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孙中山与近代福建资产阶级革命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党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孙中山的不懈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形成前后,不少地方革命党派或团体在各自形成和发展的不同过程中与孙中山的关系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本文以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阶段,孙中山与福建革命党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往来为线索,对孙中山与福建革命党的双边关系问题作一论述。一福建革命党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杨衢云。  相似文献   

2.
从政党政治到以党建国:孙中山政党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默海 《兰州学刊》2007,6(8):131-134
民国建元之初,孙中山信奉自由主义政治,主张在宪政框架下开展政党政治活动.后来,孙中山放弃了自由主义的政党政治观念,主张"以党建国"或者"以党治国".孙中山政党观念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的原因在于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决定了这个时期中国不宜开展政党政治活动;直接的原因是民元之初的议会政党政治试验的失败使孙中山对自由主义政治产生的怀疑;而苏俄的影响则是孙中山政党观念变化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党政治,组党建党,议论时政,从政参政,成为当时政治生活主流之一。考察孙中山与民初各党派的密切联系,可以发现,孙中山做为革命元勋和民国首任总统,深受各政党欢迎。但他并没有盲目地不顾中国当时形势大力鼓吹民主政治,而是根据政党政治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从国家统一的大局和民主共和的远景出发,去引导中国幼稚的政党政治,为使中国出现规范的政治生活和各政党走上正确的轨道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孙中山在民初时政治上并非"消沉",也并非"醉心"实业。如果仅从同盟会与国民党的角度去考察和评价孙中山民初的政治观念与政治行为,是非常片面的。  相似文献   

4.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为改革中国之恶政治,实现民主共和制以振兴中华的毕生奋斗中,悟出了“办党”对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下,在孙中山所领导革命事业遭到惨痛的失败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一个坚强的党,才能造成“真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二次革命失败后,为扫除专制,重建民国,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了中华革命党。为了增强该党战斗力,孙中山将凝聚其精英治国理念的五权宪法引入了中华革命党的组织架构,希望以此提高党员素质,增加党员实行五权政治的经验。进而,通过修改革命程序论,孙中山以党权取代军权,并将其作为统领民众进行民主建设的主导力量写进党章。与辛亥革命前的有关思想相比,孙中山此时初步形成了以党建国的民主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认为“党本来是人治,不是法治”。这一治党思想从中华革命党创建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甚至直至孙中山去世,虽然中间经历几多形式变化,但一直贯彻始终。它以“党魁独裁,服从个人”为中心内容,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做保障安排,努力探索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革命政党的建设道路。尽管这套党建原则和具体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对中国现代政党的内部建设却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党魁集权制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魁集权制是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为了重新凝聚革命力量,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封建家长制存在,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是党魁集权制赖以推行的原因。它对于确立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内崇高的领袖地位、保证党的思想统一、组织巩固、行动一致起过积极作用。但它又极易造成党魁专制独裁和一党专政的政治格局,对日后国民党的统治乃至现代中国政党政治均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云南起义爆发时,黎元洪是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城中的政治俘虏。护国运动的早期酝酿以孙中山为领袖的中华革命党为主,云南起义反袁,又主要是中华革命党成员的中下级军官联合上级军官中的同盟会员、国民党员经过长期组织发动的结果,护国军政府的政治方向、军事计划和政府组织则由梁启超、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掌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年中国政坛上出现了政党组建与活动的高潮。其间,政党的离合过程对孙中山早期的政党政治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孙中山的民初政党政治思想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是其近代政党政治思想的核心。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孙中山的政党政治思想既不同于一般传统的和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政治思想,也与近代大众政党政治思想有别,具有明显的精英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当年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其主导思想是积极进取的。但他的善良愿望受到革命党人的误解,也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所利用。同盟会的瓦解不能归咎于章太炎的口号,而应该从社会环境与革命党自身寻求蜕变原因。孙中山多次总结革命党政治幼稚的历史教训,逐渐认识到并非口号倡导者的责任。重新研究章太炎的口号产生的原因,张謇与口号的关系,正确评价口号的社会影响,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温勇 《东岳论丛》2006,27(6):173-177
革命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化的特殊表现形式,其使命是创建新型民族国家。孙中山的革命党思想就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其主要内容有四点:革命党必须有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主题要求的政治纲领,这就是三民主义纲领;革命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既要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又要以人民群众为力量源泉;革命党的中心任务和最高斗争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同时又要以宣传来感化人心;革命党应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掌握军队的、具有政权功能的政治团体。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治国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中,一向重视和依靠党的作用。他长期探索以党治国之路,从学习欧美的政党政治,到以苏俄的以党治国为榜样,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自己的以党治国思想体系。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内容包括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主张将党放在国上,以国民党为主,联合共产党,以实现民治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党治国的核心是以主义治国,并非党员必做官。为了以党治国必须认真治党,既要注重党纲的制定和实施,亦要注意党德修养。只有治好党才能以党治国。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与伍廷芳,一为革命党领袖,一为武昌起义后投身革命阵营的前清廷大员。由于均胸怀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治信念,均具有正大磊落的品格,在辛亥革命至护法运动的十余年间,二人在为创立中华民国以及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中,真诚合作,艰辛与共,虽亦曾出现过若干分歧与隔膜。历经政治风云变幻,伍廷芳认识到孙中山是真正爱国者,故竭其智诚,辅佐孙中山的事业,终以八旬高龄病殁于第二次护法斗争中。  相似文献   

