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代女性杂志的兴起与发展多与清末民初思想、知识启蒙氛围关系密切。民初袁世凯执政后,鉴于政治舆论环境的恶化、沪上中产阶级女性读者市场的形成等,以《中华妇女界》《妇女杂志》为代表的商办女性杂志获得发展空间。这些杂志在编辑方面颇具特色:在政治上反对激烈的女权运动,坚持中庸、平和的言论立场;在传播内容上以知识启蒙为重,尤其关注"贤妻良母"式女性教育的探讨和普及;在编辑手法上对现代摄影技术颇多关注,以影像的方式为建构新生活、新女性塑造典范。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演变来看,《新青年》呈现出多重奏、多面相的历史态,其中所刊广告的编辑也存在着嬗变,并表现出独特的路向。《新青年》的广告编辑大致分为群益时代的商业平台广告时期、“同仁”杂志广告与政党倾向并存时期、完全政党化的“同志”广告时期三个阶段。在广告编辑的形式上,群益时代形成的北京编辑部与上海发行部二元结构,发行部掌控着广告权;“同仁”杂志广告时期《新青年》也分编辑部和发行部,但都在上海,编辑部负责广告;“同志”杂志时期,编辑部则承担着编辑广告权。从《新青年》的广告编辑实务中,可以索隐其背后的商业关系、文化互动和政治宣传等内涵。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传媒大亨亨利·卢斯以《时代》周刊为舆论阵地,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报道.由于卢斯本身的中国情结和美国世纪理想,这一时期《时代》向美国人呈现了一个逐渐上升的中国形象,从而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国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为美国决策部门加大援华力度奠定了有利的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卢斯和《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和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恰恰反映了美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背后是美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1942—1948年金陵大学理学院影音部创办的《电影与播音》杂志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中最早的一份由高校主办的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该刊创办于中国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在传播先进的电影及电影教育观念、电影技术知识普及与前沿译介等诸多方面贡献良多。运用文本分析法,分别从创刊背景、办刊宗旨及主创人员、编辑传播内容与特点等方面对该刊加以详细梳理和论证,认为该期刊对于研究民国期刊、民国电影期刊及电影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兴起以"民主"与"科学"为两大口号的思想文化运动。1918年11月,北京大学学生创办新潮社,效法《新青年》,于1919年1月1日出版社刊《新潮》杂志,积极推广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学。这里从历史发展、文本内容和编辑思想三个方面介绍并分析《新潮》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新潮》杂志批评思想的演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社会评论向学理介绍方面的转变;二是关注角度由宏观转向微观。这种转变与《新潮》杂志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和新潮社同人的思想变化有关。《新潮》杂志批评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旧传统、社会问题以及学术问题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时尚》杂志的兴起在中国是近20年的事情,它典型地反映了传媒与时尚之间的互动关系。《时尚》杂志的视觉形象通过有计划地运用整合和视觉要素提升的手法,建立起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印象。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消费主义的出现和摄影技术发展等原因,《时尚》杂志视觉形象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并形成了《时尚》杂志以视觉形象"模式化"为核心的一系列视觉表达方式,对受众的行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虚静思想是《老子》中需要凝练的概念,它是《老子》思想中较有特色的内容.《老子》之道的本体状态、观物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统治术的指导思想,都与虚静思想直接相关.《老子》的虚静思想在《管子》四篇中得到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在政治学方面的运用.首先表现在因应学,它以形名学为起点,总结出一套依"法"自治的无为而治,具有时变的特质.其次表现在统治术,四篇借助身心关系等比喻,继承《老子》无私无欲观点,并对虚静思想进行操作化阐释.再次,表现在为与不为问题的遗留,《老子》的无为而治经过因应和时变的发展,成为《管子》四篇中系统可行的无为而无不为,但同时也加深了"为"与"不为"的矛盾.最后,《管子》四篇剖析了人欲和私心对政治统治的危害,挖掘出《老子》虚静思想的根源,试图建立起一套去私人化的社会管理系统.《管子》四篇丰富了《老子》虚静思想的内涵,并运用到政治学上,促进虚静思想在战国时期新社会背景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为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辑而成,集中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神核质,同时也基本反映了主持人吕不韦本人思想中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特质.从农学的角度看,《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几乎贯穿其始终,主要表现在独特浓厚的重农意识、"时宜"地宜"思想、精耕细作之法、生态农业观、农业灾害与荒政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性视角研究编辑思想形成的哲学密码。