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策略出发,提出阅读的过程不仅是被动地解码的过程,在阅读时应该有效利用略读、预测阅读内容、猜测词义等阅读策略,区别朗读和默读的不同效果,从而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养成外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读书又称阅读,它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认知社会、获取知识、接受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随着近年来阅读危机的不断浮现,阅读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在现阶段对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重视度正在逐步加强,在不断强化读书意识、提升读书理念,营造"书香小社会"。为确保艺术院校读书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笔者提出了,关于阅读活动推广长效机制的几点措施,探讨艺术院校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何春疆 《家庭科技》2021,(12):26-27
亲子阅读的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亲子阅读指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书籍的一种阅读活动.研究表明,给孩子朗读书籍内容不仅能提高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然而,对于尚不识字的幼儿来说,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成人指引,由此可见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可在幼儿与书籍之间搭起桥梁,为幼儿阅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欢 《南方论刊》2022,(10):38-39+6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对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作出了深刻的回答,并且体现了鲜明的辩证思维特质:在阅读过程中,坚持修身与治国的辩证统一;在书籍选择上,坚持阅读马列经典著作与传统文化经典书籍的辩证统一,文学类书籍与实用类书籍的辩证统一;在阅读方法上,坚持博览与精读的辩证统一,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辩证统一,挤劲、钻劲与韧劲的辩证统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读书观,对于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营造书香社会的氛围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文学阅读与这个时期媒介变迁之间有着相依相生的关联.如纸介印刷的传统文学是一种精英阅读,随后的影视文学欣赏者从"读文"转向"读图",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网络文学则从"读书"过渡到"读屏",再后来的手机文学又从"在线冲浪"移至"拇指阅读".不同媒介文本多重阅读方式的并存,不仅彰显出文学形怎的时代变迁,更需要有新的文学观念的建构;技术媒介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折射出的是社会变革期的文化冲突,最终影响到文学审美之于"文学性"的祛魅.  相似文献   

6.
文学生活: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民族文化传承的最重要的内容是文学经典,当下社会的文学生活成为决定民族文化的当代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关注文学生活,也是警惕文学研究的非人文倾向的重要课题。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的阅读,其深度和广度深刻反映出时代思想的深度、文化传承的广度,也包含着时代的处境、走向等诸多问题。近百年来,当下是读书最好的时期,也是读书最难的时期,正是时代危机的征兆、缩影,也提示着时代的出路。社会的文学生活是多方面的,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增添了很多新因素,包含较为复杂的矛盾。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使得城市的文学阅读数量远超过农村,而他们阅读取向与白领阶层等之间差异的缩小,反映出当下中国的文学阅读已脱离"乡村中国"的传统,开始了其"城市化"进程。关注社会的文学生活,并非要以某种一统性组织文学生活,而要守护阅读的独立性、多样性,在保护和拓展中让文学阅读真正成为个人自由的空间。当下的文学认知度反映出文学生活处于媒介场和商业消费的巨大影响之中,更需要我们以"手工作坊"式的努力去培育良好的阅读风气。  相似文献   

7.
曹植是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建安之杰"。他之所以取得这样成就,主要与个人的读书、性格、人生经历和社会思潮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他通过自己的阅读背诵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并理解当时的社会,反映并诠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精神世界,为社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丰富史料。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具有四个特点:真正喜欢读书,以读书为快乐;自觉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喜欢藏书;能够写作.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要做一个读书人;大学生读书要多读纸质书;要选择好书读. 一、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读书人 "大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读书人"提出这一命题,有人听了可能会说:"我们大学生就是专门在读书啊,怎么还不是一个读书人呢?做一个读书人还用得着你说吗?!"我认为,"大学生"(包括已经毕业了的大学生)不见得就是"读书人","非大学生"(包括没有上过大学的成年人)不见得就不是"读书人","读书人"和"大学生"之间不一定能划等号.  相似文献   

9.
陈晓清 《南方论刊》2013,(10):101-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个人体验越来越多,出现了以人为书的理念。通过"真人图书馆"读者能和书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更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促进对作者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图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在中国,丹麦,瑞典,土耳其等国家都迅速发展,都以真人讲真事的方式开展,这也成为一种公益性质的平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相似文献   

10.
通过书籍信息内容与形式设计的情境变化,分析当下浏览式信息阅读方式的现状利弊,归纳出深度阅读的三个特征:全面、关联、智能。并且着重分析电子书籍设计嬗变历程,以及对应深度阅读的交互书籍设计要点,藉由现有电子书籍设计方式,总结未来书籍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指出: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阅读方式,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必需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也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相似文献   

