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门阀制度在魂晋南北朝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门阀士族婚姻习俗的演变过程,记载着门阀制度的盛衰历史."士庶不婚"习俗使得门阀士族子女衰败,人才退化,后继乏人.这是门阀士族没落、门阀制度渐衰的一个直接原因和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两晋南朝几百年的历史,基本上是门阀士族掌握政权。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均与门阀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典作家向来就十分重视对统治阶级及其内部各阶层的分析。列宁说:“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马克思提供了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分析每个阶级以至每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阶层所处地位的光辉而深刻的范例。”(《列宁全集》21卷40页)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舞台上一个重要阶层,本文拟就门阀士族的涵义、门阀士族存在的经济基础、门阀士族在政治上的独占性及其‘士庶之别’的等级编制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士族制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族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有些资料又称其为世族、豪族、郡姓、大家、名门、门阀、阀阅等。士族制度是世家豪族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段历史,士族制度是怎样走完它由兴到衰的路程的呢?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官僚集团的支持下建立的,所以,东汉政权对豪强地主的利益倍加保护,使得豪强地主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种种特权。在政治上,豪强大地主世代担任政府的重要官吏,形成门阀,并通过他们的门生和故吏,在朝廷内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势力集团。在经济上,豪强地主霸占着大量的土地和劳动人口,他们…  相似文献   

4.
脱胎于内徙胡人的北朝胡姓是中古门阀士族群体的重要成员,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的士族化道路与汉人迥异,体制层面的门第建构与文化心态的华夏认同双管齐下,在门阀化的同时潜移默化间变夷从夏,汉化归根结底是以上流阶级为导向的门阀士族化。故籍善无郡的北齐鲜卑尉氏家族的发迹堪称明证,他们并非著籍河南洛阳之北魏勋臣尉迟氏,而是东魏、北齐因缘际会的新贵,符合士族社会门第再造的规律。河北保定曲阳县产德乡近年出土大量尉景家族墓志,以墓志为中心,揭示其门第形成和观念嬗变,反映了胡姓士族的演进趋势。门阀化与华夏化是这些墓志修撰的并行主线,表明二者一体两面的紧密关系,而围绕婚(社会)嫁、宦(体制)、学(文化)展开的篇章,更能展现尉氏新贵高度的门第与华夏自觉。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应算是阶层变动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士族,至宋朝时,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后裔已难以再凭借门阀而“显著”,亦难以像先朝一样以门阀相矜.但是,某些适应宋代社会环境的支系,仍然可以不断培养出仕宦成员,成为两宋世家大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东汉豪强地主,史书往往称之为“大姓”、“著姓”和“名族”,因此在史学界也叫做大族豪强地主。豪强地主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早在西汉后期即有很大发展。东汉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对东汉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且与后来门阀士族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因此,探讨一下豪强地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了解东汉以及魏晋时期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论元嘉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宋元嘉时期的政治局势反映了东晋至南朝的历史巨变,由昔日司马氏垂拱,王、庾、桓、谢等门阀士族轮流当政的局面演变为新的皇权政治。元嘉三十年间,君相矛盾冲突激烈;东宫太子、宗室诸王势力膨胀,土族地主和庶族地主政治地位亦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的中枢政局及刘宋与北魏的战争、北强南弱局势形成的原因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出台的一系列特权法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特权法与士族门阀制度的内在关系,明确指出:士族门阀制度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魏晋时期的特权法在士族门阀制度的演进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门阀士族垄断经济、政治和文化,同时也垄断史学,所以那时的史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打上了门阀士族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史学,乃是门阀士族的史学。谱系之书风起云涌般地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魏晋南北朝的谱系之书,主要包括家谱、姓氏学和谱学专著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门阀,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门阀是豪强、士族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有一个发生、发展、衰落、消亡的过程。门阀的历史大约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门阀历史的第一阶段——两汉,是豪强地主的形成时期。早在西汉前期,官僚、地主及某些封君就已着手兼并土地。史载:“上(刘邦)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肖何)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又载:“(田)鼢……治宅甲诸弟,田园极膏腴”,又“鼢使藉福请(窦)婴城南田,婴大望日:‘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相夺乎!’不许。”“丞  相似文献   

