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经》在论述用人之道方面是很有精辟见解的,本文予以扼要介绍。一、“旧井无禽”殷鉴不远《易经》作者在论述用人之道时,多次谈到殷商时期的用人路线。既总结了殷商有些时期的正确经验,也总结了殷商末期的错误教训。在谈到殷商正确路线时,他特别提到了殷高宗武丁,认为那个时候强调“亲君子,远小人”的路线是正确的。武丁时期,西北有个大部落叫“鬼方”,经常在边境骚扰,武丁曾因此率兵征讨,从三十二年开始,三十四年胜利结  相似文献   

2.
武丁时代的殷商王朝,“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诗经·玄鸟》).这都是武丁举贤任能、用兵四方的结果。《后汉书·西羌传》说:“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二年乃克。”可见抵御外族入侵是武丁继位之后殷商王朝的燃眉之急,而征伐鬼方则是当时相当艰巨持久的一个大战役。由于史料的缺乏,这一战役的具体情况,人们久已不得其详。本文根据各方面的有关资料.试将武丁伐鬼方的进军路线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考索如下。  相似文献   

3.
释“ ”     
成语“ ”见于武丁早期卜辞。 即不字, 像以丝绳系物下垂之形,乃县字之初文,后加心作 , 像蛛在网上之形,释 ,又写作蛛。“不悬蛛”即蜘蛛不在网上,故是吉兆,也是吉语。它与同版的兆序、二告、卜辞没有直接关系,和兆 的清晰与否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过去常听到“秦赵同祖”的话,查阅史记,觉得此说有据。依照《史记》“本纪”诸篇的记载:夏的祖先鲧,商的祖先契,周的祖先弃,秦的祖先伯益,都是传说中黄帝的后裔。在氏族和部落形成的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分,只是由部落往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速度上有快有慢。据记载,在虞帝舜时,鲧的儿子禹治水,功劳卓著;商的祖先契为司徒,“百姓亲和”;周的祖先弃“主稷,百谷时茂”。这三人都成为舜帝的贤臣。而  相似文献   

5.
《尚书·盘庚》是研究殷商史的珍贵资料之一。其内容不仅囊括了盘庚迁都于殷的前后经过,而且也涉及到其他方面。特别是关于“众”的十二处记述,深刻全面的探索这十二处记述的“众”,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商代“众”(包括“众人”)的身份和地位。本文拟就对《盘庚》篇中“众”的浅析,谈谈商代“众”的身份和地位。 关于商代“众”的身份和地位,学术界长期以来一直持不同的看法,相互间分歧很大。王宇信同志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一书的第五章第二节中对彼此间的认识曾予  相似文献   

6.
黄燕茂 《南方论刊》2009,(9):98-100
六世纪百越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冼夫人,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公元512)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于岭南古高凉的一个南越酋长家庭。冼夫人自幼聪颖过人,攻书习武,才智超众,跨据山洞,统领部落十余万户,雄踞高凉一方,威及海南、广西乃至越南、高棉、缅甸等周边国家。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爱护百姓,被南越各部族推为首领,尊为“圣母”。  相似文献   

7.
曹定云 《殷都学刊》2009,30(1):7-14
花东H3卜辞中占卜主体"子"是羌甲之后一支的"宗子",是重要的王室成员.他与"太子"(预定的王位继承人)和小乙之子"丁"(武丁)都是重要的"王位"竞争者,武丁并非法定的王位继承人.但武丁十分英明,在这场权力竞争中,他设法取得了"子"的支持,从而较顺利地夺取了王位.  相似文献   

8.
“也”“亦”兴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亦”兴亡探析陈宝勤汉语专表类同的副词只有“也”“亦”新旧两个,语义完全一致。本文以远古(殷商)、上古(西周—西汉)、中古(东汉—中唐)、近古(晚唐—明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为语料,试对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副词“亦”的衰落与灭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论殷周的文祭——兼再释“文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青万 《文史哲》2001,(2):86-90
从对殷商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中可以看到 ,在殷商的祭礼中有用文章典册祭祀祖先神灵的内容。从《周礼》、《礼记》等古代文籍中看 ,周代亦仍有以文章典籍祭祀祖先神灵的情况。因而 ,文祭应是殷周祭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周礼》、《礼记》中有“羹献”、“玉献”、“饩献”、“禽献”、“币献”等祭品名称 ,“文献”一词的构词法与它们相同 ,因而“文献”亦应为祭品之一种 ,即用以祭祀祖先神灵的文章典籍名。自郑玄以来对古“文献”一词的解释当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地子”是我国唐代的一种地税,过去唐代经济史的研究者对这个问题很少注意。致使对“地子”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甚至产生一些误解;本文即试图从文献记载及相关文书资料的相互印证中,就“地子”的征收范围、方法及其演变作一考释。一、“地子”的征收范围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承贵 《学术界》2024,(2):140-147
戴震通过“气化论”的论述,证成并显豁了儒家的“自生”理念。戴震基于对《周易》相关义理的解释发挥,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万物及其多样性生于气化的思想。其所谓“气化”,即阴阳五行化生,而阴阳五行即“气”,“气”是生命之形,亦即生命自己,故所谓阴阳生物,所表达的当然是“生生者自生”理念;其所谓万物皆因分得阴阳五行而成为各具其性的自己,即谓万物皆有其“性”,既然万物成为自己是因为各具其“性”,这就意味着万物所以生必有其本体之性,此本体之性即是万物成为自己的“所以然之性”,此“所以然之性”是决定万物或生命成为自己的最终根据,因而所澄明的也是“生生者自生”理念。既然“自生”理念核心内容是“生命所以生根源于‘所以然之性’”,那么可以合理地推出:第一,任何生命体吸收外来能量必须以本体之性为根据;第二,任何生命体无不具有责任意识;第三,任何生命体必然蕴含着自我革新的动力;第四,任何生命体无时不在完善自我从而内具道德自觉;此即戴震“自生”理念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2.
凉州起义失败了,但秃发氏部落并未被消灭。树机能死后,“从弟务丸立。死,孙推斤立。死,子思复鞬立,部众稍盛。”思复鞬死,其子乌孤立。当时割据河西的后凉王吕光(原苻坚部将)遣使授秃发乌孤为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  相似文献   

