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对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为此党中央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的发表,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就德育的价值功能及其模式优化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德育的基本内涵 按现代教育思想和系统论的观点来认识,德育是教育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它与智育、体育等共同构成了教育的系统工程。 在德智体各育的关系中,德育是教育之本,处于首位,是起统帅作用的,是方向,是灵魂。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体现着他的精神面貌,决定着他的言语行动,衡量着他的人生价值,表现着他的社会角色。因此,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反映一所学校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德育与智育和体育是辩证统一体,三者是相辅相承的。德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德育与智育结合进行,在于解决服务的本领和技能问题;身体是思想品德的载体,是德育的生理前提,德育与体育结合进行,在于使人具有体魄、毅力的物质基础,以在人生道路上持久地、顽强的奋斗。  相似文献   

2.
李庆恒 《理论界》2007,(6):115-116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居于首位,是培养大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内涵至少包括教育观念上的人本化、教育教学中的个性化、教育管理上的人性化等方面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了解、理解、尊重、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等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党教育方针所决定的,这已经成为全国各高校的共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加强,但是,高校现有德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式和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我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要将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大德育观是与社会大生产、大经济、大科学紧密相联系的。大德育观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大主体群,占领大空间,控制全过程,以真正构成全员、全方位、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德育首位是指学校教育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上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培养放在学校工作首位。德育科学化建设,是要把整个德育(德育过程与德育各个方面)建立在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是适应历史发展要求的治国方略。以德育人的核心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 ,是教育的普遍现象。“德治”是目的 ,“德育”是手段 ,要真正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 ,就必须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通过“育”达到“治”。  相似文献   

6.
阎春娟 《北方论丛》2001,2(5):129-132
高等学校德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一是以政治教育为主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从解决为谁服务入手,以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从内涵上看包括了政治,思想,道德,法纪等多方面教育,从课程类型上看既有理论性课程,也有实践性课程,还有必要的养成性训练,其所勾勒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校德育的框架雏形。二是红与专的辩论所引发的高等学校德育地位的探讨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践表明,德育的错位,诸如“突出”,“淡化”等倾向的轮番出现,不仅影响诸育的发展,也损害了德育本身,其实质是偏离了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三是思想的拨乱反正与高等学校德育关系的理顺阶段,也是德育体系进入整体规划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时代背景的不同决定了邓小平、江泽民两代领导人德育思想理论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但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德育思想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等问题却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譬如江泽民和邓小平同志都强调德育首位的思想,并把其放在治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都强调德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为首要目标,并具体化为培养"四有"新人等.江泽民同志关于德育理论的论述在许多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江泽民敏锐地把握我国国情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提出了德育首位、德育动力、德育人本、德育系统、全员德育以及德育创新等思想。这些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构成了江泽民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特色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教委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学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它标志着我们学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它决定着我们学校教育的政治方向,也决定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政治方向。”可见,思想政治课在中学德育中居于特殊地位,且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的意义。因此,探讨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寻求强化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最佳途径,乃是每个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中学德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问题。1.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谍虽为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政治教师所重视,但对其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思想博大精深,而其中的德育思想处于龙头地位,是整个教育思想之魂,本文从邓小平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目标、德育框架、德育方法及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述评。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德育思想,对于扭转德育工作的被动局面,推动德育工作的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两课”教学 ,高校应设立相对独立的德育教学部 ,这对于坚持德育首位、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德育学科的建设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为了落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抓德育理论学习,形成共识和合力。党政领导同教职工一起,通过反复学习、实践和总结,基本形成了德育为首的共识。德育为首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德育自身功能决定的;德育为首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决定的;德育为首是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大搞和平演变,同我们争夺青年这一斗争的紧迫性决定的。全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围绕育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4.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的德育过程中,德育的效果是与教育情境、德育教师、德育内容、德育形式以及被教育者密切相关的。作为德育活动的主动者的德育教师所应具备的思想信念与在实践中建立起的威信,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而教育内容于被教育者接受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亟待解决好德育层次性和目标性的关系、外围教育与内化过程的关系及其现实性。德育形式必须面对变化的被教育者及社会环境,回答时代的挑战,并造成进行利于德育教育的优化环境——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高等教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以及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所决定。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大学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依托学生宿舍和学生社团,创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拓展新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德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西三所典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总结和分析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思想现状,从理想信念教育、德育内容和方法创新、社会实践、德育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玉琴 《江淮论坛》2004,(3):156-158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本文从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德育的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以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德育方法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是新世纪的发展观所决定的 ,因此在内部环境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从德育信息的获取、分析、决策和实施方法上进行创新 ,在外部环境上要进行优化组合 ,抵制不良影响 ,从而实现德育方法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