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1926年4月15日,为了解决中共重庆地委学委书记杨洵和共青团重庆地委书记童庸生之间的矛盾和误会,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和共青团重庆地委,在秘密机关二府衙召开了一次严肃认真的民主生活会。  相似文献   

2.
中共重庆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和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要把重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战略目标。这对于确立重庆今后发展的方向,把握工作重点,增加重庆的城市功能,加快重庆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庆文化主源头:来自伏羲族的“蛇”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伏羲“蛇身”,而重庆的简称“巴”也是“蛇”,这两条“蛇”有关系吗?本文试以文献学、民俗学、考古学三重证据论证:重庆文化主源头就是蛇巴文化,它源自甘青高原上的一支伏羲文化。  相似文献   

4.
对巴文化起源、发展和兴盛的历程考古学分析,发现巴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由西向东播迁的总体趋势。同时,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楚文化在重庆峡江地区的出现,其西渐的态势反映了巴、楚势力的消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巴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3日至5日,由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重庆市巴人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重庆市巴人博物馆承办的巴文化研讨会暨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委会第四届年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国城九龙园区举行。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陕西、四川、重庆、湖北、贵州等地各大高校、地方博物馆、文管所等二十多个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近80余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巴文化与重庆历史地理、巴文化与重庆及周边地区历史发展进程、重庆区域经济开发与借鉴三个年会主题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讨和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各地专家学者对本次研讨会学术主题的热情关注与精深思考。  相似文献   

6.
重庆发展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辖后的“重庆文化”和过去“巴文化”的范围基本一致。东与荆、楚文化接壤,南与黔文化相交,西、北与蜀文化交汇,再北就是中原文化。我们把重庆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背景中,首先认识重庆文化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7.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重庆文化新论:谱系、生态与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文化是巴文化经历数千年演变,并与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追溯重庆文化的历史谱系,可以发现盐丹走廊是重庆文化分布与聚集的重要区域性文化线路,正是这一线路决定着重庆的文化生态和分区。在统筹城乡的视野下,只有实现城乡互动与文化交融,才是重庆文化的当代更新之道。  相似文献   

9.
张德邻书记在重庆市第一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中讲:“人才资源是重庆的第一资源。”重庆要发展,要实现江总书记讲的“重庆要后来居上”,人才问题是关键。女性人才作为重庆市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是重庆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试对女性人才开发与重庆发展的关系作一探讨,以便发挥好女性人才在重庆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民族来源、祖先世系、图腾崇拜论述了巴与蜀、巴与楚在文化渊源上的不同;再从行政区划上论述了巴与蜀在3000多年历史上的九分九合,分多于合;进而从文化分类原则、文化积淀原则、文化个性原则和“巴渝”二字的渊源、内涵四个方面论述了只有“巴渝文化”才能代表重庆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1.
重庆具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资源,它们共同为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有:三峡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与人文景观文化、饮食与火锅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正>哈尔滨:召开全国第十九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1月9日,全国第十九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的主题为社会科学普及的法制建设。会上,授予全国15个单位"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法制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广东、山东、重庆等全国社会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会科学》的“重庆历史文化”栏目,是一个读者了解、认识重庆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发掘重庆文化旅游资源、提升重庆魅力的重要途径。重庆是一个历史悠久、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城市。她个性十足,追求时尚而活力无限。在先秦,重庆就有自己独特的巴文化,战国时期又融入了同样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巴国的建立更是为重庆悠久的历史加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秦汉以后的漫长历史中,重庆在巴楚文化的基础上广泛融合其他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重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重庆人放达耿直而又火辣的性格。展现重庆这一年轻直辖市的文化魅力,“重庆历史文化”栏目算是眼光长远。  相似文献   

14.
学会短波     
1997年2月19日,新疆审计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1997年3月6日,新疆监狱学会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1997年3月13日,新疆报纸副刊研究会召开97年第一次常务理事会。1997年3月15日,新疆世界语协会召开常务理事会。1997年3月25日,新疆法学会召开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1997年5月30日,新疆市场营销学会召开97年第一次会长办公会。学会短波  相似文献   

15.
开埠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对重庆近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思想文化诸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因开埠而得风气之先,受西方文明影响,维新思想得以迅速传播,给民众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带来深刻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客观上促进了重庆文化的近代化。重庆人文精神亦注入新的内涵,日渐凸显出近代色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集团化,国际旅游业的区域化倾向也日益明显,传统的、观光型的旅游产品和市场结构受到挑战。在世界和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向多元化转变过程中,重庆如何在清醒、客观认识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塑造自己的旅游形象,寻找一个地方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业中的坐标;重庆如何以城为依托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这是重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课题。这里,仅对为什么要发掘、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文化,发展重庆旅游业,作一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此伏彼起,层出不穷。然而,在幅原辽阔的中国所发生的大小数百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像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在二十多年间发生两次重大教案,实属罕见。1863年第一次重庆教案,拉开了四川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序幕。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人民群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把四川人民反对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43年9月18日至27日,第三届国民参政会第二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其时,中共七名国民参政员中只有董必武一人在渝,他决定单独赴会。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1月5日至9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文化局和大足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主办,并由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省社科院大足石刻艺术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四川石窟艺术研讨会暨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在大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文物工作者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100多人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是第一次关于四川石窟艺术的学术研讨会。目的在于检阅近年来四川石窟艺术的研究成果,交流这方面的情况和经验,探讨四川石窟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艺术特色,以及它在四川古代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宗教史、思想史、民俗史和科技史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中  相似文献   

20.
《重庆年鉴》自1987年创刊以来,已满15岁了。15年来,《重庆年鉴》累计编辑出版15卷(本),1500多万字,为重庆市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编辑部自身赢得了荣誉,先后25次获全国、省、市级奖。1987年出版的第一本《重庆年鉴》就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2年获西南五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