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婚姻道德应该建立在爱情与义务相统一的基础之上。婚姻义务不仅在于维持作为社会单位的家庭,而且在于巩固和发展婚姻赖以建立的爱情。性爱是人的一种天性,任何男女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但是,人有了爱,随之就产生了爱的义务。恋爱结婚并非是与社会国家无关的个人私事,  相似文献   

2.
师爱育人     
爱是人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需要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在学校教育中,爱是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探索知识,爱可以支持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调整和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3.
有的人离了婚以后,还想有个家。看来离婚不是他们的目的,无论是潇潇洒洒的分手,还是痛心疾首的分离,都是基于对美满婚姻的追求和渴望。既然我们挡不住婚姻的魅力,倒不如珍惜那些平淡从容的日子。 恋爱离不开艺术,婚姻也离不开艺术。 什么饭都吃 如果你下班回来,自己没有上灶台摆弄油  相似文献   

4.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提出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婚恋观: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因情而生爱,因爱而结为婚姻。提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高于现实之上的纯真爱情的基础,反对"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5.
试析共和向帝制转型时期的古罗马婚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转型时期,古罗马人的婚姻由"有夫权婚姻"向"无夫权婚姻"过渡,婚姻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但从实质而言,没有大的变化.在罗马人的婚姻中,重要的既不是爱,也不是欲望,而是忠诚.婚姻的实质就是生育合法的罗马公民,以巩固和延续帝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6.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虽然现代社会提倡"人老心不老",但过分追求"返老还童"则是一种心理异常的表现.现在,有些老人"返老还童",是因为总感到缺乏爱、缺少关心而导致.他们表现出像小孩一样的情感,一会儿也离不开亲人,甚至学小孩说话来"取悦"身边的人,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对爱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士大夫的不朽观杨建华人,是自然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人们都渴望生存,渴望不朽。这不仅是一种生理的本能,而且,还是人类精神面对暂存性生命所作的最为悲壮、最为惊心动魄的努力。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欲望、一种冲动。那就是:对永恒的追求,对创造的渴望,对...  相似文献   

9.
正在婚姻里修行的人都知道,婚姻里的人并不是越能干就越好。朋友刚结婚时,凡事喜欢大包大揽,老公的事儿更不在话下。大到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工作安排,小到家庭琐事,她都要插手。她不怕麻烦,不怕劳累,忙得像一只陀螺。别人看着眼晕,她却觉得心里充盈着幸福和快乐。她常说,两个人相爱,就应该爱得毫无保留。可是她忘了,老公亦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有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和独特的思  相似文献   

10.
正通常,我们说一个人不爱说话,常与性格内向有关,又或者更严重的说,这个人可能有自闭症。可再想一想,又不尽然,特别是网络流行的今天,"不爱说话"现象更为普遍。那么,说话是干什么的呢?它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感的,是完成内心思维意识化的一个工具,也是完成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手段。而不爱说话的人,难道就是不需要表达?没有内心想法、感受和情感的吗?当然不是,说话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手段,有时候"不说"也是一种交往方式。那么,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不爱说话"都有哪些心理机制呢?心理专家许浩  相似文献   

11.
晓语 《家庭科技》2013,(4):13-13
完美长久的婚姻应该是一炉温热的精油。基调是甘醇、浓郁的爱情,调和了尊重、理解、宽容,又点缀着无数温情,芬芳四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黄维仁有"爱情博士"之美誉。他在著作《活在爱中的秘诀》中指出,两性对婚姻的认识不同,继而导致彼此对婚姻的满意度不同。当丈夫给婚姻的满足程度打7分时,妻子往往只给2分。这被称为婚姻的"温差"。  相似文献   

