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态文明:技术与能源维度的初步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文明形态,亦是对以往包括工业文明在内的诸文明形态的批判与扬弃。生态文明及其实践构序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包括其历史积淀的必然和生态时代的特征,特别是技术体系的保障和能源动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秀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15
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教训和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决定了生态文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现实生态危机深刻反思的必然选择,也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因生态危机而提出的生态文明,其道德意蕴源于对道德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即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翊民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3):148-151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逐步加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以罗马俱乐部发布的《增长的极限》为标志,国际社会开始反思生态危机爆发的根源。文章认为,当前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因此,建立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势在必行。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事实上已经包含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念,必将推动生态危机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5.
李松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7(4):33-38
当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认为,海洋文学应当引入生态文明建构这一新的维度,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维度的具体内涵:一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二是破除工具理性的"神话";三是回归朴素自然的生命观;四是具备深切的认同感与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只有这样,海洋文学才能真正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梁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1):60-65
资本的本性是增殖和扩张,而这一本性决定了资本的反生态性。在资本时代,资本不但是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而且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本身也被资本利用为获利的工具。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国家和政府一定要警惕GDP主义的诱惑,积极发挥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加强对资本有效有力的监管,使资本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也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莫神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能源开发利用立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紧密相连。运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加快能源立法,能源立法要向低碳化、生态化转型,构建有力的低碳能源法治保障制度体系,用低碳能源法律政策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用低碳能源立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促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体制,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首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1-4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达尔文、李比希、摩尔根、马尔萨斯、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系统梳理,有利于澄清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种种误读,进而彰显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对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公民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主体承担者,是公共人和生态人的复合体。一方面,生态公民需要向外发力,以强烈的生态正义观念主动维护社会整体的生态利益,另一方面,生态公民需要向内发力,以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操积极承担公民个体的生态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公民是生态社会的建构者、生态精神的承载者、生态利益的维护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基于生态公民的生态组织成长、生态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国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45-5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式,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诱发政治冲突,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发展: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实施绿色新政;建立健全生态环保制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发展基层民主,激励社会公众环保深度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保证生态公平,以使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和政治发展取得双进展。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5):47-49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进行长期深刻反思和扬弃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作为社会的重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不断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着力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汪顺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39-43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理性的生态理念指导下,正确有效地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杠杆,带领人民群众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选择。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路径为: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理性的生态文明理念;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能力;改革环境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决策”能力;强化监督,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在生态文化指引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4.
工业社会之前,“生态”不构成“文明”的形态,它只是一种“原生态”。科学技术、全球化、市场之所以与生态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因为它们脱离了“人民性”。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资本、市场、科技、全球化,它们正是解决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力量。把生态文明建设仅仅当作一种思想上的革命,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它将阻碍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并最终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局面的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正备受重视,厘清一些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9-32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正确理解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业务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武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2-35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生态问题。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澄明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种主流思想,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道路、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