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台湾和大陆同根同祖同源同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福建作为海峡西岸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与台湾联系最为紧密、交流最为广泛,在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方面具备先行先试的条件。本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的资源环境、市场环境和区位交通环境,以及海峡两岸具备的自然生态优佳、海滨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都市魅力迷人等旅游资源特色,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海峡两岸旅游合作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来,不少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后,都有这样的第一观感:看起来台湾已经远远不如大陆了——街道狭窄、设施陈旧、大城市中人流拥挤、偏远山区则贫困落后……然而,在台湾旅游,我却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在台湾,地铁有一个别样的名字叫做"捷运"。捷运车厢中的座位颜色是不一样的,普通的座位是浅绿色的,而车门附近为"老幼病孕"  相似文献   

3.
台湾入闽旅游市场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入闽旅游客源市场对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有相当明显的影响。以1998–2005年台湾入闽旅游人次占赴大陆比例及台湾赴大陆旅游人次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GM(1,1)模型预测入闽旅游客源市场趋势,通过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分析表明,模型精度高;用该模型预测了福建"十一五"台湾入闽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并结合调研情况综合分析台湾入闽旅游市场特征,为福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台宣传促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旅游台湾的文化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向大陆民众开放旅游,将促进两岸的文化交流。作为大陆游客,在这旅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台湾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四大组成元素,尤其要认清殖民文化遗存中的“日本情结”的本质。旅游业界要正确引导游客体验当地多元文化的特色,要合理挖掘、精心组织、大力宣传,使台湾旅游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作出贡献,在沟通两岸同胞骨肉感情上发挥无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台湾省是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同根同源之地,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其较为先进的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借鉴,以此推动大陆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学方式等五大方面入手,以福建师范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旅游专业为例,比较两岸旅游高等教育教学的差异,同时以福建师范大学旅游专业首届闽台生的视角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数字     
7000为促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实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近日发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至此,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东风”就是台湾方面授权岛内旅游行业组织与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尽快进行协商,作出安排。目前国内各家旅行社已拟定了赴台旅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订座系统(CRS)可通过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将航空信息与代理商连接在一起,使代理商可以实时销售各类组合产品,从而令旅客享有最透明的信息、最广泛的选择和最低的购买成本。在此拟通过对我国CRS的发展现状、相关链条元素(航空运输量、航空公司、销售代理人、旅客、旅游和酒店业)的分析,探究对外开放我国CRS市场的必要性,进而提出针对我国计算机订座系统市场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旅游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和旅游资料,对闽台两地近十年来外国旅游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与结构变化、主要客源国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闽台两地在外国旅游市场发展方面既有相似的一面,又存在较大的差异,闽台两地针对外国旅游市场在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共建、旅游节庆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台湾诗人的“中华价值系统”和“中华意识形态”及“中华文化记忆”与“台湾意识”及“台湾价值”,存在于通过旅游和写作旅游诗的两次转移而被重新构建的境况之中.台湾中生代诗人的大陆纪游诗是大陆风景名胜和中华文化记忆与意识形态结合的类型写作,具有采风写作强调景点意识的旅游意识和政治写作重视介入意识的当下意识,且方式多种多样,相同身份(台湾诗人)和相似经历(游大陆名胜古迹)使他们的写作动力源具有相似性,由“文化记忆”构建的“文化时空”比物理距离产生的“自然时空”对创作的影响更大,“时空错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郭旸  胡雅静  林玥 《旅游论坛》2020,13(1):13-22
文章以上海迪士尼乐园外地游客的时空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主要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选用网络游记数据加以辅助验证,补充描述旅游者的时空行为特征。文章采用运营商信令数据和UGC网络文本数据结合分析的方法,试图在数据使用方法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时空路径方法和时空行为的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外地游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较强,主要表现为短期自由行特征。游客离开迪士尼乐园后选择的游览景点分布不均匀,旅游者轨迹点的整体分布具有中心城区分布密集、城郊分布稀疏的特点;迪士尼对周边景点的旅游带动效果较弱。外地来沪游览迪士尼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选择非常明确,游览空间结构主要表现为单一目的地型的线性旅游结构;旅游者对于其他旅游景点的选择更偏向于休闲旅游产品。