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雅克· 克莱恩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完全超越了他的两位著名导师.但由于他本人近乎偏执地排斥学术名声和被人追随,因此其在学术界显得那样的默默无闻.雅克·克莱恩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学术,他关注于概念的形式化问题,将研究的示范对象定位于“数”,认为“数”享有对古代和现代知识理论的理解力的优先性,追溯了符号数字概念的非凡力量,揭示了一种哲学上的“不可理解性”,并将这种“不可理解性”与在规则的“契约”基础上归属于它的意义相关联,完成了在“数”的概念化中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现象学构想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意识的基础上决定了意向性的存在,而对意向性“存在规定”的理解是本体论的缺失,这种观点基于对意向性错误的“客观化”和“主观化”,因此在限定意向性存在模式和意义的反思性方法时,胡塞尔纯粹现象学具有必然缺陷,并无力质询意向(Intentio)所包含的对存在的先验理解.海德格尔认为,纯粹现象学对存在问题忽略的终极历史根源在于希腊人对存在作为实存意义上的理解,在这个理解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不可调和的,而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不能被看作是对柏拉图逻各斯提诺斯洞见的重新发现.但是,海德格尔对于柏拉图的批判预设了,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式对诸艾多斯看法的说明就是柏拉图就这个主题最后的定论,这也就意味着,海德格尔对胡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存在论/本体论批判是依赖于希腊本体论限制中的历史优先性的.  相似文献   

3.
德性论是柏拉图哲学、伦理思想的首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文献.该对话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期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柏拉图《美诺》中关于德性论的哲学之思主要内蕴于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之中.三个回应一方面旨在显明追寻德性之为德性所必须厘清的三个争辩:“列举”与“定义”之辩、“多”与“一”之议、“美”与“善”之争,另一方面旨在阐明作为“无知之知”的知识乃是德性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柏拉图在他的中期对话中构造了一种有关知识及其对象的理论,其中心是“理念论”。《美诺篇》通常被认为是其中期对话的开始,它所关注的正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因而可看作“理念论”的一个重要导论。柏拉图为此而提出了著名的“回忆说”。本文试图通过对《美诺篇》的细致分析,达到对这一学说积极含义的哲学理解,并说明它在柏拉图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在《治邦者》中,埃利亚的异方人讲述了一个宇宙神话:宇宙有两种旋转方式,与此相应,人也有两种生活状态。吊诡的是,神话整体看似倾向于无神论,其实这反映的是当时雅典的礼法真空状态。异方人用这个神话向苏格拉底发出邀请,请他重新为民众制礼作乐,编织新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6.
隐性学习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隐性学习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解读《无意识的学习》,了解了隐性学习的特点,并对原作者的实证性研究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评判性见解。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连贯性,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小说意义建构的积极性,进而使小说的整体性和意义重心得以彰显,这正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认为, 神话是虚假的言辞。 如果说 Logos (逻各斯) 是让人对一个主题进行思考、探索的过程, 定义和概念是为了推动灵魂对对象的认识, 那么, muthos (神话) 是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人在追求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灵魂的非理性的部分如何可以配合这种探索, 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存在。 灵魂的这种思考与动作的方式, 似乎有着某种更加深刻的根源。 但是, 通过一个主题的引导, 理智的部分和非理智的部分被联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10.
《豆棚闲话》的框架结构设计是拟话本小说中非常独特的创新点.在结构上,《豆棚闲话》短篇连环的整体性结构将文意前后勾连,使文本成为连续的整体,并在题旨的阐述上使整部小说体现出整一化的特征.在框架上,该书以豆棚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意象,并设置了故事-现实两个时空构架,以回忆的笔法设置外部框架,使之成为故事世界的外壳,从而构成了《豆棚闲话》内外两个相包含的时空世界.而回忆性的散文笔法则体现出艾衲试图将散文和话本体式融合在一起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谋篇布局技巧,增加了小说的连贯性,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小说意义建构的积极性,进而使小说的整体性和意义重心得以彰显,这正是这部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经典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是柏拉图政治、社会思想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在这部名著中,柏拉图描绘了一个以经 济和妇女儿童公有为基础、社会结构井然有序、以追求国家正义为目标的理想国家。透过《理想国》,我们不仅 可以认识这位哲学家的政治和社会思想,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思想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洞察其理想社会思想 背后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论《管子》整体性经济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是一本涉及中国早期"古典式"国家如何构建的重要典籍,其中整体性思维贯穿全书。它的整体性经济思维根源于中国传统的有机整体思维模式,服从于其"至善"国家的目标建构,包括重"本",而不"富本",农、手工、商协调发展;市场、货币、轻重多重调控;自然资源与经济生产之间可持续,最终实现经济领域的和谐、秩序和正义。  相似文献   

14.
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理想龙莉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他一生著述很多,《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书中涉及政治学、神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心理学、优生学、妇女运动、教育学以及艺术沦等项目,但其宗旨乃是讨论如何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研究了《论语》的“学习论”思想,认为它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由行为、目的、评价、属性、内容、方法、效用等七个子系统构成,共涉及前提、目的、标准、特点、方式、方法、态度、对象、境界、内容、作用、状态、关系、动力需求等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论语》的“学习论”思想,认为它构成了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由行为、目的、评价、属性、内容、方法、效用等七个子系统构成,共涉及前提、目的、标准、特点、方式、方法、态度、对象、境界、内容、作用、状态、关系、动力需求等十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在中外小说史上都是罕见的。究其原因,虽与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事繁人多的特点有关,更与作者善于表现人物的复杂关系及其在不同场合中的矛盾心情,善于描绘千姿百态的人物画卷及创造艺术意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红楼梦》重视人物塑造上的群体性、整体性原则,具有一石多鸟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印度最早的《吠陀》经典中的神话,显出了鲜明的印度特色,首先体现在天地空三界之神与印欧其它神话比较起来显出了印度特色,其次,天神的演进,从达尤斯到伐楼罗到因陀罗,显出鲜明的印度特色同,最后印度神话显出了四个特点:一是神的形象是在印度式的关联网中出现的,二是实全性和变化性的统一,三是变化具有印度型的特点,四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化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伊甸园神话本质的破译,指出伊甸园神话的表层意义和深层主题,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伊甸园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会饮篇》这篇对话中从对"爱"的赞美,到对具体美的分析,最后提出的关于"美本身"的观点。这种美的相论对西方的美学文艺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关于"美"的观点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