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介技术构建媒介社会,媒介信息让受众从拟态环境中获得对世界的看法,建构个体与社会的思想观念,培植行为方式,改造固有文化。媒介化社会中人们消费着"符号",消遣着媒介镜像,"真实"与"虚拟"被媒介深度模糊,个体与社会在传播与传递中被建构。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化传播学体系的几个根本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真正的中国化传播学理论体系是当务之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特别注意解决几个根本性问题其一是从基本用语和学术概念到总体理论框架的独立创造;其二是要全面吸收本土文化资源,尤其是传统文化资源;其三是传播学理论的哲学化提升;其四是注意传播学的学派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文化的媒介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媒介作为一个社会辐射力最强的文化装置,不仅影响到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而且,大众媒介的诸多特点已进入当代文化的深层结构,使当代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特征。同时,大众媒介经文化传播的积淀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并对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对大众媒介与文化的互动过程适当引导,以促进大众媒介与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扩散和深度渗透,媒介化社会日益成为观察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可忽视的时代语境,传播学也由此成为了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重要学科视角。为了更好地实现和其它学科的对话,凸显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性特征,并立体地展现这一群体的城市生活实践图景,传播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应以勾连媒介与社会的研究立场、自下而上的底层研究视角、深入日常生活的介入式研究方法,来管窥媒介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实践中的"在场"和"嵌入",实现在这一研究领域"传播学的发声"。  相似文献   

5.
结合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相关理论,探讨了媒介化风险社会的基本内涵,指出我国媒介化风险社会的变迁过程促进了我国危机传播研究的不断深入,随着媒介化风险社会的持续发展,危机传播环境将面临利益相关者压力日益多元,传播客体网络化趋势,信息短缺和信息泛滥两难,舆论引导与控制成本加大,谣言噪音与次生风险严重,危机传播从区域走向全球等六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视频会议作为一种新媒介,推动了工作的媒介化。它导致原有的工作场景边界被打破,带来各种场景的混融,人们的行为模式因此而发生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人们的工作行为变成一种基于屏幕的表演,这种表演时时受到来自他人和自我的审视,与此同时,人们在交流中获得的来自他人的反馈却可能减少。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下的会议,削弱了仪式感和社交感。但因其成本相对较低,反而可能进一步盛行。屏幕上的劳动也是一种数字劳动,视频会议使得人们的劳动变成了多线程与永远在线的状态,劳动强度在无形中加大,组织或行业的内卷现象也可能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日-4日,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的北京论坛(2007)在北京成功举行。其中,第四分论坛由北大法学院与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国内外法学、管理学的近70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化趋势中企业的跨国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传播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谈起,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乡村社会研究的深入,提出构建中国乡村传播学的基本思路,就其主要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做了初步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进入数字时代以来,传播学学科体系面临着碎片化、复杂化及难以解释巨量传播现象的危机。如何站在全局与时代发展的高点上对传播学进行统摄性的学科重构、构造适宜未来传播的研究范式,是当前传播学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构造以“传播—心智—行为”协同要素为关注对象的行为传播学范式,是破解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局的关键路径。在行为传播学范式的视野下,传播研究不可脱离行为,行为研究也不可脱离传播的中介,需要将行为作为分析人类及其实践环境的关键指标。具体而言,行为传播学范式以环境、人类、行为作为研究的三重基本维度,以创新概念视角、提升诠释视点、细化效果分层作为主要研究路径,旨在通过关注行为聚合当前的传播学主流研究范式,回答“传播如何构造社会”这一学科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现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绿色音乐为线索,以中国绿色音乐的媒介传播为主体,选择绿色音乐(生态文化)+媒介传播(生态传播)的交叉模式,以一种历史的、全球的眼光对绿色音乐的定性及媒介传播的价值进行一定梳理.同时,从传播媒介形态及特征、创作主体和传播策略、内容表现、受众接受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审视中国绿色音乐的传播现状,并分析其现实特点,反思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整体视域中探寻新时代的传播优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东亚地区各国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存在着诸多共同的特征,构成了世界古文明系的重要一极,同时也是环太平洋文化圈的重要文化策源地。正是基于这种特殊地位,与会专家就“东亚文明和传统文化”、“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和越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中西医的根本区别,指出了它们的各自特征、存在方式及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医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中医药学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她与传统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围绕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废止”、“否定”中医思潮的再度泛起,分析了其产生的文化及其认识论根源;分析中医学发展面临的诸多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参加2004年首届丽江"世界遗产论坛"的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25~26日,由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及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90余人,分别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美国、德国、瑞典、孟加拉等国的专家学者;非政府组织“世界宣明会”、“国际计划”、“社区伙伴”的代表及云南师宗县平寨村的十几位壮族村民参加会议。一、学术研讨“乡村银行”情况介绍。孟加拉国的阿波·卡亚是乡村银行的行动总监,他向大家介绍了该国乡村银行(又称穷人银行)的情况。他说:穷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 2 0 0 4年 12月在南京河海大学召开的首届“中国人才学论坛”暨学术研讨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22日至24日,“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承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是一次融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学与政治学理论于一体的跨学科学术会议。在席文启、虞崇胜等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与会代表围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总论”、“民主与法治建设”、“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人大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四个单元的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讨。一、第一单元:政治文明的综合研究在本单元,学者们从规范和实证的层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现代汉语语气词"吧"的研究现状,从其历史来源及发展、语气意义、句法分布、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21日至23日,由浙江师大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在杭州、金华两地隆重召开,来自我国大陆、港台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就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源流,宗教、审美与文化研究,研究动态与研究之研究,海外传播及中外比较研究等四个方面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民间艺术研究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本文从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舞蹈艺术、民间戏曲艺术等方面,对2004年民间艺术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有较突出的表现,发展迅速,形势喜人,进一步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大家庭的文学宝库。其总体发展态势依然强劲,中篇小说创作势头抢眼,长、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呈现平稳发展,诗歌创作保持旺盛势头,文学理论批评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