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死亡赔偿金是对死者近亲属财产损失的赔偿,不是对死者生命权本身的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对死亡赔偿金采取定型化赔偿的方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忽视了受害人户籍地和实际住所地的差异对损害赔偿产生的影响,违反了侵权赔偿损失填补的原则,有失公平,激化了城乡矛盾,不利于和谐法律秩序的构建。从分析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入手,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了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缺失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取消了之前众多法律、司法解释确认的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项目,最高人民法院之后即发出通知,对受害人有被抚养人的,应将被抚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这一规定引发了司法实践的不同解读,使本来就比较复杂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更加复杂化。为使被抚养人生活费赔偿项目与伤残赔偿金、死亡赔偿金项目相互衔接,须准确地解读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及通知中“计入”的涵义,建构能合理包容被抚养人生活费在内的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制度,并明晰被抚养人生活费的析出规则。  相似文献   

3.
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同一赔偿具有合理性,综观国际立法以及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同命同价条款的规定和适用在行政法律法规和事故处理中都已经存在。以相同数额确定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有利于解决原告的举证困难和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保护受害人利益,还可以减轻法院负担,节约司法资源,维护众多原告之间的团结和平息社会舆论。以相同数额确定群死事故死亡赔偿金是原告的权利。群死应理解为二人以上,对死亡赔偿金可以相同数额赔偿,但对其它合理费用,应根据实际支出情况确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对受害人的价值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责任保险已经越来越普遍,人们对责任保险的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不再以被保险人实际向受害人给付赔偿金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受害人对责任保险人的直接请求给付保险赔偿金的制度,该权利即为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  相似文献   

5.
近期,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在同一个侵权行为中死亡,受害人因城乡户口不同而获得死亡赔偿费相差巨大的情况。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同命不同价和同命同价,从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性质来讲都是不成立的。破解同命不同价的法律困境,赔偿体制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6.
作为《侵权责任法》中一种重要的救济途径,死亡赔偿金制度在生命权救济和人权保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面临死亡赔偿金计算方法缺失、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难以适用、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主体和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粗糙等问题。因此,应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合理制定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完善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主体。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美侵权法体系中一项重要制度,名义上的损害赔偿金的适用前提是行为本身构成损害诉因。名义上的损害赔偿金大致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受害人没有实际损失;二是不能证明具体损失。名义上的损害赔偿金不同于小额的实质赔偿金,并且有时可以与惩罚性损害赔偿金并用。名义上的损害赔偿金的功能是,证明原告的个人品质是值得信赖的,进而为原告确认权利,以及寻求败诉方承担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8.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对未经法律授权的单位作为原告主张无名氏死亡赔偿金的案件采不予受理的态度,对无名氏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主体立法没有规定是一种缺憾。无名氏死亡"有权获赔,无人主张"是不公平的。立法应当明确授权社会救助基金管理部门作为无名氏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主体,赔偿权利人法定期限内没有出现的,该死亡赔偿金直接应转为社会救助基金并依法严格管理。侵权人向社会救助基金管理部门支付死亡赔偿金后,保险公司应当在强制险范围内对侵权人予以赔偿,法院应当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兼评法释[2003]第20号相关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赔偿金性质的厘清对正确理解我国当前死亡赔偿中的争议具有本原性的作用,论题对现行死亡赔偿金所采用的继承丧失说之法理局限和实务困境进行检视的基础上,力图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说,从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对其予以合理的界定,即死亡赔偿金是对死亡本身的赔偿,其性质是加害人侵害他人生命权而支付的惩罚性的定额赔偿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近亲属间因死亡赔偿金的分割而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我国当前法律对死亡梦偿金的分配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法官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及分配往往存在分歧,导致判决结果的不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判决的公信力。文章试图通过案例对死亡赔偿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并阐述死亡赔偿金分配的权利主体及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