游客的时空行为特点和行为模式特征,与旅游者来自的客源地、旅游停留时间、景点开放时间、旅游者同伴类型等因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提高游客让渡价值是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泰安市576份旅游者的调查数据,从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景点、旅游宣传、旅行社服务、城市形象9个层面对游客的让渡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泰安市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并未显现,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生产效用的不可储存性和整体不可转移性,使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相对更多地依赖于旅游广告。语言文字是旅游信息资源的主要载体,旅游广告语(slogan)承担了直接而迅速地诱发旅游者作出瞬时性的旅游决定的责任,是有效地帮助潜在旅游者实施旅游行为的标识。客观科学地对旅游广告语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价是有效投放旅游广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旅游犯罪被害不但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找出形成游客被害风险知觉之情境或条件,了解不同旅游地区游客的犯罪被害风险知觉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在2010年1月至11月选择台湾、韩国及印度国际机场作为调查场所,询问离境游客在旅行期间的被害经验及安全感受。问卷调查采取受试者自行填写的方式获取数据,总共回收台湾160名、韩国192名及印度156名游客的有效问卷共508份。调查发现,不论是到台湾、韩国或印度的国际游客,一致觉得在旅游当地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机会最为普遍,也反映出游客在当地遭受骚扰、诈欺、盗窃的被害经历最多。到印度的游客在被害经验及被害风险知觉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韩国,到台湾的游客不论是真实的被害经验,或是风险感知程度上皆显著低于韩国及印度。游客对旅游当地的安全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入世"既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又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应针对"入世"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尽早采取以下对策培养"入世"旅游人才;实现旅游法制环境、硬旅游环境与国际市场对接;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大力发展跨行业、跨国界的旅游企业集团;实现旅游产品品种多样化、系列化、结构合理化;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优化入境旅游客源国别(地区)结构.  相似文献   

16.
森林旅游客源市场和游客消费行为特征,是确定森林旅游目标市场定位,优化森林旅游发展要素配置和旅游产品规划布局,制定森林旅游发展战略和对策的重要依据。以郴州市森林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从携程网、马蜂窝旅游网、新浪博客、百度旅游等国内主流游记抓取相关游记和点评,运用语义网络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对郴州森林旅游市场特点、客源市场、游客消费行为特征及对郴州森林旅游形象感知评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郴州森林旅游市场具有游客对森林景区关注度高、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和自驾游游客多、暑期旺季特征明显等突出特点,且存在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产品供给不足、景区口碑有待提升、服务及设施有待优化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坚持保护优先,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供给和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森林休闲、度假与森林康养发展,加强市场营销和特色品牌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山风景区导游服务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山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随着黄山旅游的发展,对景区导游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在对黄山风景区导游服务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导游自身角度、旅游社角度、行业管理的角度以及游客的角度,提出了黄山风景区导游服务质量提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甘肃是个旅游资源大省,石窟、宫观、寺庙远近闻名,佛道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向晚间旅游产品开发的便利性。随着近几年敦煌与邻省航线的开通,使得甘肃旅游过夜游客人数减少,愈加呈现出一种蜻蜓点水般到此一游、不过夜、不住宿的现状。因此,本文通过科学构思及实证论证,旨在借助特色晚间旅游产品的开发,吸引更多的游客过夜消费。本文阐述了甘肃特色晚间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旨在解决甘肃旅游过夜客人数减少、旅游时间变短、旅游收入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以国内5个旅游社交网站的游记文本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Gephi和ArcGIS等软件,探究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特征:游客感知北京景区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心聚集效应明显;(2)时间特征: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重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3)演化特征:游客感知景区聚类程度整体有所增加,游客感知景区呈由中心向郊区扩展趋势,文化旅游成为新趋势;(4)大事件后的积极效应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5)游客对北京目的地形象的情感感知呈现积极情感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鉴于旅游者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对旅游地的发展有着关键影响。笔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徽州古村落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项相对独立于黄山的旅游产品,旅游者主要来周边省市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以高学历的中青年为中坚群体,自组微型团体的份额已超越传统的旅行社团队并成为主流,"古"和"村"这两个基本属性是徽州古村落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多数旅游者满意其在徽州古村落的旅游经历,但当地在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和保护古村氛围等方面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