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当下,我国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421"模式,即1对夫妻只有1个子女,同时还要照顾4位老人。小家庭的安稳,就是对父母和子女的保障。然而夫妻二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把家庭纳入安全保障体系,是每个家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以下通过案例,为大家分析"421"家庭如何制订全面的保险规划。案例刘女士,38岁,与丈夫在同一家公司任职,夫妻二人有1个刚满5岁的儿子,需要赡养双方父母。  相似文献   

2.
刘华 《家庭科技》2014,(11):42-42
"夹心族"或许是当下生活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工资既要照顾儿女,又要赡养老人,还要规划自己的养老。"夹心族"应该如何量身定制一份理财方案来解决孩子教育金、父母养老金和自己养老金这三大难题呢?案例40岁的李先生在一家企业任中层领导,工作稳定,年薪22万元。李太太是外企白领,年薪12万元。儿子10岁,读小学四年级。夫妻双方父母均健在。夫妻二人把所有积蓄约60万元存在银行,其中40万元做一年定期,20万元做活期存款。  相似文献   

3.
黄先生等5人是浙江余姚人。他们都过了退休年龄,为了补贴家用,2007年2月,来到余姚泗门镇的一家企业工作。当时,双方没有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说好每个月的报酬是800~1500元,主要从事勤杂、保洁等工作。去年9月,工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20,(8):30-31
正"顶梁柱"购买保险的必要性家庭"顶梁柱"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不仅需要为前途努力拼搏,还要赡养老人、抚育子女,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当家庭"顶梁柱"身强力壮,有赚钱能力时,他们是家庭的保护伞。但是如果有一天不幸降临,他们倒下了,这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巨灾"。一个家庭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接近两亿人。这些老年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空巢老年人,如何保障他们的赡养权益,已成为政府、社会及家庭关注的重要民生课题。本文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城市生活的空巢老人的赡养权问题从物质赡养、生活赡养、精神赡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政府、社会及家庭应从强化物质保障、提高生活赡养能力及关注精神赡养,来切实保障城市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安享晚年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未来赡养需要突出性与独生子女所能提供赡养资源有限性存在较大矛盾。为避免发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危机,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应协同行动,在有效地提高老人自养水平的同时,使独生子女有能力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更多的女性外出就业,核心家庭无暇完成孩子的抚育与照顾功能。基于传统伦理,老人来到子代的家庭组成"临时主干家庭",完成照顾孙代责任。在对石家庄市"临时主干家庭"个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家庭形态的代际关系及家庭生活实践。临时主干家庭作为家庭功能实现的现实策略在于,一方面勾勒出当代中国家庭动态的家庭结构形式;另一方面,从临时主干家庭的互动实践中,可以看出老人在双方互动中权威地位的衰落,处于家庭中的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8.
孝心"减负"     
我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二女儿已另立门户,小女儿定居美国.因此,我和老伴成了"空巢"老人.三个孩子都很孝顺,对我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大女儿、二女儿奔走于家庭-单位-老人这三点一线之间,又忙又累.小女儿每周从美国打来一次长途,一打就一个钟头,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每年暑假,他们一家回来探亲两个月,尽女儿之孝.  相似文献   

9.
《家庭科技》2016,(10):6-7
正老夫老妻过了大半辈子,退休之后,为何闹起了离婚?总结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退休后一时无法适应生活改变而导致夫妻间产生摩擦,有的夫妻原本感情就不好,有了金钱基础的现代老人想尝试新生活。"退休离"缘何爆发最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的张先生将一纸离婚诉状递交到法院,要求和风风雨雨度过30多年的老伴赵女士离婚。去年,年满60岁的张先生退休,而比张先生小3岁的赵女士早已退休多年。相伴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你问我,最好的早教是什么?我认为是在温馨的家里,微笑的爸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今年80岁的张梅玲退休后并没有像其他老人一样过起种花养草的日子,而是继续关注儿童的成长。这是她毕生所专注的事业。退休前,张梅玲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了46年儿童数学认知发展工作。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她希望  相似文献   

