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初封建王朝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本文从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以及土地占有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土司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指出土司制度下的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封建领主制经济。同时指出明末清初生产发展下出现的土地私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经济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转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与唐宋时期和改土归流以后相比。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工矿生产的缓慢发展和商业贸易的适度发展。该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成因在于地理环境、政策措施、移民屯垦、推广技术和改善交通。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经济发展留给我们有四点启示:一是人居环境破坏问题,二是发展经济的主体问题,三是发展经济的政策问题,四是发展经济的人才问题。本文就乌江流域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特征、成因及启示予以探讨,以期使人们对该地区土司时期的经济发展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改变其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土司文学所反映的土司时期武陵山土家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所蕴含的国家意识、中华文化认同、家国情怀和开放包容精神等思想文化内涵,为解读武陵山土家族地区世代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也是土家族和中华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精神的有力例证。土家族土司文学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乃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入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是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新发现,有助于推动各民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鄂西南、渝东南、湘西等土家族地区都有自立土司。从产生途径看,可分为强宗大族自立、土司侵占自立和土司分化自立三种。自立土司模仿合法土司对辖区进行社会治理,与合法土司消极互动,同时对中央政府的军事征调等格外积极,部分自立土司还因各种原因得到中央政府承认。  相似文献   

5.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的土家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三棒鼓"在表演、内容、结构、音乐以及唱腔等方面都保持了土家族传统特色,后来又融合了土家族戏曲、民歌等素材,逐渐形成具有土家特色的说唱艺术。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为土家族"三棒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土家族"三棒鼓"的革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 土司,作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政治制度,萌芽于宋朝,确立于有元,完善巩固于明清。这种通过对少数民族首领赐土封官的形式,来实现封建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土司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对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建立在封建领主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土司制度,就逐渐地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腐朽没落性日益表现出来。到明末清初,已成为湘西土家族地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土司戏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戏曲兴盛时期,由于保存完整且又具有民族特色,因而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土家族土司戏曲音乐在调式音阶、旋律进行、曲式结构、唱腔等方面与其它戏曲音乐不同,有着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关于聚居在湘鄂川黔边土家族先民的社会形态,《土家族简史》(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简史》)有过概括性的论述,认为唐宋时期土家族的经济是“封建领主经济”,实行农奴制;元末明初,土民私人占有土地已经出现,明末清初,土地买卖更加盛行,封建领主经济逐渐“向地主经济转化”。土司时期,土家族聚居地区所建大小土司数十,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各个土司,必然各有各自的个性。那么,容美土司的社会形态是怎样的呢?由于前史未详载,本文对容美土司社会形态的考察,主要只能拘限于清代康熙、雍正年间。  相似文献   

9.
改土归流与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的最终确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在土家族历史研究中,史学界对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出现和确立的时间问题存在着很大分歧.有人认为“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应是封建地主经济”;也有人认为“湘西各土司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的”;还有人认为“改土归流后,……使地主经济逐渐取代了领主经济”.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就改土归流与湘西土家族地区封建地主制经济的最终确立问题谈谈自己的粗略看法,不妥之处,望史学界前辈指正.  相似文献   

10.
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在土家族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在土司统治地区裁革土司土官,设置府县,代之以流官治理。此时,土家族地区与外界一直处于“冲突与合作”关系,由于各民族文化的传入与融合,土家族音乐活动在形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产生了傩堂戏、土地戏、酉戏、花灯、渔鼓等诸多新的音乐文化形式。改土归流后,土家族打破了以往土司在文化上垄断局面,在各地设立学校(义学),学习汉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土家族的礼乐文化以及戏曲得到了空前发展,出现了歌乐的鼎盛、戏曲音乐的产生、祭祀音乐的变异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文化现象,导致了土家族社会的文化重构和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地区为例,分析土家族地区从土司时期到当代家庭结构的历史变迁,认为土家族地区的家庭结构,因受到国家政策、社会价值观念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和影响,处于不同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的土家族地区,其变迁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土司时期土家族原始婚姻形态残余探微朱世学土司统治时期,湘鄂川黔毗邻的土家族,虽较早地受汉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但因“重峒重岭”、“地僻山深”,加之“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民族隔离政策,生产力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刀耕火种是当时赖以生存的主要耕作方式,“临渊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重庆酉阳冉氏、秀山杨氏和石砫马氏、陈氏和冉氏等土家族土司曾长期存在,由于历史渊源、文教引导和职位诱惑等原因而表现出极强的国家意识,积极认同元明清等朝代表的国家正统,是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的政治代表,有力维护了土司时期重庆土家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和繁荣的大局,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不应分割的部分。为维持统治利益,重庆土家族土司认同新朝代表的国家正统,通过政治归附以延续土司职位和自身在民族地区的合法统治地位,既有因国势强盛而积极向化,亦在朝代更迭时认同强势政权。  相似文献   

14.
略论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土司制度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取得进展,然而对土司时期的文化状况,土司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措施鲜有论及。本文就明清时期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文化成就及社会效果进行探讨,以求引起史界同仁对土司制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研究。一、湖广土司的文化政策元代在今天鄂西、湘西土家族地区正式建立土司制度,明清时期这一地区属湖广土司领  相似文献   

15.
秦代,封建朝廷首次在今张家界市境内设置慈姑县;汉代,将它改为零阳。充县、东汉时,武陵地区因民族矛盾激化而爆发了数次起义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两汉时期,武陵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较快,经济比较发达。张家界市出土的大量的楚文化和巴文化文物,是土家族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土家族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时期由于土家族地区人口增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得到采用、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中央政府对土家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土家族地区的农业得到迅速发展,表现为粮食产量的增加、酿酒业的兴起、农产品种类的增多。农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手工业的进步、商品交换的繁荣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朝廷在湘西土家地区设置了九溪卫及麻寮所、添平所、安福所,以土官为千户、百户,以土民为隘丁,推行“以夷治夷”政策。这些土司、以土官的后裔一般是土家族人。因此,慈利、武陵源、桑植和石门等区、县民族工作部门根据国家民委《湘鄂川黔四省部分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纪要》,恢复了土司地区、卫所地区100多万人的土家族成份。  相似文献   

18.
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明代及清初,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分布存在土蛮集中分布的土司区和汉蛮杂居区两大区域;土司区内民族构成中土蛮占绝大多数,汉蛮杂居区内汉人、土蛮间比例几乎相等。清代改土归流后,部分土蛮人口外迁,同时又接纳大量的汉、苗等族流民,形成土蛮大分散小聚居分布,汉、苗等兄弟民族插花般镶嵌分布的格局;民族构成转变为以汉族人居多、以土蛮为少数民族主体的构成格局。明清时期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与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因素提供变化的可能,人为因素决定变化的方向。当前该地区的发展还得多从人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论土家族土司制度下的兵制“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旗”是土家族地区土司制度下的地方管理机构,又是基层军事组织单位。多年来,限于资料,少有论及。本文从“旗”制的名称异同,特征,民族历史中所存留的原始性等诸方面进行了讨论。莲对“旗”制的利弊得失及其消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卫所制度初探戴楚洲1982年.国家民委转发的《湘鄂川黔四省恢复土家族成份座谈会纪要》规定:“恢复土家族成份的工作主要在清代‘改土归流’前的土司、土官管辖的土家族地区,在其周围的卫所地区和边缘地带也有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土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