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婷婷 《社科纵横》2008,23(2):177-178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每一位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由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不同,笔者通过对66位学生平日学习英语的动机、时间、方法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同学是为了通过考试把大量时间投入在背诵单词、句型和做语法练习上.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多同学意识到了英语的学习不单单是书面上的,口语和听力同等重要.虽然现在的学习和考试中都加入了听力,可是如何提高口语却成为中国学生的难题,作者正是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说是人们交流的主要途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说来完成。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上就是为了交际,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说英语。然而由于英语是一门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许多教师只注重如何提高学生成绩,忽视能力培养,轻视口语训练。因此,尽快提高学生口语水平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呢?  相似文献   

3.
杨祖会 《生存》2020,(14):0117-0117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实践中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敢于用英语表达自身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本不开口读英语,其原因还是平时缺乏练习,课堂上老师教的课后不能及时在遗忘之前得到巩固,从而导致好多学生不会读英语单词、句子、课文。这样的语言环境及所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听说训练,也限制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思维表达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菊凡 《唐都学刊》2001,17(4):112-114
只有熟悉中西方思维的差异、并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才能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培养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思维习惯,防止“中国式英语”的产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常俊  赵霞 《生存》2020,(15):0087-0088
作者在文中对初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初中英语课程对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要加大创设力度,对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背景要强化运用,同时要采取多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加大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的关注。同时要注意口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教育渗透,这些都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李芳兰 《生存》2020,(14):0177-0177
英语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在高中英语中体现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中,且这四大部分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就必须要兼顾这几部分的内容,对学生总体成绩影响最大的就是阅读和写作了。阅读题目占有的分数和写作水平对整套试卷质量的影响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英语学科教学的问题,并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经常问学生:WhydoyoulearnEnglish?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位坦言为了考试获证书、拿文凭。可是我心里明白,多数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被动学习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乏没有感到英语学习乐趣的因素。因为外语不同于其他学科,不能触类旁通。单词、词组、句型无不需要逐个记忆。它是一门耗时低效的功课。我常想,如果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考试通过率的话,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考试机器又是什么!纵观二十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成绩与缺憾,无论是一线英语教师、在校生、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桂文青 《生存》2020,(13):0114-0115
英语的核心素养包括工具性语言素养和综合性人文素养。工具性语言素养是指英语语言技能,而综合性人文素养则包括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与精神;未来应对 21 世纪国际性普遍问题和挑战的意识与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和对其他文化的容忍和理解;对本国汉语语言文化的视角理解和热爱。因为语言知识和技能是英语学科素养的最基础维度,所以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要突出英语的工具性语方素养,然后才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素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西北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梅  胡海兰  程云莉 《社科纵横》2004,19(2):127-128
继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在东部高校相继举办之后 ,2 0 0 1年五月在我校兰州大学举行了西北地区的首次口语考试。本文通过对这次口语考试结果的分析 ,结合对目前西北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综述 ,拟提出“立足学生实际 ,加强语言基础训练 ,重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西北高校英语教学可行性策略及具体实施规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多年应试教育背景下所形成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认为当前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继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推行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以具有高素质专业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开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马小凤 《生存》2020,(13):0181-0182
当代社会,人们的综合素养与个人的口语交际,逐步成为衡量一个人具体能力的表现。口语交际能力展现的是人的社交能力,人是一种社会产物,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生活需要沟通和交流,因此口语交际能力会影响到后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同的口语表达方式会展现出不同人们的修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老师必须要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锻炼学生们的沟通交流,进而提升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修养,让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具有自信心,尊重、理解他人,文明地进行沟通。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的核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说、会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的五大技能中,口语是很重要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一直是一个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成立了课题组,在七年级进行英语口语阶梯式训练,对训练的学生分层分组,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性的分段,以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天虹  郭磊 《社科纵横》2006,21(6):164-164
“委婉语”是英语交际中口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文通过对英语中的“敬语”、“禁语”和“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巧妙使用三者的语用技巧。为英语学习者正确地使用“委婉语”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在训练学生正确、得体、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薛德占 《生存》2020,(12):0140-0140
在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进行探究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顺应新课改改革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善华 《社科纵横》2009,(9):170-171
长句是英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无论是在大学英语的等级考试中,还是在EPT、TOFEL、BFT、GRE的外语水平考试中,"英译汉"题基本上都是复杂长句的翻译。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长句的几种常见翻译方法:顺译法、切割化整为零法、倒置法、拆离法、插入法等,以便于指导学生对英语长句的阅读理解及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冯立林 《社科纵横》2005,20(2):225-226
英语考试进入了一个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清醒认识到英语做为国际性语言交际工具,用途广泛,英语口语对现代人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口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口语测试渐渐成为英语考试的重要环节,本文谈一谈英语口试形式、方法,科学和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海燕  秦博文 《学术交流》2012,(Z1):196-197
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医护英语等级考试的结果分析,反思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学院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英语(护理英语)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