12.
从跨文化的角度对中、美不同地区的人进行婚姻沟通方式的异同以及婚姻沟通方式与婚姻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不同文化中的"要求/退缩"的概念进行梳理。研究发现,"要求/退缩"的婚姻沟通方式受到文化因素和教育时间、收入等的影响;在地区差异中,美国被试呈现最多的"妻子要求/丈夫退缩"的沟通方式,其后依次是中国城镇被试、中国农村居民和生活在美国的中国移民。中国农村被试呈现最多的"丈夫要求/妻子退缩"的沟通模式。"要求/退缩"作为一种消极的沟通模式,直接影响人们的婚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鲁迅小说意义的阐发不能脱离对其所展现的社会空间的准确认知.借鉴社会史研究视野来认识小说<离婚>中的人物关系,爱姑与七大人其实处于乡土社会的绅一民关系格局中.围绕爱姑的婚姻纠纷调解事件,小说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尤其是绅权的基础、特征与运作的过程.对于鲁迅小说中"士绅"这一人物类型及其嬗变尚有待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基督教婚姻的伦理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督教视野中,婚姻决不仅指男女双方通过法律程序结为一体,而首先是作为上帝与其门徒之间爱的盟约的象征.基督教对婚姻伦理价值的论述,往往是通过对夫妻之间爱的性质的阐释来表达的.本文拟以时间脉络对基瞥教婚姻中爱这一概念作一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上海、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多数人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但也并非崇尚"物质至上";传统的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已显著松动,年龄、婚史、收入等"现实条件"在择偶双方情投意合时也更少地成为阻碍力."浪漫爱渐行渐远"的判断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女性更少认同"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这未必表明他们对浪漫爱的追求更少,而只是说明他们在择偶时更慎重、理性.  相似文献   

16.
正过上平平淡淡的日子固然很值得欢喜,但把日子过得有爱有趣有风情,才是真本事!最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爱人离不开你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抛给男人们,相信许多答案是舒服、有趣、不紧张,这样的爱情和婚姻会让男人想跟你天长地久地在一起。我有两个朋友,其中一个叫严史,英俊潇洒,貌似潘安,但人们都觉得他是个"高冷男神"。他把爱情与婚姻看得无比严肃,想当年和女友约会时都要大谈高尔基和尼采。即使婚后每天和老婆聊天的模  相似文献   

17.
离婚,对子少数当事者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是种痛苦的抉择,因为它不仅仅关系两人的情感,还牵涉到孩子、亲戚、国家政策(计划生育)等重大问题,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离婚内因来讲,也反映出了婚姻质量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曾就婚姻质量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因爱情而结合的只有1/4,因“爱到极点”而结连理的只占2%,彼此相亲相爱的占25%,但大多数人在婚前  相似文献   

18.
媒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处境尴尬,中国民众对其可谓爱恨交集.民众这种既爱又恨的心理积淀跟媒妁的巫觋身份有关;媒妁之"霉"源于巫觋之"魅".相关神话传说都赋予媒妁以神圣色彩,也让民众的婚姻披上了神圣而合法的外套,但媒妁的巫觋身份又让民众把自己不圆满的婚姻,归罪于媒妁的花言巧语.而媒妁文化的早期阶段即前文字时代,花言巧语绝对拥有口语文化的权威.媒妁的身份从神到巫,从巫到人,再从人到今天的婚姻介绍机构,其神圣乃至神秘性一直处于递减的态势,但民众对媒妁爱恨交集的心理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正> 恋爱、婚姻问题,是每个男女青年都要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能不能以共产主义道德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男女的幸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道德风尚。本文拟对恋爱、婚姻中的道德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爱情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们渴望得到的。但是,怎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纯贞的爱情呢?恋爱、婚姻中的道德是什么?如何才能显示出恋爱、婚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呢?  相似文献   

20.
正用敬来养,爱才长久先在恋爱中为对方所爱,再在婚姻中为对方所敬,这样的婚姻是最成功的。爱情是需要不断培养的,相敬如宾便是爱情的滋养品。爱付出以后,要不断地灌溉,不断地孕育,才会不断地成长。以敬来养爱,爱情才不会枯萎,才能在婚后保持恋爱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经营,就像经营事业一样。通过经营培养,让夫妻二人的相处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