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字阳初,四川巴中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晏阳初就在法国战地服务中心的华工中开展了识字教育活动。20世纪20年代,晏阳初及其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简称平教会)的同仁选定河北定县为实验区,推行平民教育实践,他综合自己的经验性体察与李景汉主持的定县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以“除文盲,作新民”为宗旨,以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为内容,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教育连环实施,融教育与生活改造、社会改造为一体的平民教育体系,并将之付诸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50年代以后,晏阳初又将平民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向世界,致力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乡村改造事业,他的足迹遍布亚、非、拉各大洲的40多个国家,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由于晏阳初在平民教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他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世界公民”、“向愚昧贫穷开火的斗士”。1943年5月,晏阳初和爱因斯坦、杜威、莱特等著名科学家和学者一起,被西半球各国数百所高等学术机构评为“当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称号。1955年被美国《展望》杂志评选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百名人物之一”,他也...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是以陶行知为核心、以其弟子为代表的致力于乡村改造的教师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具有教育救国的政治抱负、乡村改造的教育信仰和心系农民的平民情感等内涵表征。这种乡村教育情怀是在“知—情—行”的实践逻辑中被蕴育与升华的。知,即以乡村改造为己任的具身认知;情,即回馈乡土的情感共鸣;行,即全域拓展乡村教育实践。乡村教育情怀既是陶行知等人进行乡村教育改造的动力与内驱力,亦是他们在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中蕴育而出的强烈的教育情感。改造乡村的教育实践既是陶行知等人将强烈的乡村教育情感付诸行动的体现,也是他们将这种情怀不断升华的途径。通过分析与思考陶行知乡村教育情怀的内涵与实践价值,探析出其在培育新时代教师乡村教育情怀方面的现实意义,即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政治关心为底色、以乡土情感为支撑、以知行合一为途径来培养教师乡村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3.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最早并不是面对乡村而是针对大中城市的。但很快晏阳初认识到,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平民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农村。为了推行乡村平民教育,晏阳初先后三次信邀陈行可,结下了他最终和晏阳初走到一起的因缘。而真正打动陈行可的,是晏阳初在信中对普通教育和平民教育运动的一番比较,并阐明平民教育对中国面对外敌入侵的现实意义。陈行可由此义无反顾地和晏阳初走到一起,投身平教会的乡村建设运动,于抗战时期在四川新都大力推行实验县。  相似文献   

4.
略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以改造中国乡村为重点 ,倡导采取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种方式 ,实施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等四大教育 ,以使广大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和组织力“四力”兼备 ,进而实现“民族再造”的使命。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的若干精辟见解和宝贵的经验 ,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千古奇丐"武训怀着对贫苦大众的仁爱,数十年如一日行乞兴办义学;"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70多年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他们将毕生精力和心血投入平民教育事业的精神,值得弘扬。今天的教育仍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实验精神,仍需要这种淡薄名利脚踏实地的改良者。  相似文献   

6.
有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研究,多涉及乡村建设的领导人物、乡村建设思想、乡村政治制度改革、乡村平民教育、乡村合作社建设等各项乡村建设的叙述及政治性质评价,研究的内容已相当全面。而对民国时期乡村建设中的农民参与的研究涉及较少,且比较零散。本文试图以民国邹平县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来探究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参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绅士权威有两个来源,其知识来源是:知识正当化使绅士成为文化权威,知识等级化使绅士成为政治权威,知识公共化使绅士成为道德权威。其社会来源是,由于古代绅士跟州县官在知识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跟乡村平民在社会视野上具有交集视域,并且州县官与乡村平民在知识视野与社会视野上存着着双重空集视域,所以绅士是州县官与平民之间的中介,而这为绅士在乡村社会的权威奠定了社会基础。但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古代绅士逐步逐代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绅士权威的知识来源与社会来源都解体了,于是绅士权威也崩塌了。而绅士权威在乡村社会的崩溃,正是启蒙运动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的生平及文化思想背景不同,其有关乡村建设的使命、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也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对晏阳初的研究,自1930年"定县实验"感观评论开始,经历了一个自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评价到综合分析的过程。由于晏阳初自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对平民教育和爱仍怀有真诚信念的人来说,晏阳初无疑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与为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伟大人格,享誉国内外。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我国平民教育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与式发展思想在我国并不完全是舶来品,其与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的乡村建设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所领导的“定县实验”创造和运用了大量“参与式”发展的“人本”理念,对当前弘扬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表证农家”就是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的重要体现,它对改造传统的农业推广理念和自上而下的推广体制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拼音文字与汉字之间的差异导致了欧美学生在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从字义过渡到语境中的词义、句义,汉字书写、词汇容量大等汉语读写问题,导致了欧美学生汉语学习的瓶颈。要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应将汉字形音义的认知与汉字应用结合起来,即阐释识字与阅读、写字与写作、汉字引申义与汉字文化等在汉字教学中的内在联系,并以此确立汉字教学观念,将汉字知识教学延伸到汉字应用的层面上来,以提高欧美学生汉字应用和汉语读写能力,最终实现用汉字读写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特殊部分。中国文化在成语的生成和使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语修辞现象即根源于中国文化。本文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以及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等多角度探讨了成语、修辞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应用的优势、局限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拼音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汉语的工具。它能够准确反映和规范普通话 ,方便汉语的排列和信息处理 ,方便地代替汉字。它不能记录古代汉语、汉语方言 ,不能获得汉字的多余功能。今后要使字母名称汉语化 ,要正确使用隔音符号、声调符号等 ,要大力普及正词法 ,要通过普及普通话和汉语拼音 ,消灭大量存在的拼写错误 ,为音素汉字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国从公元前开始借用汉字,虽然韩国语和汉语类型不同,但韩汉音和汉语声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韩国汉字音源于古代中国汉语音。同时,韩国汉字音为韩国语固有语音体系所制约,经过了与汉语不同的发展道路。它形成自己的体系之后,稳固地维护自己的读音规范。到了现代,韩国汉字音和中国普通话语音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了解韩国汉字音声母系统的特征,可以更好地研究汉语语音史以及中韩语言文学关系史。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战略的强大历史背景,中国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其发展目标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价值观念。中国梦是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成果。中国梦彰显“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全面理解中国梦战略的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中国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中国梦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反对复古主义与虚无主义,科学地对待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版)中收集了678个楚系简帛异体字,这些异体字可分为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完全不同的异体字,其中构件部分相同的最多,有579个,占85.40%。异体字大部分是部首相同的有510个,占75.22%。构件完全相同的异体字和构件部分相同的异体字有636个,占93.81%。就《楚系简帛文字编》而言,绝大部分楚系简帛异体字在形体上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医学研究纲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直接构建了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另一方面又为其保护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生长点。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中医学研究纲领的硬核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学科学性、中医学特色以及中医学发展模式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自1920年代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和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定了须臾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深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现代化,是在互动中不断向前推进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由1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组成,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祖国统一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变更、转型,使创造主体是文人、作家的华文文学得以产生和发展,也同时决定了华文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依附关系;而众多现当代作家兼有的华文文学作家身份,又派生了两种文学之间的交叉关系。但华文文学在自身话语体系的构建中也日益显出独立的品格与价值,所以,前瞻未来,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的关系,应是并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