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我家住一楼.我家楼后面是几间平房,住着对退休的老年夫妻。从我家后墙到他们家的前墙,都属于他们的院子。老人在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还有一个葡萄架。老爷子喜欢京剧,经常边干活边唱,非常滋润。但是,这可苦了我了。我周末想好好休息,大早晨就能被折腾醒,因为老爷子紧贴我家后窗边哼京剧边侍弄他的蔬菜和葡萄。  相似文献   

2.
彭忠富 《山西老年》2009,(12):25-26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固执地守着老屋老邻居,伺弄着门前的庄稼地。我们三番五次地劝母亲搬到城里住,彼此好有个照应,可她总是推脱说:"过几年再说吧,乡下空气好,我得守着家里的老  相似文献   

3.
住在遥远山村里的父亲,进省城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让我带着他去拜访邻居。我为难,问他要拜访哪个单元哪个楼层哪个房间的邻居,父亲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说,六层楼三个单元。总共36家.我估计不出一个星期就能将你的这些邻居拜访完了,要是在村千里,走平坦土路,我一天就能将全村人家逛个遍。  相似文献   

4.
丁宁 《新天地》2013,(1):39
丁老师:你好!我这几天很着急,儿子在网上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人比较投缘。儿子说他的女朋友想搬到他那里住,问我是否同意。他现在一个人住在城里我家过去的老宅子里。我心里非常矛盾,这姑娘条件很好,不但长得漂亮,家  相似文献   

5.
黎洁 《社区》2012,(2):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第二次来,父亲踩了又踩新铺的地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7,(20)
居家过日子,谁家都会有生活垃圾,一般人家会在产生生活垃圾多的地方放上一只垃圾桶,等到出门时顺便把桶里的垃圾袋提出去放在院子里的垃圾箱里。而住在我家对面的李嫂家的垃圾桶却不放在家里,而是放在楼梯间  相似文献   

7.
刘凌 《社区》2012,(3):50-50
房子装修好了打电话给父亲,请他老人家来看看。 第一次来,父亲看到大门口的地砖,叹了口气,转身回老家去了。原来,邻居和我家装修时,各自把大门口用地砖铺起来,可中间“公用”的地方却留下了一块凹地,父亲的脚,正好踩在凹地上。父亲说:“你们哪像邻居啊,分得这么清!”我一时语塞。要知道,很多楼道里都是这样子,大家都习惯了。不过,当我补上几块地砖时,邻居直夸我,说当时也没想周全。没多久,其他楼层的邻居都效仿我们补上了这块阻挡邻里关系的凹地,这不能不归功于父亲的指责。  相似文献   

8.
邻居     
她一定知道我就是她隔壁的邻居;正如我也知道她是我的邻居就住在我的隔壁一样。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上班时分,下班时分,胶一般的表情,我们总能见着面。按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下来,我们算是能见到200多次的。天啊,我己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5年了。好几次,我其实是想和她打招呼的,准备好了微笑,却发现她似乎没有注意到,目光不住游移。算了吧,多此一举。有  相似文献   

9.
曾颖 《社区》2006,(22)
我到成都打工的第一年住在城乡接合部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和这里的大多数原住民一样,我的房东把自己小小院子里能利用的空间都修成了房子并租了出去。我和房东一家住在小院唯一的主体建筑──一幢灰色楼房的三楼上;二楼住的是邻近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一楼租给了几个水果贩子并存放他们的货。小院中还搭了一个石棉瓦棚,住着几个三轮车夫和他们的三轮儿。在楼的背后,原是一处猪圈,后来房东觉得喂猪的效益远不如租房,于是将猪圈改成了单间小屋,本文的主人公小林就住在其中一间里。小林是刷皮鞋的,来自青海或甘肃,总之是一个贫穷而又缺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俞敏洪 《可乐》2008,(1):45-45
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废弃的碎砖乱瓦捡回来。有时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进篮子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一个乱七八糟的砖瓦堆。我搞不清这堆东西的用处,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弄得没有回旋余地。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左右测量,开沟挖槽,和泥砌墙,用那堆乱砖左拼右凑,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干净漂亮地和院子形成和谐的整体。父亲把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相似文献   

11.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12.
搬进楼房已7个年头了,但我时常会想起住平房时的往事,尤其是邻里之间往来的温馨。我在平房住了25年。虽然平房是高深大院、大铁门,但左邻右舍之间的隔墙却不足一米高,站在自家院子里可以同时与左右邻居甚至邻居的邻居唠嗑,其乐融融。这种低隔墙,还有一个最大的益处是能够互相关照,尤其是治安方面。我的东面邻居是蒙古族,西面邻居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是十渡,我的家住在距离十渡15公里的王老铺,我家住的房子在海拔900米的高山上。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父亲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还让我记忆犹新。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烂瓦捡回来,或一块两块,或三块五块。有时候在路上走,看见路边有砖头或石块,他也会捡起来放在篮子里带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只觉得本来就小的院子被父亲弄得没有了转身的余地。直到有一天,父亲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开始左右测量,  相似文献   

15.
胡继红 《老友》2013,(8):20-21
南庄是山里,山里没有江也没有河,没有江也没有河的山里有座山叫高家山。高家山其实只是南庄的一个小山包。但高家山南边的田野上却有几处天然池塘,有池塘自然就有鱼,有鱼就有鱼竿,也就有了钓鱼的人,而顺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喜欢钓鱼的人。南庄小学在高家山上,我家当时就住在高家山上,顺老师也住高家山上。顺  相似文献   

16.
坚强的母亲     
湘香 《社区》2007,(15)
母亲到我的单位来,问我是否需要些什么,我才想起好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不固定地住在我家或哥哥家,尽管我们都还算孝  相似文献   

17.
美味瓷坛     
东雨 《北京纪事》2010,(8):103-103
眼前的瓷坛,让时光回到了童年。 那时我家住在朝阳区东三环,也就是现在的京广中心北面。那里是一大片平房。1969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放了学总跟着院子里的孩子们一起玩儿,主要是跳皮筋和扔沙包。  相似文献   

18.
余平 《社区》2010,(17):63-63
我的家在武汉江滩附近的老城区,这一带矗立着一栋栋老建筑,它们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幻。我家的房子是一栋两层小楼,据父亲说这栋房子是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人在武汉建造的.距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小楼前有一个20平方米的庭院,喜欢摆弄花草的父亲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植物,这里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19.
宋绍武 《老友》2011,(3):26-26
父母一直住在乡下的老房子里,喂鸡养狗,种菜养花,实在是闲下来了,就邀左邻右舍的大婶、大伯在院子里聊聊天。平日里,他们粗茶淡饭,很少看电视,大热天有时连电扇也舍不得开。尽管生活平淡,但老两口却很少生病,精神上充实、快乐。  相似文献   

20.
我家住在临街的一幢三层楼的二楼,楼虽旧了些,但却拥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露天阳台。阳台上养了许多花草,一年四季绿荫长青、鲜花不绝。一次,单位上几个同事来我家,看到这个露天阳台都羡慕不已。特别是几个女同事,拉来我妻子,指着一盆盆鲜花,问她是什么花。妻子笑着一样一样地介绍,我在一旁却说:"这阳台上长的都是玉米,是我和楼下邻居一起种出的好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