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民营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民营经济的内涵与外延,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有的认为民营经济是经营方式范畴,有的则认为是所有制范畴。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一观点提出的背景来看,民营经济的内涵应是指非公有经济,反之,从经营方式来理解大力发展的民营经济是不合逻辑的。把民营经济定义为所有制范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营经济”一词经常替代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有经济、民营企业、混合经济等概念 ,使人无法确定其内涵。如果按经济性质划分 ,对应的概念应采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或者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提法 (细分可以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 ;而按经营方式划分 ,其对应的概念则应采用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提法。总之民营经济不是经济属性而是经营方式 ,其概念只存在于特定阶段。现阶段宜以“民营企业”提法代替“民营经济”提法 ,因为这一表述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政府要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在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资本融通和财产保护等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工作。民营企业则需要做好自我调整和完善,以逐步适应变化的国内外市场。而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在市场准入、技术援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发展民营经济尤其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政府要切实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特别要在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资本融通和财产保护等方面做积极有效的工作.民营企业则需要做好自我调整和完善,以逐步适应变化的国内外市场.而社会化服务体系由于在市场准入、技术援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发展民营经济尤其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民营经济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民营经济=私营经济;广义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集体经济+三资企业=非国家经营经济。其中私营经济占比最大。历史上的苏联和中国,都曾有把个体小商贩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消灭的教训,这与对《资本论》的误读不无关系。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原则。中国需要民营经济,是民营经济改变了中国;要是没有民营经济的相应发展,也就不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在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才能纵横驰骋地发挥出来,不但有助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逐步得到重视和支持,目前事实上已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但当前民营经济方针仍然与实际状况有若干距离,造成了一些矛盾和困惑.中国的民营经济具有清晰的人格化产权主体特点、社会化特点以及高度公共化特点,与传统意义上的私有制经济具有本质区别.民营经济是群众自主创业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议确立民营经济是竞争性领域主体的方针,以推进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营化:中国经济的希望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概念是从经营权的角度,而不同于从所有权角度对各经济类型的概括。当研究哪一种经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既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时,把各种经济类型从经营权归属的角度分为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是非常科学的,民营化不等于私有化。从总体上看,民营比国营更有效。私有经济的发展与效率、公平、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营经济是与官营经济或国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建国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坎坷的历程。在一定条件下,民营经济可以使公有制与私有制互为实现形式;提倡民营化,并不要求所有国有企业都民营化。国有、公有是所有制范畴,国营、民营是所有制实现形式范畴  相似文献   

9.
民营经济是目前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经济成分,从1988年修改宪法开始,民营经济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再到1998年,国家“鼓励、引导、发展”的民营经济发展方针,到十六大上对民营经济地位的充分肯定,这些都表明今后民营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振兴我国经济,提高我国市场竞争力的主力军。进入二十一世纪,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化竞争。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5月23日,成立的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昊敬琏等著名经济学家在首届论坛上的演讲本刊曾在2006年第5期全文刊栽,反响强烈.2007年11月17日,由政协浙江省委、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和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举办的"借鉴徽晋商·做强新浙商--第二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在杭州如期举行.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长三角(浙江)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玉娣作主旨报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专家、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并指点经营韬略,纵论发展之道.感谢<联谊报>主编的支持.本刊分两期刊栽各位专家的演讲辞,这里先期刊登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王玉娣以及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全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的演讲报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从理论上把握它在现时代的新特点,解决它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相统一“何以可能”的问题。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赋予非公有制以新使命,非公经济的高效率性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置于更加现实的基础上,同时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等因素的积极制约下,当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过辨证的否定,必然为重建“个人所有制”准备新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曾长期存在着土地国有与私有并存的状态,虽然土地所有权国有的制度始终未被彻底打破,但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法律关系仍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实现与发展.土地所有权向私有方向发展虽起起伏伏,但从未间断,并最终形成了更加明晰的土地私有权制度,构筑起了具有中国封建社会特色的以土地为核心的物权保护体系.在土地所有权国有与私有的长期斗争中,法律最终从注重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转向了更加注重对土地使用收益权利的保护,并最终孕育和完善了封建社会的物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陈文科 《河北学刊》2003,23(5):49-53
坚持和完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结合中完善 ,特别是在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并注意走出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简单相加等几个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14.
韩广洁 《齐鲁学刊》2005,(4):151-153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呈现如下发展趋势:公有制经济比重虽继续下降,但仍会居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比重将进一步下降,但仍将发挥主导作用;集体经济将有快速发展,其重大作用将日益显现;非公有制经济将继续发展,但绝对速度将会降低;各种所有制实现形式趋于多样化,混合所有制将是其重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私营经济的地位和性质的认识,确立了对私营经济进行扶持和利用、限制和引导的基本政策,并通过公私关系的调整,把这一基本政策逐步贯彻、落实到基层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为现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的构建与完善,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产权形态客观上经历了一个由共有状态向私有状态转化的社会历程 ,其产权性质对转轨经济中劳动力失业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失业风险的成因与类型 ,国家与劳动者应分别承担总失业风险中的“系统风险”与“个别风险”部分。中国转轨经济失业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就是建立“国家与个人共担、个人为主体”的失业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等4个新的提法,表明我党对传统所有制理论实现了重要的突破。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经济的性质有何区别,如何理解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看待当前非公有经济中的各种消极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六大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目标紧密联系起来,突破了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对立的传统认识误区,强调各种所有制形式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十六大还突破传统所有制理论,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及新兴社会阶层在现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通过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保护私人财产及一切合法收入,在政治经济上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制度”是宪法中的重要内容,究政下的财政制度体现的是一种关于国家这一共同体的权力和纳税人之间财产关系的理念与原则。本文从财产的私人所有和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对宪政财政的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我国财政制度的完善,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历史规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是客观历史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经济为本、科技先行的发展战略,资本社会化发展趋势,宏观经济调控及分配方式变革,经济运行的有序性、计划性,分别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由私有制社会向公有制社会转变、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的辨证统一以及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配置规律所支配。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正逐步为社会主义准备着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