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古希腊神话《美狄亚》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复仇女性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传统研究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寻“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却忽视了从心理学领域挖掘美狄亚复仇的深层原因。本文尝试从性别研究及心理分析的视角对该悲剧人物进行探索:美狄亚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把生活的希望及目的寄托在男人身上的荒谬及潜藏在人身上的一种生之本能的潜意识;当欲念受挫时,指向自身的死亡会转向为攻击他人的形式:神圣的爱情可能演变为罪恶,高贵的理性可能堕为杀戮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把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贯穿起来,展示了我国三千年的兴衰历史。作品中的人物身份不一,性格各异,但总的看,《史记》中的人物都具有一种英雄气质和悲剧性质。“《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有理想、有目标,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或者至少曾经对当时社会有某种震动,对后世产生过某种影响。”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英雄人物,具有崇高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允许无辜被害者的家属向加害者寻仇的法律制度,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元代,仍然被写进法律文本。它是元杂剧复仇精神的源头。元杂剧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顽强的复仇理念。在复仇遇到阻碍时,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往往借助清官侠客乃至鬼神  相似文献   

4.
针对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领域,复仇这种普遍存在的原始心态尽管与法律有巨大冲突却始终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的情况,分析了复仇和传统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说明儒家思想对早已存在的原始复仇观念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而对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复仇大力赞扬也说明了中国古代复仇文化具有非人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复仇情结”是老舍小说创作的情感原动力 ,并通过外化的显意识观念——反帝反封建 ,凝结为“复仇”的基本母题。老舍站在形上的高度对此予以理性观照 ,发掘其积极价值 ,融注于现代新文化与现代国民性的理想建构中  相似文献   

6.
项羽与关中     
项羽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在灭秦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充分展示出他的军事天才,但他属于悲剧英雄。这一悲剧的原因与他的关中情节有关,对关中的不仁不义使他失去了立国关中的基础,造成了他的最后失败。  相似文献   

7.
项羽是住英雄,但不是一个政治家。在推翻强秦时功不可没,但却难以承担建立统一王朝的重任。究其原因在于他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素质。他缺乏远大的政治目标及取得领导权的强烈愿望;缺乏健康的心态、沉稳的性格、宽广豁达的胸襟;不能知人善任,举贤任能。  相似文献   

8.
9.
鲁迅的复仇观念是复杂而深刻的。就复仇手段来讲,面对社会丑恶势力,鲁迅讲求“以暴抗暴”的武力复仇方式;面对愚昧落后的民众,鲁迅讲求形而上的精神复仇方式。同时鲁迅陷入了复仇的精神困境,一方面主张坚决而彻底的复仇,强调复仇的韧性与坚持不懈;一方面又表现出对“复仇”主张的怀疑感和复仇意义的虚无。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团圆”结局成因研究,大都归结为与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审美理想、儒家的诗教原则乃至于古代中国现实中缺少和不欣赏激烈尖锐的悲剧冲突的联系。其实发达而酷烈的、充满悲剧性的中国古代复仇文化,或许是更直接的原因,这一点在复仇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古代复仇悲剧上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项羽兵败身死,除学界已多有探讨的社会背景、决策得失、谋略高下及其性格气质等表层原因外,深层次原因是"潜伏"于其内心深处的文化观念,主要包括"仁义礼信"观念与"无颜见江东父老"意识、乡土意识与衣锦还乡观念和极端的复仇意识等。正因如此,才在中国历史上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泛讨论,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有关项羽兵败身死原因的论争,并最终使其兵败身死有了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朝的汉族文人是辽境内高水平文化的负载者,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本朝文学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他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辽朝汉族文人的政治态度在前期呈离心趋势,至中期则表现为向心趋势,辽亡前后则以灵活性、变通性为主要特征。民族关系的变动是影响汉族文人心态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严羽为纠正宋代诗学发展的弊端,主张学习盛唐诗歌的创作经验。他视诗歌为有灵性的鲜活生命,认为"兴趣"是诗歌的内在生命,而"气象"则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基于此,严羽提出,由于盛唐之人诗歌创作有"兴趣",故其诗有"盛唐气象";而宋人创作由于没有"兴趣",故其诗无此气象。  相似文献   

14.
童年生活中五位具有母性色彩的女性对曹禺施加不同影响,中学时期扮演女角的艺术尝试,使曹禺很早就萌蘖出强烈的女性关怀意识;清华园美好的学习环境与黑暗腐朽政治社会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反差积淀在曹禺心理形成正负情感的交错碰撞,因而曹禺在创作<雷雨>时能不断进发出诗意的火花;备受争议的结尾与序幕是作家抒发求学清华园,初涉爱河正性情感的唯一通道.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厢军为从事役作的杂役军,通过履行其役作职能,承担原本由民户来完成的繁杂役作。其役作职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运输物资、兴修水利、屯田垦荒、隶役官员与修葺营建等。这些职能对宋代社会安定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宋代,厢军是役兵,从事杂役,如修城、铺路、造船等。然而,宋代主力作战部队主要集中于边疆,造成兵力短缺,鉴于此,宋廷不得不赋予厢军以重要的军事职能。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厢军不仅被当成内部主要镇守兵力,执行对内镇压职能,如镇守地方、参与巡检等,还被当做对外防御的兵力,执行对外防御职能,如戍守边疆、对敌作战等。正是通过履行以上职能,从而为维护宋王朝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人心态探微——婚姻生活和业儒求仕行为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商人的婚姻生活是向内的,而业儒求仁行为则是向外的.从这两方面来剖析宋代商人的"自我"和"自卑"两种心态.  相似文献   

18.
韩愈诗文将"衡湘"合称,"衡"多指衡山,"湘"指湘水。韩愈途经衡湘一共四次。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经历,尤其是第二次与衡湘文化密切相关,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送廖道士序》和诗歌《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岳衡山是道教的圣地,而韩愈信仰道教。他的散文创作先于诗歌创作成熟并且影响了诗歌创作,最突出的是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湘军集团主导了晚清政治思潮,主要表现在:晚清社会的变局观、洋务思潮、西学之引介以及早期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祥在洋务运动中无疑是一个重要、不容忽视的人物 ,他是清朝新外交政策的真正制定者 ,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对外结好 ,对内改革 ,借西法自强的外交政策。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和京师同文馆 ,积极倡导购买洋枪炮舰和创办近代军用、民用工业。最先认识到西方设议院的好处 ,坚持海防、塞防并重的主张 ,首倡以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西方各国 ,协助奕言斤振兴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