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冷战后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中欧关系在经历短暂波折后便迅速恢复 ,不断发展 ,乃至全面高涨 ,如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与同期的中美、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相比 ,中欧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上升的。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冷战后中欧之间存在着发展良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动力 :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问题上 ,中欧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 ;美欧、美中利益冲突的频繁增加则从侧面推动了欧盟与中国的接近 ;大国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又带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 ;新型亚欧关系的确立更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欧良好关系的发展还能为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目前双方在价值观、人权观等文化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较为显眼 ,但从长远看 ,文化上的相互吸引、相互借鉴也将成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能够释放多大的发展潜力,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签订背景和中国外资结构进行分析,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前景和挑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欧盟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流出地和外资流入国,双边投资的潜力巨大,《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就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方面作出规定,有利于中国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市场,形成更为有效的全面开放格局,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形成规模经济,以开放促进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构建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有助于欧盟构建中欧双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关系,平衡双方的投资和贸易关系,使欧盟国家企业业务更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以增强中欧的政治互信,减轻了欧盟国家面临的“美国冲击”。面对国际政治问题的影响,中国需要稳步推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规定,表明自身态度,加快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走出发展中的困境,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不二选择。绿色技术创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技术选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城镇化的绿色技术创新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走出一条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的这样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绿色技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双循环经济新格局意义重大,而中欧服务贸易则会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上,中欧服务贸易能够通过直接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并通过资源转移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H-O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显著推动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分行业而言,中欧服务贸易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中欧服务贸易能够推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却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投入服务化无显著正向影响;中欧服务贸易提升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却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无明显正向影响,并显著抑制了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产出服务化。基于行业异质性,进一步探究行业特征下中欧服务贸易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发现存在研发投入门槛效应与国有化水平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三种典型模式和国内城镇化的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产品出口欧盟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进行了分析,指出欧盟是最先意识到采用TBT和目前设置TBT最多的国家集团,在中欧贸易平稳发展的同时,欧盟为保护自身利益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中国出口的最大障碍。认为动态博弈理论能够为欧盟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双方都产生了双重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弊大于利的。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必须依靠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呼唤产业支撑体系,而产业支撑体系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河南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为根本,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内容,以新型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产业,以产业政策为保障,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是我国古代文明辉煌的丰碑,对中国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城市在商业市场的作用下蓬勃发展,反过来,城市的进步又极大地促成了商业的发达,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从中,我们可获得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由于中国教育发展的均衡化程度较低等原因影响了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使中国城镇化呈现出某些发展上的不协调:三个产业的产值有了明显增加,三个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并不大;三个产业的从业人口数量均有所增长,三个产业从业人口比例发生较大变化。从中国发展的全局高度看,必须看到教育发展均衡化与中国城镇化进程是依存互利的关系。从教育学视界看,探讨教育发展均衡化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与能为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0.
纺织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自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以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不断。本文阐述了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现状,对摩擦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概括了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为能在频繁的贸易摩擦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纺织品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创新品牌,灵活应对风云变化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不是城镇化率较高的国家。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经济转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不仅决定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成败,也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本期“专题研究”特邀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究》首席专家张桂文教授主持,选取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农村病”与“城市病”、农业转移人口非农化与市民化相脱离、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中小城市产业支撑不足等四个相互关联的症绔『生难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对推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并对相关理论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已逐步展开并日益兴盛,从而使"中国城镇化"成为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新的学科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与中国城镇化实践所需要的中国城镇化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发展尚有差距.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当在城镇化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及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前景问题等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并在借鉴和批判西方城市化理论中创新理论,发展来源于中国实践的中国城镇化理论,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指明实践路径的同时提供具体而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借鉴老牌发达国家(美国)的先发城镇化经验和新兴市场国家(印度)的滞后城镇化历程的启示,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推进机制、实现机制以及与工业化的关系等方面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进行比较,提出西部城镇统筹发展的五点对策,以此指导当代西部健康城镇化的具体实践,并藉此推动中国西部城镇化模式"本地化"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将大量减少而非农业人口将大量增多并向城市集中,即呈现"城镇化"(也称"城市化")的规律。目前我国正逐步城镇化,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也是大趋势。2007年,为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城乡经济社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个年头。40年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给中欧关系注人了巨大的动力,经过40年发展,双方已成为彼此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其他领域合作也得到稳步扩展。展望未来,中欧关系尽管不会一帆风顺,但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欧关系深受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影响。新中国刚成立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在其动力的推动下会不断向前发展。城镇化的动力系统一般有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制度体制的变革,每一种动力在不同地区、城镇化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侧重点。费孝通教授的小城镇建设思想中乡镇企业的动力,在改革开放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时代变换这种动力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其它地区。而四川藏区甘孜州城镇化可以根据自身城镇化的特点和条件,在城镇化动力结构比较分析中获取发展城镇化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西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西部新型城镇化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经济、社会、环境、制度和空间结构五个方面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梳理,分析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城镇化质量、城镇环境、城镇化体制机制和城镇空间结构四个方面探索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仍是我国发展的巨大红利。到2020年能否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事关城镇化成败,也牵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局。因此,要以人口城镇化为主要载体,以政策和体制创新为重点,推进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重点,推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以人口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藩篱”;推动人口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欧货币互换协议是中欧央行在货币金融领域合作的最新法律实践。它除具有政府间货币互换协议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征:体现了中国与欧盟之间加强货币合作的共同意愿;设定了人民币与欧元之间的互换安排;关系着中国与整个欧元体系成员国之间的流动性互助机制。该协议的产生,是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欧经贸关系发展以及人民币离岸中心竞争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欧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增强中欧金融市场稳定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挑战。中国应直面挑战,深化货币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促进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保障房建设,保障房建设成败的关键在融资。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房建设融资经验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比较英、美、德、日、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六个国家和地区保障房建设及融资经验,归纳、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就投资、融资、政策、法律层面提出对新时期中国保障房建设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