃东乡族纠纷解决习惯法的传承与变迁,并勾勒出东乡族纠纷解决习惯法的可能性前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在民族地区的开展以及国家法文化与少数民族法文化的理性协调、相互借鉴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家族族内成员相同的心理与思维方式在人际关系、家庭、宗族和互助团体等社会支持网络上体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维系土家族地区当代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地区傩愿戏为观察解读对象,借用中国画以抽象的符号表现程式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对其进行文化阐释。认为恩施土家族傩愿戏在三段式表演中运用程式化符号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对其艺术语言研究有利于它的保护、传承及创新。  相似文献   

5.
恩施傩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傩文化的深度分析与阐释,有利于深化对傩文件价值的认识,有利于加强对土家族文化心理的认识。面对傩文化日渐萎缩消亡的现象,必须加大保护与传承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在恩施地区土家族中存在民间故事《老鼠子嫁姑娘》、祀鼠日、洞鼠禁忌和鼠蛊等鼠崇拜遗存,其中包含了诸如生殖崇拜,祖神崇拜,忌鼠、媚鼠、敬鼠心理等文化意蕴。土家族鼠崇拜反映了土家族祖先信仰与生活状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其起源与变迁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7.
司法在社会治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民俗习惯是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节器",将民俗习惯引入司法,在适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国家法发生冲突,主要表现在法律观念、规则与制度、调控纠纷方式与手段等方面。从历史沿革、发展成因等方面深入分析,找到解决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路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德古是彝族社会纠纷解决的决定性力量。德古是彝族社会的世俗权威,熟悉彝族习惯法和判例,并以家支为其依靠力量。但是在民主改革后,家支和习惯法的影响力在减弱,随着彝人对外交往的加强,彝人的观念与行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央政府政令在彝区的通达使得彝人拥有更多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自由和选择,德古在彝区解决纠纷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现在有的地方把一部分德古吸收进调解员和陪审员队伍,他们同法官一起解决彝人之间的纠纷,但德古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解决案件要受法官的指导,更多适用国家法结案,并且无形中在德古中划分了等级,使得德古的处境更加尴尬。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读后刘守华收到田发刚从恩施寄来的《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的书稿,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书稿中所展示的土家族情歌和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我在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品评揣摩的结果,我以为最精美的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在民...  相似文献   

10.
叶梅,这位名扬文坛的湖北恩施籍的土家族女作家曾说,她欲通过展现鄂西秀美神奇而又雄浑险峻的自然风光,书写鄂西土家族文化、土家儿女的生存境况、精神品格及其独特的生命意识,来寻找救治现代文明之弊的某些有用的活性资源。笔者则拟通过对叶梅小说的剥析和探究,寻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乃至美丽中国提供一些生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侗族地区林权纠纷是指发生在侗族地区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林业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这些纠纷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广泛性,情节复杂,法律后果严重等特点.侗族地区林权纠纷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权改革导致的利益冲突,要解决这些纠纷和矛盾,除了要适用国家法之外,还必须利用侗族习惯法.侗族习惯法在解决林权纠纷中仍起到国家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好这些习惯法,对促进侗族地区的林权改革与和谐稳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生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利益冲突引发的环境纠纷复杂多样,这要求重视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面临“生态化”问题,即应该将生态规律和生态利益的复杂性充分纳入纠纷解决的考量之中。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内在地要求体现“法的治理”、“利益主体商谈”、“相关主体参与”等法治精神。环境纠纷本身的复杂性、环境纠纷司法解决困难重重、环境纠纷行政性措施“失灵”、现有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自身不成熟等是当前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生态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应该着重引导公众生态法治观念革新、建立健全相关立法体系、加强对环境纠纷非诉讼解决机构的引导和监督、建立环境污染损害的监测与鉴定或评价系统、完善多种类型非诉讼解决方式等。  相似文献   

13.
恩施话里形容词动词的一种重叠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恩施话里形容词动词的一种重叠式郭万明恩施在湖北省西南部,是恩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话瞩西南官话.总成话里,大多数形容调和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为间[t。1尔瓦AB[tsl/jAB.这种重叠式的中汲【创勺,在当地—些地方书面材料上写作“得’,其实与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特征有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性、以避讼为直接目标、诉讼审判的伦理教化性、以“社会生成法”为主要适用规则。这些特征予我们以如下启示:纠纷解决的国家方式与非国家方式并重,且有相应的联接机制;能有效解纷的社会应该是一种有限自治的社会,法律并非在所有纠纷解决中不可或缺;纠纷解决机制应该是成本最低、最能促进和谐的机制。贯彻和实践这些启示,可能是中国建成法治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即土家人的意思)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湘鄂西一带,现约有九十万人,其中六十六万多人聚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十一万多人聚居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在川东、黔东一带也有两、三万土家族人民居住,繁衍生息。我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家族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在缔造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的事业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民间纠纷具有农村性和民族性特点,解决这些纠纷应该有独特的思路。完善解决纠纷机制时要秉持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适当均衡的理念,具体环节包括吸收各民族“民间法”的合理部分,提高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构建多元的诉讼外解决纠纷方式,正确处理各种解决纠纷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中其纠纷日益复杂化,与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也逐渐多元化.同时,作为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国家法律制度在当今的农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律与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18.
研究彝族纠纷解决是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它不仅对丰富法人类学和法社会学理论、保护彝族法文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定纷止争、构建彝族和谐社会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万振,1946年生于湖南省龙山县,土家族,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教授,院级学术带头人,曾为湖北省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土家族经济文化研究协会理事,现为恩施州苗学会秘书长。1964-196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家族和湖北苗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雷山县的永乐镇和达地水族乡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水族、侗族、汉族等,由于位于四县交界地带,此地社会治安一直不好,频繁出现的与牛有关的刑事和民事案件(文中称"涉牛"案件)及纠纷,当地在处理和解决这些案件和纠纷过程中国家法与民间发生明显的冲突.目前国家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尚不完全具有应有的"亲和力",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容易渗透或者渗透不深.如果民间习惯法能够有效"定分止争",就不必用国家法来解决,以防止各族群众卷入无谓的纠纷或陷入旷日持久的、最终难有结果的诉讼之中,从而达到节约司法资源,有效降低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提高司法效率,稳定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