11.
<正> 以前,人们总认为魏晋玄学是门阀士族的官方哲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魏晋玄学虽说是士族哲学,但并不是士族的官方哲学。魏晋时期的门阀士族有派別之分。从身世上讲,一部分士族是由汉代的豪强地主、高级官员、儒门大族演化来的,这部分人名望高贵,在社会上拥有很大的势力。一部分人则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在汉末的大动乱中,靠着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逐渐升发起来的。从思想上讲,前一部分人是世代儒学,具有家学渊源,自幼习礼读经,对儒家名教有着特殊的感情。后一部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在彭泽令上决然的辞官行为,既不仅是因为不堪吏职,也不仅是久有归隐之志等,关键还是他的门阀观念受到了刺激。陶渊明有着作为士族大户的身份优越感,束带见乡里小人督邮,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侮辱。彭泽辞官其实是陶渊明在晋宋之际门阀士族地位剧变文化语境下一个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隋王朝的统治者杨氏一直标榜其祖籍为弘农华阴,先祖为汉魏之际头号门阀士族弘农杨氏。但大量史实证明,杨氏出自山东寒庶,家族的发迹主要靠西魏大将军杨忠屡立战功,以军功成为关陇集团核心成员,奠定了扬隋帝业的基础。西魏、北周上层统治者通过赐姓、改易都望这一集团政治行为,伪冒士族,杨氏堂而皇之成为“弘农杨氏”、“武川镇将”。关陇集团胡汉混杂,士庶莫辨,虽有门阀化趋势,但隋时门阀制度已被度除,门阀只是留存于社会观念及婚姻习俗中,杨隋并不代表门阀利益的政权。  相似文献   

14.
陶侃出身于南方土著豪族,在两晋时代以北方高门士族为核心的士族社会中,其家族没有获得正统士族身份。陶渊明本人的真正身份为寒素士人,并且因生活贫困,常以庶民自居,与门阀士族社会有相当隔阂。渊明的立身制行也是典型的寒素士人的特点,其文学创作则突破两晋士族社会贵族文学的趣味,直接继承汉魏以来寒素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考察门阀士族从兴起、鼎盛到衰亡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南朝刘宋这个时局转换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古政治史发生了急剧变化,长期左右江南政局的门阀制度开始走向没落,由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本文从考察在门阀政治中扮演主角的门阀士族命运的演变入手,力图揭示这一时期门阀士族从政治中心到边缘的诸多问题,以此角度来审视魏晋南北朝史中门阀制度是如何由盛而衰的这个热门课题。一东晋末年,长期积累起来的种种矛盾尖锐激化,以刘裕为代表的在动乱中发展了实力的寒人集团乘机而起,最终代晋建宋。披阅史籍,我发现这一历史事变居然在即将被改…  相似文献   

16.
门阀士族的衰落与衰亡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志新  朱绍华 《河北学刊》2002,22(5):126-130
中古时期的门阀士族经历了一个由不断衰落直至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特权的丧失,衰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文化优势的丧失。大兴科举,发展学校教育,是导致门阀士族文化优势丧失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门阀·门阀政治·门阀观念付永聚门阀地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曾经创造出一个门阀政治的特殊时代,而且还曾以强烈的门阀观念影响了长达六、七个世纪的中国历史。1.区别是否门阀的标准,迄今见仁见智,难...  相似文献   

18.
张银堂 《文史哲》2003,(3):149-152
门阀势力的兴起是魏晋时代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 ,东汉以来的士族阶层演变为门阀势力 ,并开始对社会进行奴役。门阀势力的兴起 ,破坏了封建政治的正常运作机制 ,造成了社会空气、政治空气的严重逆转。首先向门阀统治发起冲击的是有名的竹林七贤 ,尤其是他们的领袖阮籍和嵇康。他们的反抗方式是佯狂纵酒、攻击名教、行为放荡。在貌似怪诞的思想行为背后 ,隐含的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痛苦与精神焦灼。继承阮籍、嵇康的叛逆倾向 ,继续对门阀统治进行反抗的是晋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由于地位和处境不同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的道路。但归隐并不能隔绝他和现实政治的关系。所以 ,在看似悠闲的人生背后 ,同样隐含了知识分子痛苦的心理折磨与精神焦灼  相似文献   

19.
一、门阀士族富贵“非轨道之所得”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门伐土族统治的时代,门阀土族给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研究这个时期的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必须对门阀士族的阶级特性及其统治有一个深切的了解。门阀土族是一个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阶层。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后,在门阀士族的操纵下.按照这个集团的利益演变,对才德越来越忽视,对出身越来越看重,到西晋初年,家世成了唯一的标准,官品成了一种世袭特权。九品又分出高品和卑品,二品以上为高品,三品以下为卑品。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土族”的局面.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 玄学是门阀士族的意识形态。在门阀专政的东晋社会,玄学一枝独秀。东晋的玄学家们虽然在理论上无所建树,但他们身居显职,口吐玄虚,手挥(?)尾,大扇玄风,以至于“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随着东晋门阀政治的瓦解,玄学从兴盛走向衰落,儒学重新获得生机,玄儒消长是南朝思想文化变化的必然趋势。刘(?)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学的变化如此,整个思想文化的变化也莫不如此。当门阀士族丧失了对最高权力的控制,玄学也就逐渐地丧失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