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颉 《社科纵横》2004,19(3):132
建构主义提供了微观认知教育活动的话语路径 ,本文借助建构主义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 ,重新审视把握了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和知识创新使命 ,并且引入文化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重新肯定教育对于人的主体地位的张扬和理性精神的培养 ,才是现代社会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孟克  孙婷 《阅江学刊》2012,(6):59-64
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发挥大学的文化创新职能。大学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是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是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进程中,要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包括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为大学的第四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112-114
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是我国当前文化领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重视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必须理性对待传统文化,而其根本目的在于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曹红梅 《社科纵横》2006,21(6):121-121
文学、诗歌和谚语等形式存在的口述档案是裕固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探究裕固族民族渊源和社会文化发展变迁轨迹和特点的“百科全书”。同时,它还有助于裕固族人民进行民族认同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及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公共播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兴波 《社科纵横》2010,25(5):138-139
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既要汲取西方文化的营养,又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具有新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一是过于集中在精英学术层面,脱离普通大众;二是过于庸俗化的传播,不具备科学性和学术性。通过公共播讲的形式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研究成果向普通大众宣传,有利于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9,(9):28-31
本文通过对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案,论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创新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进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了解新生代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于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外部多元文化和内部心理因素提出大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目前新生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属较高水平.多元文化方面,内聚性对风俗艺术传承具有显著影响;差异性、内聚性、平等性和交往性对伦理道德传承有显著影响;差异性和内聚性对文化创新有一定影响.心理因素方面,价值观和心理资本对风俗艺术传承具有显著影响;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心理资本对伦理道德传承具有显著影响;思维方式和心理资本对文化创新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精神、意志的凝练与总结,继承和传扬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精神形态、物质符号、文化记忆构成了红色文化传承内容的三维形态,其中精神形态是核心,物质符号是载体,文化记忆是重要形式;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三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中文化理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认知基础,文化认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情感保障,文化践行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最终目的。因此,红色文化传承机制的建构应从制度保障机制、传播机制、传承与教育融合机制、宏观管理体制与微观运行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青  李宇峰 《社科纵横》2008,23(10):130-132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式及传承机制,能动地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10.
毕雪飞 《日本学刊》2007,(6):108-116
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注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本文围绕中国古代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的七夕节的内涵、七夕文化与日本固有信仰的结合及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日本吸收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慧 《探求》2012,(6):88-94
党建文化是党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党建文化的历史渊源来自于传统文化的催生和外来文化的推动,更有政党自身规律的呈现,新时期精神家园的缺失和信仰的缺失呼唤党建文化。因此,我们应坚持传承党建文化,适时对党建文化进行整合,建构富有特色的党建文化。  相似文献   

12.
庞进 《唐都学刊》2014,(4):81-85
从厘清相关概念入手,从形象、民俗、景观、理论四个方面,对龙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行考察,可以看清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引领关系,进而明晰中华文明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龙道文明,而龙道信仰则是中华文明的中枢系统.  相似文献   

13.
路海华  余华 《社科纵横》2013,(1):129-131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承的困境入手,展开分析,提出大学生具有宣泄、多元发展、注重自我表演等要求和特性,这三方面的特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文化的阻碍、树立正确价值观、创新传统文化,进而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创新》2021,15(6):98-107
文章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场域交织而成的生态系统中梳理壮族嘹歌文化的重构规律,认为嘹歌文化重构呈现出"传承—创新—再融入"的模式特点,其中,以传承干预为起点,形成了多元共生的传承干预群体和相持互制的传承干预格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了传承群体从"单一我者"到"我他融合"、文化形态从"生活方式"到"区域品牌"、社区功能从"乡村秩序"到"城市纽带"的发展与转变;以乡土融合为导向,既注重文化持有者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也回应了文化承载地的社会关切和发展诉求."固本""汇源""跨界"是嘹歌文化重构模式中的鲜明特质,对当下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赫哲族渔文化的形成及其传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杰 《学术交流》2012,(3):64-68
渔文化是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它是赫哲族特有的物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所繁衍生息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先民们探索创造的结晶,已融入传统民居、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之中,并通过渔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人生习俗得到生动体现。因此,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结合性、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协调性和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渔文化的显著特点。赫哲族历经了沧桑久远的文明演变,创造了不朽的渔文化,其生存的需要、民族民俗学的研究及文物征集和人民政府的保护力度,分别构成了其得以传承的动力机制、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白玛仁嘎 《生存》2020,(15):0073-0074
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普通话发音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对其背后的文化习俗和汉语思维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用更加规范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达自己,在形成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培养语文思维,这就需要高校和高校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加强普通话口语课堂建设,加强基本语言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8.
《酒类风味化学与品评》是黄淮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食品发酵方向的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需不断地改革创新以满足发酵工程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该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环节、课程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其核心内容是以能力为本,坚持能力导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  相似文献   

19.
传承弘扬广东南江文化有利于探寻岭南文明的发展脉络,有利于探寻岭南民族的根和魂,有利于实现南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南江文化的研究实践,经历了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三个阶段。云浮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其在传承弘扬南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云浮市应从整合研究力量,明确重点目标,规划重大项目等路径扛起传承弘扬南江文化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要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弘扬岭南文化,与之对应的湾区古村落及其文化发展机遇空前.良溪千年古村作为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重要中转站,加强村落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良溪古村落文化保护现状,提出加强规划建设、健全保护机制、"三态结合"保育与活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