14.
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这次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曾从资产阶级革命党建设的角度,进行过许多反思。他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主要教训在于:一是国民革命没有“以革命党为根本”,即没有把领导辛亥革命的同盟会建设成一个严密的、团结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只破坏地面而不掘地底陈土”,即革命党缺乏彻底革命的纲领;三是“革命行动缺人民心力”,即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四是“革命之气一落千丈”,即革命党没有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百折不挠的斗争锐气。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认真吸取这些教训,对于当代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完成辛亥革命振兴中华的未竟事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利钦执政时期,民主社会主义力量弱小且分散,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十分微弱.普京对俄罗斯政党政治的重新设计,推动了其执政时期民主社会主义力量的整合.戈尔巴乔夫亲自主导的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行动以失败而告终."公正俄罗斯"党的崛起为俄罗斯民主社会主义带来一丝曙光.当前,"公正俄罗斯"党大有超过俄罗斯共产党之势,但在短期内无法挑战"统一俄罗斯"党.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夺取辛亥革命成果,进而复辟封建专制,爬上“洪宪皇帝”宝座。对此,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表达“必以前此反对君主专制之决心”,“扫除独夫凶焰”,重建中华民国。经过广大革命者的共同努力,1915年12月25日。以云南宣布独立护国讨袁为标志的护国战争爆发。结果,袁氏王朝垮台,民国得以复生。在这场战争中,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所起的作用,学术界长期缺乏深入的研究,以致许多人一谈护国战争就只称许梁启超为代表的进步党,忽视了中华革命党,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一四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试图改组兴中会为“中华革命军”、改组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则甚少为一般学者所论及,或虽论及而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进行改组革命团体的这两次尝试,反映了他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反清革命时期所遇到的困难、阻力和矛盾,以及为克服这些消极因素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初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过程。因此,这个问题理应引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先就其中的第一次尝试,即孙中山改组兴中会为中华革命军的思想动机、基本事实过程及其有关背景,作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华革命党从诞生的时候起,就颇遭时人非议。今人论及,尚多认为它只是一个“服从个人的、狭隘的革命小团体”,具有“严重的宗派性”。领导了一场伟大革命的孙中山为什么要组建一个具有“严重宗派性”的小团体?中华革命党有别于同盟会、民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与政党政治的联系紧密,传媒的高速发展必将带来政党政治的变革。以民主党和共和党为核心的美国政党政治自其形成之初便深受传媒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美政党政治历史分期中是持续存在的。传媒与美国政党的耦合,形成了一种单向度的政党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必然将传媒和政党都拖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相似文献   

20.
政党政治传媒化是现代政治发展新趋势,新闻传媒是执政党的执政资源,互联网的崛起,形成了网络政治,促进了政党政治网络化。在网络化时代,媒体是区域形象的载体和显示器。树立区域良好形象,关键是树立区域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最重要的是努力提高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新闻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