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承训 《中州学刊》2006,1(4):26-31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方式的同时总是一起讲“交换方式”,含有社会主义新的交换方式的寓意,丰富了历史唯物论。历史表明,在社会化日益提升的条件下,没有交换方式,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商品———市场经济是交换方式的载体,它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社会属性。商品———市场经济与生产社会化分不开,而社会化包括社会分工与社会联系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联系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社会化生产关系要与社会化生产力耦合得紧密,必须有一个发达的交换方式充当中介,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包含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用“市场化”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容易模糊和改变社会主义交换方式的内涵,导致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摒弃了以往研究中在理解国家与社会及其关系问题上缺乏人性分析的不足 ,把人性论作为研究的方法论 ,运用马克思关于人性及人的三形态理论来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文章从人的双重本性出发 ,集中地讨论了“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的历史性转换 ,认为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经的两个阶段 ,“社会国家化”与“国家社会化”都内在地根植于人的本性。文章分析了社会国家化的实质、特征 ,阐述了国家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形式 ,提出了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日常化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是国家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解读 ,逻辑地展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作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非凡的活力。但市场经济 并不能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道德的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道德具有相容性和一致性,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 求,进而也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应澄清集体主义原则不适 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模糊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加强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不是先验的模式 ,而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总趋势的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属性决定它有很大的扩张能力和适应能力 ,从而决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在资本主义内部表现为否定私人占有的变革。由生产力发展所决定的一般历史进程是不可逾越的 ,因此 ,现实社会主义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和私有经济 ,必须经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兰君 《齐鲁学刊》2003,1(3):38-41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世界历史的巨大变迁 :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资本主义内部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可能性增加。这些变化使相应的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受到挑战 ,社会主义观念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实践中更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三位一体,否定其中一个就会导致对所有的否定.作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社会化,其目的和功能在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而这一目的和功能又决定了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才能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也使资本主义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推动了产权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也为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准备了更为充分的条件。重新认识社会化的本质和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科技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因而它不仅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以消除社会分裂,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但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社会主义以刚性的规范化和谐终导致了封闭,从而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相悖。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就要求在现代性成长和社会变革中形成现代社会主义观念,以开放性思维,在社会转型中探索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颜利 《江汉论坛》2007,3(11):5-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的不同,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下,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前者对后者是一种辩证的否定.正确认识、科学分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就要把它放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根据它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进行,要用唯物史观来科学评价,要避免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信息传递与接收方式的变迁、“传递性经验(mediated experience)”的地位提升以及“缺场交往”的盛行使青少年社会化路径产生了两种明显分化:一为以身体在场为标志的“传统社会化”,二为以身体缺场为特征的“网络空间社会化”。社会化路径的二元分化不仅为青少年成为合格社会成员带来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时代,利用传统社会化的在场效应,结合网络空间社会化的技术优势,进而整合分化的社会化路径,是促进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完成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基本规定和理论依据,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作用,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的辩证统一理论的现实意义等内容。指出,社会历史过程既是社会化的过程,又是非社会化的过程;人既有趋同于社会的倾向,又有分离于社会的“私有化”的倾向;社会化社会历史产生“合力”,非社会化使这种“合力”回归到主体并使社会历史必然性得以自觉实现。总之,人的社会化和非社会化犹如社会历史发展的双翼,只有从这两方面的统一去理解社会历史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脉。  相似文献   

12.
刘中伟 《兰州学刊》2007,17(2):11-14
传媒时代的到来,大大更换了美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的传统图景.一方面,传统的政治社会化载体家庭、学校以及政党等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越来越成为美国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承担者之一.概而言之,美国大众传媒起到丰富公众政治认知、提高公众的政治技能与政治参与积极性、传承美国政治文化以及维护美国政治稳定的作用.美国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与公信力、具有间接化、隐蔽化、艺术化、娱乐化的特点,可以为我国正确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作用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商庆军 《北方论丛》2005,(3):140-144
“大萧条”以后产生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融合,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经济理论”,其后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使凯恩斯主义走向没落。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新综合”过程中,更广泛的社会意识、“新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经济理论在综合化与社会化方面不断走向深化和广化。  相似文献   

14.
李欢 《天府新论》2024,(2):85-93
五四运动之后的革命话语倾向于否定传统对现代中国的正面影响。然而考察社会主义早期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民本传统叙事和社会革命叙事都有着重要地位。民本的大同理想、平等主义、土地意识等深刻影响了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传统认知。社会革命的话语经由进化论得到强化,并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成为主流。从这一过程看,正是社会革命与民本传统的结合,使得社会革命在当时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具有了历史合法性,使得革命者的视角转向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使得中国广大人民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薄弱时期仍然服膺社会主义,为人民的政治化和无产阶级意识的培育创造了独特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是每位社会成员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对大学生而言,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大学为其提供社会化的途径;他们将在大学阶段基本完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因此,能否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合理的社会化途径,正确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为他们步入社会做好准备,是当前大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实践与实践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开创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制度,由此也产生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历 程的“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建设实践形态。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特 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的观点是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 此,社会主义必须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客同观现实条件的改变而“更新”存在的形式,才 能永葆生命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也是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一般与特殊的理解过程.中国早期先知对“社会主义”一般规定性的理解和认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共识,即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社会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代替资本主义的主义;社会主义是主张公有、平等的主义.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在开展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特殊性的理解,即并非所有资产阶级都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敌人;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分为两个阶段,首要目标是进行民主革命;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成功要充分发挥农民阶级的积极性.先进中国人对社会主义一般与特殊的早期理解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契合全球化进程,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正确认识和评价全球化进程中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变革社会主义观念,才能推动全球化进程向多元化、多维度的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谓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设想” ,其实并不是马克思的 ,而是他批判的《哥达纲领》的。马克思诚然是从这一“设想”出发开始他的推理的 ,但这并不因此就证明他对这一“设想”的认同。毋宁说他由此推理而否定了这一“设想”。社会主义的未来制度只能从它的历史规定中逻辑地推出 ,这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对此 ,马克思早就有类似论述 ,这才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真正“设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民 《兰州学刊》2008,3(1):30-32,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最根本、最核心的观点和看法,它贯穿于社会主义的学说、运动、制度和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驱使和内在要求,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概念;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该社会近期奋斗目标的共识。它必须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特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为依托,集中体现在该社会制度和具体生产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终价值驱使,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由”,它既是人类理性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