12.
一.泛读的功能 人们每日离不开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常因阅读的目的要求不同,自然对读物的阅读方式也不同。有的读得仔细认真,细细咀嚼,深刻领会;有的则读得马虎草率,不求甚解,甚至快速浏览,囫囵吞枣。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Some books are tobe tasted,others to t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digested”。各种不同的读书方式,归纳起来,可以概括地统称为精读与泛读。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总是相互交替使用精读和泛谈方式去阅读各种读物,猎取广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阅读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在扩大,应该说阅读无处不在。而现实生活当中,阅读推广并不是图书馆一家在做,特别是电子读物的推广与普及极大地威胁着传统阅读的方式方法,他既带来了阅读方式的便利,同时,也在内容上夹带着一些"泥沙",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一些冲击。我们应该大力提倡阅读,特别是作为阅读主体的图书馆,要在推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朝鲜诗话《清脾录》为个案,可以从实证与理论两个方面,探讨文学史上"环流无倦"的变化与书籍"环流"之间的关系。《清脾录》的特殊意义,体现在其关注本国诗之外,还关注当时中国、日本、安南等国的诗,具有"东亚视野"与"并世意识"。其抄本、刻本在朝鲜、中国、日本之间的流传,以及在文士间发生的阅读、删改、传播等事象,具体而微地体现了三国文士眼中的他国文化,从中可见三国文化势力的此消彼长。从《清脾录》的阅读反响可知,"阅读"甚或"误读"与东亚诸国间的文化交流和彼此的文化体认有关,而"东亚视野"在文学领域的呈现与发生影响,正通过书籍的"环流"得以体现。伴随东亚书籍"环流"现象产生的,是东亚诗学不同于18世纪以前的超越国界的弘阔意识。  相似文献   

15.
阅读转型及其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社会的认识,在技术的冲击下,作为传统文化之载体的书籍文化处身于各种视象景观的包围之中,人类如今的阅读活动及其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样,在一个消费的时代,青年亚文化逐渐提升为主流文化.在这种文化许多表征形式的背后,深藏着当代青年审美心理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传承文明的书籍和讲述两种方式正遭遇到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孟彩虹 《家庭科技》2021,(12):24-25
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管在什么时代,读书都会令人的品德、素质得到提升,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对优秀礼仪品格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儿童阶段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家庭书香阅读环境的构建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能够让儿童拥有良好的修养、高尚的品德,并在书香的熏陶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东岳论丛》2016,(3):77-87
甲午之前,《申报》作为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大报,其发行管道较为多元,并从都市社会逐步向城镇社会逐步渗透。《申报》在创办之初,便关注"市肆之人"的阅读问题,注重文字的浅近和新闻的广博,尤其是通过文艺栏目与口岸文人建立较为密切的"读-写"关系。而官绅通过阅读《申报》而感知时局的变动,对新闻纸有着别于书籍的阅读体验。围绕着《申报》,处于不同时空的读者,对新闻的回应自是千差万别,但是《申报》为读者建构了新型的"阅读共同体"。甲午之前《申报》的触角已进入江浙的乡村社会,尽管乡绅的阅读比例还很低,但《申报》在士人观念世界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随着“毛泽东热”的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其中,关于毛泽东读书情况的著作也很多。最近,由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现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简称《笔记》)一书。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生动、科学的读书方法,更好的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此书在参阅了大量书籍、报刊、谈话、回忆录,并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书中既有一部分毛泽东所读或批注的原著、原文,还有读书笔记和谈话,最有特色的是注解分析:包括毛泽东所读原著基本情况,毛泽东阅读时的社会背景,并客观分析、评价其读评的基本观点,有利于读者综合、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本书不但对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而且对一般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本文想依据《笔记》所提供的资料,对毛泽东读书的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轨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盛行,电视、电影、广告、报刊杂志、网络等使"观看"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行为,人们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图"而不是在"读书",男性中心主义传统得以在图像领域继承.桑塔格作为西方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高潮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知识分子,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揭示了"观看行为的不纯粹性"--"观看"是被父系伦理道德构建和阐释的.因此,桑塔格提倡女性主义的"观看之道",主张作家艺术家必须反映女性主义的视觉文化诉求,打破图像领域的性别霸权,而不是将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牢牢钉在满足大众欲望的消费主义耻辱柱上.  相似文献   

20.
万长林 《云梦学刊》2011,32(4):99-101
《新青年》对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转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以独特的视觉方式,创作出新的书籍视觉形象,建构了一种不同于过去的现代设计理念。此外,《新青年》促进了阅读方式的转变和"新"的视觉模式的形成,为书籍设计的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展示了变革的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新青年》完成了中国书籍设计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