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先周历史是指武王灭商以前周人兴起的历史。亦即周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史学界、考古学界的前辈们,对先周历史的研究,做过大量工作,提出了许多难能可贵的见解。先周文化渊源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在史学界、考古学界也有分歧的意见,有的主张“陕西龙山文化”是周文化的前身,而北大所编《商周考古》则表示了异议。最近徐锡台同志又提出”没有发现齐家文化被周文化叠压的现象”,但认为早周文化可能是在客省庄第二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齐家文化的一些因素发展起来的。有的认为周人兴起在陕西武功;有的则又认为周人兴于山西。笔者试图就所见到的一些考古地下材料同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互为印证,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前辈。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龙山文化亦称典型龙山文化。它的分布区域不止限于今日的山东省境内,从北面的辽东半岛到南面的苏北、皖北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山东龙山文化的名称是五十年代末期在我国考古学界中被提出来的,无论从它的分布区域上或者是文化面貌上看,都与陕西龙山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有所不同。有些同志认为只有山东龙山文化才配得上称为龙山文化。这个提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现在考古学界既然已约定俗成地把龙山文化分为陕西、河南、山东等类型,那就暂且从众说为好,以免因名词或概念不同而引起混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对这几种文化(或文化类型)会赋予更加科学的名称。最近二十多年以来,许多地层学材料和器物形制学研究都证明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的来源不同。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都是承袭了仰韶文  相似文献   

3.
论汉东曾国为土著姬姓随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就“曾国之谜”展开的热烈讨论中,主要有两种见解:一是认为曾国即随国,一是认为曾随是不同的两个国家,不能等同。持这两种意见的同志,有些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即认为曾(或者即随)是自北渐次南移,最后到达今随县一带的。笔者赞同曾随同一说,但不同意南迁说,而认为曾是汉东一个古老的姬姓国家,即土著。现据有关材料,衍为此文,期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4.
关于老官台文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考古学界对老官台文化的认识,经历了发现、识之肤浅至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早在本世纪卅年代,苏秉琦先生在发掘宝鸡斗鸡台沟东区时,已发现了老官台文化的器物。他在《斗鸡台沟东区墓葬图说》中,公布了一件完整的“瓦鼎”,并作了详细的说明。现在可以确定这件“瓦鼎”属于老官台文化,而和北首岭下层的Ⅰ式三足器基本上属于同一类器形,即罐形三足器。  相似文献   

5.
夏文化地望在东南地区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末考古学界在中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试图用考古手段证实夏文化的存在,这一努力虽然收到了不少成果,发现了重要的考古遗址,但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似乎进展甚微.其因何在?本文认为,将文献中记载的夏文化活动中心区域认定在豫西、晋南一带,理由并不充分,而据此在豫西、晋南一带作重点考察,就限制了考古学界对夏文化认识的视野.欲打开探索夏文化的新途,唯有跳出豫西、晋南这一框框,重新探讨夏文化的活动区域.一、夏文化的内涵夏文化的内涵,大致有广、狭两种涵义.狭义的夏文化,当指从夏禹至夏桀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指夏代的文化.据《竹书纪年》说夏代"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三统历》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6.
云南青铜文化是云南文明之始的灿烂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则是中国青铜时代行将结束之际大放异彩的终幕曲。对于云南青铜文化宝藏,学者们已从多方面进行过研究。本文将借鉴云南考古学界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从文化地理的角度探讨云南青铜文化的分布特征、地理成因、地域特色及衰落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时期特别是新石器文化的区域划分,是近十年来考古学界围绕着区、系类型研究而经常涉及的一个“热门”课题。最早提出这一研究思想的苏秉琦教授,曾将全国的新石器文化划分成六个大区,而长江下游便是其中之一。尔后,虽然又有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八区说”、“七区说”、以至于“十二区说”,但长江下游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单元,已基本成为大家的共识。然而,长江下游的史前文化不但有宏观上统一性的一面,而且也有微观上多样性的一面。换言之,长江下游文化区的整体框架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但其内部的具体结构却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构筑。而就此进行探讨的可行性,则在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新发现,正不断丰富或充填着以往研究中的那些薄弱地点和时间缺环。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从更完整的时空范围内,来审视史前长江下游文化区内部的区域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林县商文化     
以前,对林县商文化遗存只作过一些地面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发展,在林县境内发现了几处商代遗址,并出土几件商代青铜器,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目。这对研究殷商文化的发展及分布情况,无疑有重要的帮助。本文着重对林县青铜文化的类型、特征提出某些探索性的看法。 一、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及分布 林县商文化的发现始于本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遗址多分布在漳河、淇河、洹河的两岸。漳河流域的有东盘阳遗址。淇河流域的有阳台寺遗址、前寨遗址、荷花遗址。洹河流域的有下陶遗址。  相似文献   