13.
讀了文史哲一九五六年第十二期上刊登的楊向奎先生:“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学習筆記一文以后,得到不少的啓發。但其中关于头一次大規模的社会分工问题,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見,特提出來与楊向奎先生商榷,并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楊向奎先生說:“现在流行的政治經济学,社会發展史或者是原始社会史,全说第一次社会分工是游牧部落从農業部落分化出來,使正常的交換有可能,因而發生了社会第一次分工”,但是楊向奎先生認为:“这种说法,根据恩格斯的著作看來是講不通的。”他說:“‘其余的野蛮人’,也只能是还没有达到这个階段(指游牧階段——濤按)的一些部落”“‘没有畜群的部落’不能理解为農業部落,只能說是比游牧更低一级的生產階段,……比游牧更低一級的生產階段也驯养动物和种植谷物,但他們不可能有‘大規模畜群底形成’。游牧部落是更發达了的畜牧社会,他們和其余部落不同,他們有大量畜群,他們可以拿出多余的資料从事交換,因而他們和其余部落区別开,也就是社会第一  相似文献   

14.
殷商有无宗法制?我国古代宗法制是西周开创的,还是如孔子所说:经过夏、商、周的因、损、益?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存在着异议的问题,本文仅就殷商宗法制作一简要的论证。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共同规律,以父权为核心的宗法关系是伴随着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的形成而形成的。父系家长制家庭公社虽已区分为自由人与非自由人,但仍是一血族团体。血族成员之间虽由于父权的出现而失去了原来的平等关系,但在经济上仍保存着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生产和共同消费的关系。家族公社是氏族公社的分枝,氏族之上有部落,部落之上还有部落联盟等血缘团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由儒、墨显学所传颂的尧、舜、禹“禅让”时代,即相当于  相似文献   

15.
“殷”、“商”之名,均由地名而来,分别得自于殷商民族和殷商王朝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国名、朝代名的“商”得名干漳水流域,时在商族建国之前;而“殷”得名于安阳附近的“衣”地,时在盘庚迁都之后。在殷墟甲骨文中,商代国名、都名皆称“商”,不称“殷”,而后世称之为“殷”、“商”或“殷商”。文献中的“殷”名与“商”名纠葛搅扰,不可强分。盖“商”乃当时人的称法,而“殷”及“殷商”互称是用人及后世文献的称法。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中的“众”字是否奴隸,在殷代社会史的研究上变成了重要的間題。据我們所知,除了董作宾、胡厚宣而外,其他的甲骨学專家大都認为“众”是奴隸。可是前些日子“光明日报”的“史学”上却有人說:相信“众”不是奴隸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有必要來重新温習一下过去人們关于“众”字的研究。根据过去的研究,“卜辞”中習見“告土方”一类的辞例,这是告土方作乱之事,而我們在“卜辞”中亦習見“告众”的辞例,这就証明“众”亦有作乱之事。这些“众”是什么人呢?是氏族成員么?氏族成員为什么会暴动呢?是農奴么?殷代要有了農奴才奇怪哩!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词义学的角度看。先秦“优”字无“优秀”义。“优”字在《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及子曰:“孟子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三个“优”字,杨伯峻先生都讲成“优裕”是很准确的。《孟子·告子章句下》:“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联系上下文,“优”也当“优裕”、“有余力”讲。《诗经·大雅·瞻印》“天之降罔,维其优矣”。高亨《诗经今注》云:“优,厚也。”也是“优裕”义。只不过是天降灾荒,百姓的灾难丰厚,也就是灾难沉重罢了。《国语·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商代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田野考古发掘成果的陆续公布,武丁时期国力强盛、政治开明、经济高速发展、文化灿烂繁荣等皆被证实。"武丁中兴"绝非偶然,与武丁父辈的经营及其对武丁的培养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丁的个人经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卜辞中“众”的身分和地位,学术界曾展开过讨论,综观有“五种大相泾庭的意见”。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不少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商代后期“众”的经济政治地位,提出了“众”是商代井田制农村公社的亦兵亦农的农民,是对商族本族成员的称呼等等看法。若将其与周之“周人”进行纵的比较,看二者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会有助于对“众”的身分地位的了解。笔者不揣愚昧,略述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史家多以为此句说的是契孙相土建立烈烈功绩,势力发展到了海外。但此说却是很有问题的。先商时期殷的势力在林立的方国部落中并不强大,一直到晚商的武丁时期才“肇城彼四海”(《商颂·玄鸟》)将势力扩展到四海之内。若说相土时即到达海外,实在是悖于史实的。因此,有的史家就以“宅殷土芒芒”为例说“相土烈烈”的相土可能不是契孙相土,而当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