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贺《南园十三首》组诗并存两个声音,一方面是勉强的牧歌情调,另一方面则是真实的苦难倾诉。这两种声音与他的悲剧的命运、深切的痛苦、狂热的理想、尴尬的身份、艰难的生计紧密地纠缠在一起。本文对这一审美特质进行了详细解析,以期窥见李贺的隐秘文心,彰显李贺诗歌的独特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2.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在唐朝众多的诗人中,毛主席特别提出李白和李贺,这是因为,年轻的诗人李贺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特殊的艺术成就。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县) 人,曾当过九品的奉礼郎,职卑位贱,一生郁郁不得志,死时才二十七岁。李贺是唐王朝宗室的后裔,是一个没落贵族,但就其实际的政治、经济地位而言,则属于中小地主一类。他生活在唐朝德宗、宪宗时代,当时  相似文献   

3.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晦涩,有其独特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倾向。这种追求与倾向,与李贺的自身经历有关,更与其所处的大唐帝国由盛变衰有关。把握住了这两点,也就把握住了理解李贺诗歌的关键和钥匙  相似文献   

4.
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清人王琦编注的。王琦是清代研究唐诗的专家。他的《李太白集注》,跟仇兆鳌的《杜诗详注》齐名,但《李贺诗歌集注》卷首,选登了戴叔伦《冬日有怀李贺长吉》的诗。据权德舆所作戴叔伦墓碑铭,戴是德宗贞元五年(789)死的,而李贺则是贞元六年(790)生的。这首诗或是伪作,或是所怀李贺长吉另有其人.总之不是诗人李贺。王琦盖误也.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李贺的诗歌是这个黄金时代产生的一朵奇花异卉 ,但是多少年来对李贺的诗歌毁誉不一、褒贬不同。曾经有人把他看作是唯美主义者 ,认为他追求的只是形式美 ,与现实没有多大关系。 2 0世纪 70年代 ,有些论者受了所谓评法批儒的影响 ,把他列为法家诗人 ,认为他的诗歌处处和儒法斗争相关。 80年代以后 ,有些学者反对从儒法斗争角度去评价李贺 ,可是又走入另一个极端 ,避而不谈李贺诗歌和时代政治思想斗争的关系。这样 ,李贺的面目及其诗歌的历史价值还是模糊不清。究竟如何评价李贺的诗歌呢 ?这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李贺作为中唐诗坛的代表 ,无疑他是带着时代特色和个性特征走进中国诗歌的圣坛。他以“鬼诗”、“鬼才”著称 ,然而他对李白、杜甫诗风的继承 ,仍是有迹可查 ,这一点中国古代诗评家中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 ,本文试从李贺同时代及其后人评论中 ,论证李贺与李白、杜甫诗歌的渊源。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8.
李贺诗歌表现出一种“不使人易窥其意旨”的神秘美 ,这主要表现在梦幻性、象征性、错觉性、暗示性和朦胧性等方面 ;构成李贺诗歌神秘美的成因主要有 :尚奇的审美意趣与创作心态 ,创作中的无意识 ,直觉化的感受事物的独特方式 ,追求陌生化的艺术效果等。  相似文献   

9.
中唐诗人李贺在明代诗学批评中受到广泛的关注,表现为:一,人们结合历史时期诗学趣尚,从正变理论的角度对其予以了考察;二,对北宋以来以“鬼才”贬抑李贺之论着意进行了辨驳;三,由对其作诗用语、诗法、创意等的单向度抑扬发展为作较辩证深入的见析。明代诗学批评李贺论的空间被极大地展衍了开来,这为后世李贺论的全面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11.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12.
何新所 《中州学刊》2012,(1):181-183
王庆澜的《和长吉诗》是现存唯一的对于李贺诗歌进行全部唱和的作品。唐代天才诗人李贺的作品,以其瑰奇的风格独树一帜,受到历代读者的广泛喜爱,拟长吉体、和长吉诗,代不乏人,构成了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层面。关于李贺诗歌接受史方面的研究,专著、论文已经很多,论述可谓详尽。馆藏王庆澜文集更正了以前研究中对其生平及著述的错误记载,论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自跋》的理论价值并阐述了王庆澜《和长吉诗》在李贺诗歌接受史上的重要价值,极具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很值得一读”。这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对李贺诗歌的赞赏。李贺,字长吉,公元七九○年出生在今河南宜阳县境内的昌谷,只活了二十七岁。他才华出众,可是短暂的一生,受尽迫害,困顿抑郁,处境非常凄凉。在贞元、元和时期激烈的社会阶级斗争的推动下,他用自己的笔,自己的生命和血忱,唱出了他所处的中唐时代的声音。他遗留给我们的二百四十多首诗歌,在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艺术上更是别标一帜。这些诗,想象丰富、奇特,构思新颖、精巧,语言凝炼警策,色彩浓艳,对屈原以来诗歌创作中积极浪漫主义传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就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淡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张振谦 《理论界》2006,(3):193-194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道教神仙事物、道教典籍和存思术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思维方式、艺术语言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艺术奇葩的绽放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典故的"有意误读"是李贺诗歌美学的一大亮点.由于有意误读,典故原义与语境义之间便构成对话与冲突,从而在诗句中形成语义裂隙,诗意变得隐秘而复杂."任公子骑白驴"、"虞卿"、"千金买骨"、"魏明帝青龙九年"作为个案,对李贺诗歌的典故误读现象进行详细解析,以期窥见李贺的隐秘文心,彰显李贺诗歌的独特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6.
李贺除有很少几首五言律外,七言律他一首也不写。李贺不写七言律,包括七言律诗和七言排律,即当时所谓七言近体。在李贺全部作品中,确如姚文燮《昌谷集注·凡例四则》中所说,“斯集唯古体为多,其绝无七言近体者。”李贺不写七言律,是否由于缺乏写七言律的能力?这个问题,在分析李贺作品后,即可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自宋祁始,李贺便有了"鬼才"之称.这一称谓,实是对李贺的丑化与诬蔑.李贺诗歌确有少量与鬼魅有关的内容,但并非"鬼才"所致,而是其奉礼郎的职任使然.少量的"鬼诗"不能代表诗人的真正水平,其代表作<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俱是天才之作.视李贺为"鬼才",透视出一些诗评家们对创造意识的贬抑.  相似文献   

18.
考述唐代诗人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和赴京师会试的时间、情形及原因 ,分析李贺赴京会试的四种情形。结论表明 ,李贺应进士试不第 ,可能是礼部不准其参加考试 ,更有可能是他自己迫于压力放弃了考试  相似文献   

19.
在李贺诗歌里,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在对享乐、苦难、生死等生命问题进行思考与探求的同时,也借文学的形式,将其对爱情的人生思考诗化出来,创作出一批吟咏爱情的作品。据初步统计,在李贺241首诗中,涉及男女情感的就有41首,几乎占了四分之一。可以说,在李贺的诗歌里,爱情一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唐诗人李贺以其天才的灵智和奇诡的才情对苦闷而压抑的人生进行了大胆的放逐。在严苛而困厄的现实面前,诗人用神奇瑰丽、异彩迸现的诗作对自己的精神做了无羁的放纵,在潦倒的生活和落魄的心情中追求着心灵的极大自由;在放纵与超脱之后,又感生命的短促、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忧虑。这就构成了李贺不断在焦虑与放纵之间游走的独特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