9.
楚史和楚文化,是近年学术界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有关各省的历史、考古学界,成立了探讨楚国历史文化的专门机构和学术团体,发表了很多报告、论著和资料。这方面的学术会议召开过好多次,最近又将举行国际性的讨论会,其盛况可以预卜。这些年的工作,已经为楚史与楚文化的研究开拓了局面,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正朝向一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细石器是一种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而产生的小型石核、细石叶和细石叶加工所成的石器,它们是作为装备骨、木等复合工具的石刃而专门制作的,这是中国考古学界一般公认的关于细石器的界定。它沿续的时间较长,上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金属时代,所以在较大的区域内探讨它存在的年代范围是不科学的,只能将其限定在某一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文化系统内来讨论它的年代上、下限;同时,细石器是特殊工艺下的产品,仅它并不能概括有关遗存的文化面貌,与之共存的还有一些细小石器,诸如雕刻器、刮削器、镞等。  相似文献   

11.
近来,关于不同文化区域中的人的互相交流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种意见认为,由于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不可能互相理解和达成共识。另一种意见认为,人类有普遍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据此可为全人类制定普遍的法律和共同的伦理标准。这两种意见都有偏颇。如若第一种意见对,那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势必在没有沟通和吵吵嚷嚷的气氛中共同生活;如若第二种意见被接受的话,就很可能会助长所谓“文化帝国主义”的势头。人类的认识和相互交流是一条道路,其基础是人类有着基本相同的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为基础,经由科学世界达到哲学世界、再返回到生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能达到相互理解和取得共识。这是一个经由实践的自我觉悟的过程。它不能通过强求来达到;它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它也肯定交流和互相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与齐——对《庄子》文化归属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发表后,承蒙刘绍瑾先生关注,他在1997年第11期的《学术研究》上对拙文提出了一些商榷的意见,引起我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再谈《庄子》的文化归属问题拙文《老庄故里及文化归属考辨》一文的写作,是缘于对不少文章将老...  相似文献   

13.
"腰坑"葬俗一直以来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商族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葬俗在商代墓葬中普遍发现,并延续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本文通过梳理考古资料,试对商周时期腰坑本身的功能、意义做一个总结和阐述,以期对商周时期丧葬习俗的认识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邯郸散文创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促成了“邯郸散文现象”。这一现象代表了邯郸散文的实力和成果,并且彰显了邯郸文化的深厚内蕴。对“邯郸散文现象”的成因、特点和价值做出整体性的梳理和关照,发掘这一文化现象的内涵和意义,并指出邯郸散文创作的局限,试图为邯郸散文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对于津味文学,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人们可以从文学、艺术及美学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和想法,辩解或批评这一现象及概念的正当性。如果我们把津味文学放置在城市,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文学与城市的双向互动过程,就会发现作为文化符号的津昧文学,或许是想象城市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解读和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6.
由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潮,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思潮。这种思潮同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精神与科学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五四”的开放精神却较少留意,这势必影响我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评价,也不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 五四运动与开放意识 五四运动是在近代一系列事变的推动和  相似文献   

17.
对于津味文学,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声音.人们可以从文学、艺术及美学的角度提出种种问题和想法,辩解或批评这一现象及概念的正当性.如果我们把津味文学放置在城市,从文化的角度观察文学与城市的双向互动过程,就会发现作为文化符号的津味文学,或许是想象城市的基本方式,也是我们解读和进入城市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心一种传统意见认为,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然后向四周扩展;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它的影响下才得以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另一种意见则对上述“单一中心”说提出质疑,认为文化广义词意为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起源有两个阶段:发轫阶段和奠基阶段。中华民族远古祖先的各个氏族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  相似文献   

19.
康玲 《新疆社科信息》2009,(6):17-18,13
本文对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文化讲座应坚持的方向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保持品牌名称;二是坚持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三是坚持正确的文化本源认同感,也崇尚文化多元性;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电影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赞美者为之感叹,认为剧作者通过艺术形象揭示了社会的癌细胞;反对者为之摇头,认为作品采用的是自然主义的手法,不堪入目;也有人认为是愤激之作,剧作者有勇气正视现实,提出问题,但有严重错误,是“十字路口”文学。各种意见,大相径庭。这并不奇怪,在长期文化禁锢之后的今天,思想开始解放,意见纷纭,也未尝不是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