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代史官的宗教思想,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倾向。他们论证神灵的本质、神人关系及神道作用,无不以“人”为其最终的价值取向。周代史官认为,“神道”是“天道”的派生物,对于“天道”具有强烈的依附性。对“天道”的充分论证,化解了周代史官对于神灵的畏惧,从而突出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我国上古时期的“天道”脱胎于巫术对于所谓“世界法则”的描述,因此周代史官宗教思想中的这一“人文”倾向,实际上是我国上古文化前宗教性因素获得巨大发展的一个积极产物。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与老子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石在天道观上,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在天人关系上,继承了老子的合理思想,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反对统治者的任意妄为,同时也对老子消极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在辨证思维领域,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并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辩证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老子作为"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他的伟大是同中华精神结合在一起的。孔子创建了一种以"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为中心的"道德性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范式,而孔子对于"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建构。老子的伟大就在于"原创性"地建构了一种"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它同中华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儒、道两家共同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普遍架构。老子和《易传》的辩证法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刚柔相济、能屈能伸、生生不息、永不穷竭的精神动力。老子所主张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也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增强了柔韧耐久性和博大宽容性。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6,(6)
史传中经常出现历史人物"疽发背而死"的记载。此病在古代为膏肓之疾,死亡率很高。史传中这一叙事元素不仅仅为实录,往往还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意蕴:它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忧患意识,至明清之际成为遗民的一种隐晦死法;因患上此病时死相极为凄惨,故史家在此中融织了天道观念,至后世演化为诅咒之语。叙事手法上,"疽发背而死"含蓄地表达了历史人物的情感,流露史家的褒贬倾向,并渲染出浓厚的悲剧意蕴。这一叙事元素符合古代文史交融的传统,为史家青睐。  相似文献   

5.
老子思想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全主位的影响,并对现代文化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而深谙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的老子,将其深藏不露的生态美学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给后世人和未来世界。本文力图在生态美学的视野下重新评价老子的思想,探索出其为中国当代文化和发展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北齐设馆修史标志着史官制度的重大变化.它之所以出现在北齐,而非北周,更非东晋南朝,是由于北朝史官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推进了国史编撰,北朝史家的良史意识催生了以专人专职修史的编纂思想,以及北齐比北周更多地继承了北魏一东魏的史学传统.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人生哲学郝长江《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道家的始祖老子,据《史记》载,曾为周室史官,“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老子身为史官,历经宦争,通晓古今,于是对成...  相似文献   

8.
正老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其开创的道家学派对于中国后世的思想延流具有重要影响。对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析角度繁多,成果也十分丰富。但是对于老子廉政思想的研究,学界尚罕有人问津,本文就试从这个角度进行一下努力,从内涵上的廉政思想和外延上的廉政观念两个方面对其廉政哲学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有新的发现,并对时下初兴的廉政领导力建设研究提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天道观念中自有其相悖之处,即其所谓反天道自然的观念,它表现在人道的必然或应然对自然天道的反动.这里也反映出了老子哲学中的深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史官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官主要的原始职务是观象制历。由于在远古时期的中国,现象制历的技能主要掌握在巫和瞽这两个社会群体的手中,因此,巫、瞽共同构成了史官的源头。受时代的影响,史官的现象制历蒙上了浓厚的原始宗教的色彩,因此在早期国家政权机构中史官是以知晓天道的神职人员的身份出现的。史官的记事功能由巫、瞽共同造就,其中尤以瞽对史官这一功能的充分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史官由于通晓文字,遂使其功能在各种文书工作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董京泉 《云梦学刊》2012,33(2):16-24
老子的道本体论、和谐思想、自然无为和依道治国的思想以及老子首创的作为哲学范畴的道和自然、无为等范畴值得作出系统的考证和阐释,以澄清在这些思想和范畴上的模糊认识。老子无为而治和依道治国的思想特别值得重视,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老子由此提出的依道治国方略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对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和依道治国的方略,应当批判地汲取其思想精华,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时代性问题加以诠释,使其成为富有时代精神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2.
宋志英 《齐鲁学刊》2006,(1):106-109
晋代是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在继承了曹魏始创的史官制度———著作官制度的基础上又有所完善,史官的选任更为严格,但由于晋代史官选任制度受到了九品中正制的较大影响,许多士族子弟依靠门第得任史官,从而造成了晋代史官虽多但堪当史任者却相对较少,高水平的史著也不多见的现象。另外,晋代史官选任制度对南北朝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一位杰出的讽刺作家,其作品对后世的讽刺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最早在清朝末年被引入中国,并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而它的中译本中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林纾的译本,名为《海外轩渠录》。目前,中国对斯威夫特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很多,但它们多是停留在将其与中国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进行单一比较的层面上;本文试图将其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几位主将的影响结合在一起,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于一体,从宏观角度探求斯威夫特对中国现代讽刺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东晨 《云梦学刊》2011,32(2):55-63
从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史学发展到近代中国史学,世代史学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讨论"封建"与"封建社会"学术问题,应坚持马列主义史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对待传统与近现代史学及世代史学家,在继承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学。  相似文献   

15.
老子赋予"道"以自然、无为的属性,其"无为"思想蕴含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内在哲理和客观规律,以此为人们确立一种自然无为的行为模式,并试图借助这种行为模式来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深刻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真义,对于正确解读自然无为与生态智慧,处理好尊道而为与尊重客观规律,把握为而不恃与价值回归,坚持无为而治与管理创新,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纠正人们在老子"无为"思想认识上的消极和退缩主义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顾颉刚对古史的批判,以质疑传统的道统观为逻辑前提。顾颉刚认为,中国的古史是按照道统的体系编排演绎出来的,传统说法中的老子虽非道统中人,但老子及《老子》书由编造而成,是道统说的派生物,因而要一并推翻。这种对古史系统的存疑态度,为研究中国传说古史开阔了学术视野,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然而,顾颉刚的疑古由于对某些传说缺乏分析,对于古史中包括有关《老子》的一些论断也失之主观,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注重道德伦理实践,而且具有表现为理性思维的形上之学。以“道”为理论核心的《老子》哲学就是中国形上学思维的最早表现形式。“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本体。《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是有与无的内在统一,是万物发展的宏观场合。“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杨迎平 《齐鲁学刊》2012,(5):145-148
当中国现代话剧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方法作为话剧的唯一创作方法的时候,老舍却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曲艺,并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中国现代戏剧。《茶馆》便是老舍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话剧的典范,目的有两点:第一,为了"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第二,将传统的"玩艺儿"保留下来。继承古典戏曲的象征性与舞台假定性,并向传统曲艺学习语言,特别是将相声的表现方式运用于话剧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话剧之路。  相似文献   

19.
梅启波 《晋阳学刊》2008,(6):101-104
欧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对留学英国的老舍在认知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某种制约。更明确的说,就是欧洲关于东方的知识使老舍认识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形成了某种定式,让老舍形成某种“自我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而不自觉。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国后,试图摆脱这种影响,在这方面开始了痛苦的文化探寻:突破自我东方主义的影响,探寻中国文化身份。他~jtl,说《猫城记》和《断魂枪》记录了这一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