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克服眼前的黑暗,二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着80多岁的病重老母亲;他用真心感知,用双手触摸,用真情为老母亲撑起一片天,诠释出一份感天动地的孝道与美德。这位乡邻眼里的大孝子,就是江西省安远县龙布镇老圩村村民叶国盛。一叶国盛4岁时因患严重的麻疹,导致双目失明;18岁时,父亲身患痛风病长期卧床,直至1989年去世。父亲的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母亲悲伤过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爱,不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上都是不可或缺,人应该爱自己、爱妻儿老小、爱亲戚朋友,但是还要注意独居老人一族,勿忘多给他们一点爱,“雪中送炭”,排忧解难。独居老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的老人老伴去世,没有子女,成了独居老人;有的老人子女分到新房,搬走单过,自己独守空房,成了独居老人;有的儿、媳很少上门看望,老人只好独自生活,等等。在独居老人中,高龄的多,女性多,精神生活匮乏的多。因此,独居老人很需要得到子女、家庭和社会的关爱。“独居老人渴望  相似文献   

3.
胡喜盈 《老友》2009,(4):42-42
13年前我母亲去世,父亲有30多年的高血压史,有过两次"小中风",全家人都替他担心。我们子女们和父亲分开居住,给他请了个保姆,保姆把所有家务活全包了,每顿做父亲最喜欢的给他  相似文献   

4.
15年前,一位不识字的东北老人在出远门探亲时,与侄儿在火车站走散了。此后,他靠乞讨活命,在外流浪了两年多。就在老人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善良的苏北农民徐为余搭救了老人,并将老人带回家。13年来,徐为余和妻子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把老人当作父亲一样赡养……  相似文献   

5.
蕊红 《山西老年》2014,(5):66-66
赵大爷是个独居的空巢老人。前年中秋节,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回国探亲,见独居的父亲很是孤独,便给老人买了一只小猫陪伴老人。那只三花猫漂亮又乖巧,老人一见就喜欢上了。于是,赵大爷给小猫起名"花花",日常生活中,他对花花照顾有加,很是宠爱。  相似文献   

6.
浙江嘉善的志愿者按照一周一看望,半月一聊天,一月一清洁,一季度一评比的方式,给结对的独居老人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今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妇联家庭志愿者协会发起了"关爱独居老人陪聊服务",通过社区内"小老人"关爱"老老人",定时上门陪老人聊聊天,和老人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给独居老人以精神上的慰藉。  相似文献   

7.
岚县政协副主席田嘉禾、杨梅兰夫妇十几年如一日细心照料88岁的父亲,使人深受感动。年已花甲的田嘉禾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天早晚要向父亲问安,一日三餐亲自将饭菜端到父亲面前。父亲一生爱吃鱼和甜食,他隔三差五地满足老人的要求,每日清早专门到豆腐房买鲜豆浆给父亲喝。  相似文献   

8.
伍安平 《源流》2012,(6):49-49
"前些年,开平市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看病住院有了报销,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近日,开平月山镇高阳村委会龙安村村民许柔暖告诉记者说,开平市前年实施了"新农保",他今年刚去世的老母亲领取了两年的养老金,他自己和老婆很快就到退  相似文献   

9.
在山西绛县,提起年过古稀的李高升,很多人对他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十多年间,为了开发绛县东华山景区,他在山上“安营扎寨”,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山上的一草一木,用心血设计着山上的一砖一瓦。他谱写了一曲市场经济中普通农民的赞歌。“李高升”这三个字也被人们镌刻在了东华山的山门上。  相似文献   

10.
孟谦 《社区》2008,(9):8-11
2005年2月1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小年。紧急情况打破了家住北京市丰台区育仁里的65岁居民单宝才家的平静气氛,他87岁的老母亲在这天晚上突发心脏病,这让单宝才和65岁的老伴一时慌了手脚。他们急急忙忙将老人送到附近的医院,医院认为老人情况严重,应立即住院实施抢救,要单宝才赶紧交1.5万元的住院押金。单宝才有所准备,掏出了随身带来的活期存折,但医院执意要按规定办事——只收现金。无奈之下,单宝才只能回家去借,但他担心的是,谁手头有这么多现金呢,他很自然地想起一个人,社区居委会的焉书记,不是因为她有钱,而是因为她有办法。 夜里11点半,育仁里社区党委书记焉家启家的门被敲响。 当焉家启简单听完气喘吁吁的单宝才述说的情况,便安慰他说:“别着急,没问题。”说完,她便赶紧跑下楼,直奔居委会。居委会办公室里放着一本通讯录,那是焉家启平时记下的居民情况和联系方式,她边走边想,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她恰好知道有两位居民最近取了钱,也许这些钱他们还放在手边。幸运的是,两个电话打得都很顺利,很快凑齐了这1.5万元…… 虽然老母亲最终还是因病去世了,但单宝才仍然非常感谢居委会和当时向他伸出援手的邻居们,因为这些钱使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也使他的心里得到了安慰。  相似文献   

