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相辅相成,耦合互动,政治文化的变迁和形塑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生态的演化和重构对政治文化具有能动作用。政治生活、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构成了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四重维度,其中政治生活的维度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三个维度产生决定性影响。对优良政治生活的追求是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基点;政治制度维度则考察优良政治生活的现实性,勾勒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制度逻辑;政治文明维度探究优良政治生活的理想性,阐释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文明内核;政治发展维度探讨优良政治生活的恒久性,揭示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的发展规律。对政治文化与政治生态耦合问题的考察,既能在理论上推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知识体系,也能在实践上为探究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形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功能与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政治文化对于确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政治文化是政治心理的积淀,是从政治思想体系到政治意识形态,再到政治心理的演化过程的终极结果和精神升华。政治文化的阶级性往往以社会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奴隶社会的政治文化、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契合的前提条件是两者在价值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有相似相通之处。其中,在价值维度上两者都是要培养国家民族的栋梁,使命类似、价值趋同;在内容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崇诚信、尚正义、求大同,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方法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有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些契合点的存在,才使两者的融合有了更加合理的阐释和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内里地确认两者的相通之处,抓住核心内在的本质,才能为进一步探索提高教育实效性的靶向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德是公共道德的简称。公德与社会公德不能混同使用。对公共道德的理解有两个最基本的维度,即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政治维度体现在公民与政治共同体国家这种纵向关系中,又可分国家如何对待公民和公民如何对待国家这两个向度;社会维度是指公民之间横向交往关系的维度。社会公德就是从社会维度论及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推动和影响了中国法治的进程,对中国法治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从封闭保守到开放改革的变迁推动了法律领域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政治文化从革命到建设的变迁推动了中国革命型法制到建设型法制的发展,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政治文化从"人治"到"法治"的变迁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和目标的确立;政治文化的创新,"和谐"政治文化的构建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法治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人们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观上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政治文化正经历着解构与变迁,传统政治文化正在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转变,因而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它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客观的政治历史和政治现实。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的思想保证。本文从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的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特色"日益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突出特征,中国政治文化及其变迁也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点,并将影响和塑造未来中国政治发展。在政治文化结构即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等三重维度上,改革开放丰富和完善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政策文化的内容,在保持政治文化同质性的同时,也使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明显的政治文化特征。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日益融入更加积极的文化成分和观念要素,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中国政治发展现状相容并能有效促进中国政治持续发展的政治文化。政治发展进程中政治文化的构建要求在已经成功构建的政策文化基础上,构建稳定而明确的体系文化以及均衡的过程文化。理性面对不同传统并从中寻求支持,是政治文化构建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和文化根基,二者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积极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基础、培育先进的政治文化使政治文化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世界性、使之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归纳起来,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二是政治主体的复杂性,其三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四是传统文化的内敛与西方政治文化的扩张特性,其五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它们结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培育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结构的土壤。  相似文献   

11.
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的两个方面或两个层次,二者在相互作用、各有侧重中,共同体现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批判理论。辩证的维度、历史的维度、总体的维度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偏颇的三个批判维度。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包括总的价值尺度和具体的现实的批判尺度,前者指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后者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空间的尺度,等等。该理论对当代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对现实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情感认同(政治心理)、价值标准(政治价值)和思想观念(政治思想)的统一。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的形式则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的结构中,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变革首先体现在政治价值观的深刻转变。因此传统政治文化和现实政治文化的结合是政治文化概念辨析必须要注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即邓小平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学说,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论述。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发展观即邓小平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学说,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政治问题的论述。邓小平政治发展观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的内容,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持政治稳定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间具有严密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实践上指导了当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政治和谐是政治学论域与范畴中学术研究以及我国政治实践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开拓和创造。政治和谐不仅是一种理想追求,更是一种现实选择,正视政治和谐、研究政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也包含着古人们对于政治和谐的追求。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探求政治和谐理念的源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研究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历史上按照是肯定还是超越现实政治关系的政治和谐追求特点,出现了两条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和谐追求思路:消极浪漫主义政治和谐追求和积极现实主义政治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发展理论和政治文化理论是行为主义政治学运动产出的两大重要成果,并且俨然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国家政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与范式。政治发展理论与政治文化理论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政治文化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会发挥重大作用。政治文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文化可以影响政治民主;政治文化可以影响政治现代化;政治文化可以影响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西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 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及其他社会行为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由于只有比较才能鉴别, 分清良莠,也由于政治文化不仅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民族性, 更具有联系性——它源于世界发展的全球化或全球的共生互动, 因而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研究, 既可反对排外主义, 又可抵制全盘西化论; 既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政治文化中符合人类政治文明共同要求的因素, 亦可抛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消极方面,特别是坚决摒弃所谓的 “西方文明优越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理念是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生成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重要理念具有理论维度、现实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等。从理论维度而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重要理念根植于党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建设理论;从现实维度来看,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重要理念回答了福建文化建设的现实之“问”;从实践维度言之,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重要理念源于习近平在厦门、宁德、福州等地的重要探索与实践;从价值维度而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重要理念提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指引。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深刻领会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文化建设重要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审美文化是彰显交通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晶,是社会审美文化体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审美文化以其丰厚意蕴、表现特征、系统结构,鲜明体现了交通审美文化的特质和价值.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意蕴、表征、结构三个重要维度,不仅是对交通审美文化属性的深刻认知,而且是对社会审美文化体系的深刻把握.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析交通审美文化的三个重要维度,提出其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和实践参考的新建议,不仅是提升交通审美文化研究理论水平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积极引导交通审美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归纳起来,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二是政治主体的复杂性,其三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四是传统文化的内敛与西方政治文化的扩张特性,其五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它们结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培育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结构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