11.
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全国五大城市已婚青年调查数据,以非双独夫妇作为参照,对"双独夫妇"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描述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过60%的"双独夫妇"依旧只希望生育一个孩子,希望生育二胎的"双独夫妇"在30%-40%之间.同时,他们的生育意愿与非双独夫妇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除了不同城市有所不同外,"双独夫妇"的性别、出生年代、文化程度、有无孩子等因素均与其二胎生育意愿没有关系.研究结果对于未来生育率变动的预测,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一晗 《天府新论》2021,(6):115-124
在农村,“搭伴养老”现象呈现普遍化趋势。在搭伴过程中,通过形式保障、隐性契约、资源交换、策略表达等方式,双方老人突破了原有的子代赡养模式,实现了自养。习惯上一般将“搭伴养老”视为老年男女自主选择的表现,但事实上,农村“搭伴养老”是在家庭转型背景下,老人为了实现家庭扩大化的生产目标进行的养老牺牲。家庭形态的改变、家庭积累的极化、家庭伦理的偏移共同挤压了老人接受子代赡养的空间,在反哺失效的情况下,老人只能被迫开展自养实践。“搭伴养老”的内核是家庭伦理的弱化,一旦形成惯例,农村老人将遭受更为残酷的剥削及挤压。  相似文献   

13.
尊敬和赡养老人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老年人不仅在衣食住行物质生活上有所保障,而且在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精神享受上也有照顾。不过,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有些子女分别赡养老人而使老夫老妻分居两地。笔者邻居老夫妻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农村老家,一个在省城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村民刘老爹中年丧妻,好不容易将一子一女拉扯大,儿子刘勇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女儿也出嫁远门。前年,刘勇见父亲年事已高,便将他接到省城居住。但老人不习惯城市生活,捱了一个多月,坚决要求回老家,刘勇只好依从老爸。为了使老爸生活有个依靠,在三方志愿的情况下,他与邻居赵新签订了一份《赡养老人协议》,主要约定:从2001年11月15日起,刘老爹的饮食起居由赵新夫妇照顾,刘勇每月付给赵新现金50元;刘老爹的  相似文献   

15.
阮小玲 《南方论刊》2008,(2):111-112
有一位资深的老中医深情地向前来找他看病的人讲述了从医四十多年的切身体会:能独自走路来找他看病,自己抓药回去的90岁以上的老人,大都是在农村长期从事劳作的;类似上例80岁以上的老人,大都是在企业长期从事操作的。而从事脑力劳动,  相似文献   

16.
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一种古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目前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也仍然处于基础地位。然而,家庭养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孩子是"投资品"的假设,将养育孩子的动机抽象为老年安全动机,在一个两期代际交叠模型中将生育率内生化,使得家庭通过养育孩子的成本和赡养强度的约束最优化问题来确定养育孩子的最优数量,从而基于模型的均衡解考察家庭赡养强度对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赡养的经济中,生育率会提高,而过高的赡养强度会导致生育率下降;家庭养老会造成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使得人均有效产出和消费都出现降低,在一个具备有效的投资市场的经济中,家庭养老是缺乏经济效率的。基于此,我国应加速完善透明化的资本市场,鼓励自愿性养老年金的建立,同时增强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的社会养老意识,降低养儿防老动机。  相似文献   

17.
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义务:然而在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好,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仍很突出,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表现 1.拒付赡养费。主要是老人与子女、儿媳间存在种种矛盾,长期无法解决,致使子女对老人产生怨气,心中产生了不弄清事非就不给赡养费的想法。 2.虐待老人。被赡养人因无经济来源,又无劳动能力,一切衣食住行全靠子女来照顾,久而久之,子女把老人当成了负担,但迫于舆论压力,对老人欲撵不能、欲留不…  相似文献   

18.
天黑得很慢     
正许多老人说来什么都懂,其实他们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这一段路的准备。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第一种风景,是陪伴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9.
王林高考落榜后到一家电子学校学习家电维修,学成后回县城开了间电器维修部。一天,他到一家电器商店买电子元件时,一对农村青年夫妇正在选购彩电,那女的在抱怨:“如今电器产品种类繁多,真假难分,要是有一个业内人士帮忙参谋选购该有多好。”听了这话,小王走过去同他们打了个招呼,并告诉他们自己是电器专业修理人员。那女的听了很高兴,要  相似文献   

20.
正小男孩需要多拥抱在孩子(无论男孩女孩)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都是不过分的,特别对于男孩,因为他们跟成人对视的时间更短,成人要特别注意多拥抱男孩,让他们的肌肤得到触摸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男孩需要独立的空间男孩成长到大约2岁,就开始了独立的第一步。从这时开始,父母要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