11.
张鸣跃 《社区》2012,(8):53
李秋林老人今年73岁,老伴去世早,自己身体一直不好,多病。儿孙们想尽了办法,但效果不大。2008年9月,保姆带老人去公园玩了半天,这个公园老年娱乐的设施很齐全,从早到晚都有老人们的各种自发活动,歌舞笑声不断。那天之后,老人每天都提出去公园玩,但多了个要求:让保姆送他到公园门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全国城镇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达54%,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空巢化打碎了传统家庭的养老模式,亲情的缺失使得空巢老人形影相吊,孤独寂寞,郁都寡欢。要想"老有所乐",除了儿女要多给老人生活和心灵的关爱,社会加强对老人的关注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学会"精神自助"。注重夫妻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  相似文献   

13.
千里尽孝心     
程天明,原籍山西岚县。1948年他调往当时的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工作,为了解除父母思念之苦,他和妻子除了每月给父母写信之外,每隔一两个月总要从自己节俭的生活费中给父母寄一次钱。老人除吃、穿用花销外,手头经常有大几十元富余。逢年过节他们不忘给父母亲邮寄糕点糖果;怕父亲冬季外出拾粪、打柴受冻,他们又寄回轻便暖和的滩羊皮。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他们担心老人生活困难,把父母接至内蒙古居住数月,渡过了难关。多年来夫妻俩几次回家探亲,妻子金素忱虽从小生长在北京,但不怕苦,不嫌脏,一旦回到老人身边总…  相似文献   

14.
1979年,张万明老人因双目失明失去了劳动能力及生活来源,北京市第四福利院收养了他,尽管有兄妹,但老人一直在福利院生活,直至去年4月去世。张万明的父亲、叔叔和爷爷3人曾共同购买了7间房产,产权人是其叔叔。叔叔去世后,产权全部赠给了张万明的妹妹。张万明在福利院去世后,福利院要求其妹将属于张万明的那部分房产分割出来归福利院所有,但其妹认为福利院与她们张家毫不沾亲,拒绝了这个要求。福利院为此告上法院。法院认为,张家的房产由张万明兄妹三人共同继承。鉴于张万明在福利院收养期间的一切费用均由福利院支付,张死…  相似文献   

15.
今年初,李素萍的父亲去世了,她一料理完父亲的丧事,便马不停蹄地赶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城的“家里”收拾,准备买过年烧的块煤。“便宜点的煤,也得300块钱一吨,最少得买4吨,再加上两位老人的房租,两项支出就得2500元,我还得想办法借或者赊。”她说。  相似文献   

16.
平陆县常乐镇上焦村有一位74岁的好老人崔自珍。1991年,老人的二儿子崔亚民用自养母猪生的一头小猪,同邻居南文虎换了一只奶羊,每日挤奶为父亲滋补身体。谁知他这个闲不住的老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3,(9)
王祖元今年80岁,是铅山县紫溪中学的离休教师。他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离休后继续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受到人们的称颂。王祖元老人乐于助人,经常解囊资助生活困难的老人。他家住河口镇,常去镇敬老院看望老人,问寒问暖。逢年过节,他从自己离休工资中拿出二三百元捐赠给敬老  相似文献   

18.
善良的种子     
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约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相似文献   

19.
石待 《今日南国》2007,(10):12-13
一边是繁忙工作,一边是父亲职责,新时代亚洲父亲们处在两难中。不过,美国《时代》周刊提醒那些父亲,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让孩子幸福也是让自己幸福。  相似文献   

20.
平陆县城关镇圣人涧村是商代圣人传说故里。村民们提起张克敏,都异口同声地夸赞他是一个尊老敬老的床前孝子。 张克敏60年代毕业于山西农学院,在家乡平陆县从事农业畜牧工作三十多年,1997年他从县畜牧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圣人涧村。他的父亲早逝,83岁的老母亲本来就体弱多病,1998年又患脑血栓瘫痪症卧床不起,伺奉老人的事就全落到了他的肩上。 老张在家中排行者大,虽说有一个兄弟,可弟弟和弟媳双双是聋哑人,自己的家庭生活都过得很艰难,伺候者人的确力不从心。于是老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