现代性是民国时期编辑思想的一种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以《新青年》、《语丝》、《现代》为例,具体分析编辑思想的现代性特征:独立、自由、平等、理性、创新、批判性等,认为现代性是民国时期编辑思想的基本理念的根本动因和表现结果。研究编辑思想的现代性能够推动当前编辑思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和朱光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他们解放前长期生活在一起,有着十分丰厚的编辑经验,而且还都是“京派”的核心人物。其实,编辑与文学生涯对他们来说又是二而一的,他们的编辑思想是其文学主张的实践与延伸。文章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的编辑思想、实践为核心,以他们编辑过程中对文学新人的培养、对文学“真实”的重视为主线,探讨他们的文学守望,以期映现他们的学人情怀及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7年4月25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浙江社会科学》《广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学习与探索》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等社会科学权威期刊主编、编辑近20人莅临我校,与我校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叶飞帆副校长主持了座谈会。在听取了科研处处长冯志敏关于我校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和发展现状及人文社科工作情况的汇报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室主任孙麾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总编宋志明分别介绍了各自期刊的情况,并对我校人文社科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座谈中,与会教师…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程寤》是"寤"体文献的一种。"寤"的训诂意义,一般指梦中惊觉而有言。《程寤》及《逸周书》中的《寤敬》《和寤》《武寤》等篇章以"寤"为名,说明这类文献有着共性特征。"寤"通常表现为因梦而寤,因寤而惊,因惊而悟,从而与现实活动相联系,具有特殊的政治含义。《书》类文献中的"寤"体篇章,与当时对梦境的神异认识和现实政治对神权支撑的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夏济安对《文学杂志》(1956-1960)小说来稿的编辑理念,是针对1950年代台湾文坛总体呈现出的逃避现实、虚假抒情文风做出的一种反拨,体现为对五四文学写实一面的继承与开拓.在这种编辑理念之下,他大胆使用介入式的编辑方法去删改甚至重写来稿,积极引导和参与小说创作的形式实验.这种"介入式"的编辑方针,集中体现在他对《周末》与《华月庐的秋天》的改写和重写上.此外,夏济安还将这种介入式编辑法引入到小说批评之中,从对彭歌小说《落月》的批评开始,他逐步建立了自己带有强烈介入性的批评风格.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是上世纪30年代一位颇有成就的编辑大家,但长期以来,学界对他存有偏见。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推介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也培养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还为左翼作品提供了发表平台。《现代》杂志的商业运作模式,自由精神所表现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充分展示其特有的现代意识。值得编辑同仁深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结构特征,叙事模式和主题思想方面探讨了《喧哗与骚动》与《圣经》在文学表现上的联系。小说四章的写法受到"四福音书"的启发;小说故事的神话模式和对比系统都与《圣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还原《小说林》杂志创刊到结束期间的上海小说期刊界,讨论《小说林》杂志上诸种论说与《月月小瑚杂志及吴趼人的小说观的关系。《小说林》杂志的创办与《月月小说》不无关系;在历史小说观和言情小说观方面,《小说林》同人都表达出与《月月小说》总撰述吴趼人或争鸣或呼应的意见,并且发生了一定作用。《小说林》同人与吴趼人争鸣的背后,其实是关于新小说中“善”与“美”两种因素孰先孰后问题的交锋。  相似文献   

18.
在对赋体文学作品进行分类时,尽管《汉志.诗赋略》"杂赋"与《文选.赋》二者所面对的作品有多寡之别,但在分类做法与编次原则上有较多的相同点。分类方面,二者在以作品题材为标准的同时,还以作品所表现的情感色彩为依据,为特殊赋类命名的做法也相似;编次方面,二者均从儒家的价值体系出发,以政教功用为原则。《文选.赋》的分类与编次当受到《汉志.诗赋略》"杂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勃朗特姐妹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历来被看作是通过爱情自由来表现女性权利的经典之作.这一判断与自18世纪以来爱情被赋予更多诸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等启蒙内容有关,也与崇尚审美有关,因为二者所凭靠的哲学基础都是启蒙所张扬的理性主义.与审美崇尚理性不同,审丑更多关注人的非理性,如情感、欲望、意志、直觉、预感、潜意识等.审丑现象在勃朗特姐妹的两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作品对主人公外貌之丑和蛮力的崇尚;二是对作者病态人格的潜在表现;三是对预感、梦幻等的大量描写;四是对自然的狞厉、环境的恐怖等的渲染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审丑现象的大量运用,不但增添了作品异样的艺术魅力,而且使我们看到了勃朗特姐妹爱情观中的非启蒙成分.  相似文献   

20.
《礼拜六》(前百期)在《申报》上投放大量广告以期扩大销路,并凭借雄厚的资本与精美的设计在民初激烈的广告战中脱颖而出。《礼拜六》(前百期)的广告语显示出其办刊理念经历了由迎合读者到引导读者再到迎合读者的二次循环过程,导致这一循环的原因在于杂志起伏不定的经营状况以及"二十一条"签订等时局因素的刺激。《礼拜六》(前百期)编辑理念的变迁也体现出民初杂志经营者期待承续传统文人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却又迫于商业利润而迎合市民大众审美趣味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