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的一种形式,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采取的一系列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绿色企业文化是全球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具有导向功能的文化。发展绿色企业文化,是经济发展转型和适应"绿色消费"浪潮,抵制金融危机冲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发展绿色企业文化,应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环保部门评审。  相似文献   

3.
立足当前中国印刷业的发展现状,围绕低碳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绿色印刷的发展内涵,从印刷品生产的加工工艺和流程出发,对印刷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实施绿色印刷是实现印刷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重点对绿色印刷的推广与实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政府、印刷企业和社会大众在推广与实施绿色印刷的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以推动绿色印刷发展目标的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我国已进入低碳经济时代。为此,从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绿色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系以及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实施绿色会计的措施并展望未来绿色会计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超过德国,跃居全球榜首。随着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货物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问题的日益重视,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与低碳经济发展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借鉴日本经验,从服务贸易视角来探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与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发展价值取向、组织形式、激励约束和发展手段与工具等要素.采取何种模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甚为关键.我国可采取的模式主要有:技术带劝型、项目带动型、资本推动型等八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重庆已经初步形成绿色信贷体系,但重庆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形式单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要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信息机制,创建环保政策性银行、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制度,实现金融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物流绿色演进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对于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一重要分系统——"流通经济"而言: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其发展方式的转变,无疑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国家能源安全,都将产生深远的战略影响。作为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如何增进其绿色物流的开展,则将极大的推动我国流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由此,从外部性原理出发,对3PL自觉实现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及讨论,最后给出相应的实施路径及设想,便构成了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随着能源消耗和全球气候的变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处于工业发展中期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既是机遇,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通过对我国机遇与挑战的考察,提出加快我国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相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开发低碳技术、发展碳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间的交流和...  相似文献   

10.
针对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从低碳视角出发,构建富于时代色彩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衡量供应链绩效并突出低碳度和绿色度的绩效评价模型,有利于企业对供应链绩效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是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从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碳排放约束机制4个方面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企业理财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投资决策方法把企业当作一个独立的系统,仅考虑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从整体考虑企业各方利益关系人,特别是忽视了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在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把环境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价,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三大统一。本文首先从投资决策目标和会计信息两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局限,然后重点探讨了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投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低碳贸易竞争力,且存在长期效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扩大私营部门信贷规模、增强创新能力来提升低碳贸易竞争力。目前,数字经济对低碳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在外贸依存度低、经济自由度低、官方发展援助高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低的国家中更显著。因此,政府应推动数字经济与区域贸易合作的深度融合,加大支持私营部门信贷的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并合理利用官方援助,以提高低碳贸易竞争力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其中主要是对煤炭和石油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行,我国碳排放量开始急剧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低碳经济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国应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入手,鼓励地方打造低碳城市,更新公共交通系统,倡导低碳减排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对企业营销的新要求是:符合环保和减排、节能和节约资源、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约束:制定激励的财政政策、开发低碳技术供企业使用、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定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实行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开展低碳营销应树立开展低碳营销的新理念;坚持优先满足低碳经济,然后再考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要淘汰落后技术,优先使用和开发低碳技术;实施低碳4P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福建做到"低碳"和"经济"双赢,甚至可以说是低碳、经济和社会三赢。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福建省在能源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与此同时,在减排空间、后发优势和森林资源丰富等方面,福建省也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因此,福建省应该从优化能源结构、着重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设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发挥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提高碳汇能力等方面入手,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传统产业经济升级转型的主要途径,从中国经济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必要性、主要动因和重要目标,并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要实现向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型有赖于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制度规范和学习国际社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有效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之间关系的新型发展模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低碳经济理念已逐渐渗透到21世纪的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景区管理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尤显重要,这既是景区提升竞争力的客观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就是要实现景区管理的绿色化,主要表现为景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景区内能源、交通、建筑、饭店管理及服务等方方面面节能环保和降低碳排,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旅游业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共识,技术创新是从高碳工业文明向低碳生态文明转型的根本途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能源技术创新,科技管理制度创新是实现低碳技术创新的根本保障;中国低碳技术创新面临现存"高碳模式"、能源结构单一、能源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低下、发达国家"转移排放"、减排资金匮乏、政府科技政策缺陷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研发低碳技术,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力争掌控低碳核心技术,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鉴于我国国情和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为其不二的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将低碳经济观和低碳生活观与政府、企业、景区、社区、旅游者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肩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保障,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中实现低碳旅游行为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