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七言绝句, 古今推崇李白、王昌龄, 其实晚唐诗人李商隐独辟蹊径,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婉曲中含远意多讽,含蓄里寓绵邈深情, 流转蕴藉兼而有之,其造诣之高可与王、李二人相比而绝不逊色。  相似文献   

3.
唐人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它的高度艺术成就,是许多诗人长期艺术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少数优秀诗人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因而一提到唐人七绝,我们不仅会联想到那些泠泠盈耳的动人名篇,而且还会自然地联想起那些以七绝名家的诗人:王昌龄、李白、李益、杜牧、李商隐,等等。历来对李益有不少赞誉,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这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而《夜上受降城闻笛》又一向被认为是李益七绝中的最佳之作。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说:“《回乐峰》一章(按,即指《夜上受降城闻笛》),何必王龙标(王昌龄)、李供奉(李白)!”可谓极尽推许之能事。所以,欣赏研究唐人的七绝,就人而论不可忘了李益,就诗来说不可放过了这首久享盛誉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原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4.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原注:崔九即殿中监崔涤,中书令湜之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世传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为《江南逢李龟年》。清代孙洙(蘅塘退士)把这首诗选入《唐诗三百首》,旁批云:“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黄生云:“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沈德潜云:“含意未申,有案无断。”亦重其著意于言外。这首七绝一向脍炙人口。首二句追忆在名王巨卿间的胜会,三句点出相逢的地点,结句  相似文献   

5.
“龙城飞将”一词出自王昌龄《出塞》一诗。全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是盛唐写边塞诗的著名诗人。他最擅长于以七言绝句这一诗歌形式写诗,赢得当时“诗家天子”(一作“诗家夫子”)之称号。有唐一代,只有李白的七绝堪与之伯仲。卢世璀《紫房馀论》说:“天生太白,少伯(昌龄字)主绝句之席,勿论有唐三百年两人为政,亘古今来,无复有骖乘者矣。”王昌龄七绝诗”善于用含蓄凝重的语言,表现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意旨遥深,尺幅千里,蕴味无穷。他的这首《出塞》诗,同样具有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6.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人,因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丞,一说为江宁人。他是盛唐开元、天宝时代的著名诗人,以七言绝句最为杰出,被称为“七绝圣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曰:“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他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作于开元末江宁住所,共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条:“晋王恭为刺史,改创(州城)西南楼为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王昌龄这首诗便是在芙蓉楼送别他朋友辛渐去洛阳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艺术胡问涛,罗琴王昌龄的诗歌,除存疑之作及佚诗残句外,今存154题、176首:五言古诗65首,五言律诗13首,五言排律3首,五言绝句14首,七言古诗5首,七言律诗2首,七言绝句74首,可说是诸体兼备的,其中又以七言绝句量多质高。他被...  相似文献   

8.
王渔洋《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其九论唐代乐府诗,云;“草堂乐府擅惊奇,杜老哀时托兴微.元白张王皆古意,不曾辛苦道妃豨.”称道唐代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乐府诗都写得好,具有古意,而不是机械模仿古乐府.其言颇为简括中肯.王氏此论,在其诗话中有较具体的阐述,可供读者参证.王氏门人何世璂《燃灯纪闻》(《清诗记》本)第十九条述王渔洋论乐府诗有曰: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卷一九0一据明张表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录余壹《重修朝宗门楼集句呈王宰》一首,此诗第四句为“津途去不迷”,集自李白。检安旗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詹铁教授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均未收录,当为李白佚句。”太白斗酒诗百篇”,其散落人间者甚彩,然历经宋、元、明、清以及当今学者的收集,遗珠渐次归读,但仍有遗佚。余读《全宋诗》而有幸发现李白两个位句(另一句为“满舢载酒糙鼓过”——《寄贺监诗》),甚喜,特为表出,供李白研究者之参考云。“津途去不迷”──李白佚句@房日晰  相似文献   

10.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上,王昌龄卓然为一大家。从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即《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中,我们可读到六家诗作74首,其中就有王昌龄的17首。天宝十二年(753年),殷潘选了所谓“河岳英灵”二十四人的诗作共234首成集,其中入选最多者即为王昌龄(16首)。殷璠甚至认为,王昌龄是唐代诗歌能够继承建安风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司空图论及唐诗,曾  相似文献   

11.
“一”,这个笔画最为简单、看似平淡无奇的汉字,在我国古代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却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些古诗中,一”字得到了巧妙的运用,起到了平中生奇的作用。比如:在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元人徐再思的“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双调水仙子·夜雨》)、清人易顺鼎的“青山无一尘,晴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天童山中月夜独坐》)等诗句中,“一”字都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各自烘托营造出别样的意境。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题为《古谣》总共4句28字的诗中,…  相似文献   

12.
“竹枝”,原是流传湘鄂川黔边的一种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依据这种民歌的格调,创作了《竹枝词》共二十一首,遂成为唐代中叶以后风行的一种诗体.湘西土家族聚居各县,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左右,先后改土归流,汉文化大量传入,“竹枝词”这种诗体很快的被土家族地区文人所接受.永顺地区的一些文人(主要是土家族),写了大量“竹枝词”,总名曰《溪州竹枝词》.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湘西土  相似文献   

13.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坛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其数量之盛、风韵之妙,前所未有。宋洪迈、清王士禛都曾编辑过《唐人万首绝句》,其中七绝数量又远远超过五绝。洪迈云:“予编唐人绝句,得七言七千五百首,五言二千五百首,合为万首”。前者竟为后者之三倍有余。从质量上看,“诗至唐人七言绝句,尽善尽美,自帝王公卿名流方外以及妇人女子,佳作累累”(宋荦《漫堂说诗》)。  相似文献   

14.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苑中最引人注目的花朵之一,盛唐诗坛的七言绝句尤为卓绝。一时诗人辈出,名花竞艳。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李白、高适、岑参、贾至等,都是诗坛的俊彦,七绝的高手。李白、王昌龄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则是这群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其七绝如双峰对峙,二水分流,高踞有唐三百年诗坛,占尽千古风流,使后人无出其右者。历代学者品诗谈艺,抉微探幽,对王、李或轩此轾彼,较其高下;或相提并论,誉其擅场。概而言之:推崇自然俊爽者,以太白为上;喜爱含蓄深婉者,以王昌龄为高。但纵观前人之评论,虽不乏颇中肯綮之言,然只只言片语,缺乏系统之理性分析;今人亦鲜有将二人七言绝句作全面认真之比较者。故不揣浅陋,略抒鄙见,就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名篇《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历来脍炙人口,其中“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中的“小谢”,现今的注家几乎众口一词,皆以为是指谢脁。我以为这实在是误解,试述理由如下。首先,李白这首诗中的“小谢”应该是指南朝诗人谢惠连。早在钟嵘《诗品》中谢惠连即有“小谢”之称,如“小谢才思富捷”云云即是(《诗品》卷中)。而谢惠连素为李白钦慕,他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中曾说:“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  相似文献   

16.
含蓄蕴藉写宫怨--王昌龄宫怨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绝圣手”王昌龄现存诗歌 170余首 ,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 ,令后人推崇备至。明代杨升庵称 :“龙标绝句无一篇不佳。”其中以宫怨为题材的诗作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这样评价他的宫怨诗 :“深情幽怨 ,意旨微茫 ,令人测之无端 ,玩之无尽 ,谓之唐人《骚》语可。”王昌龄缠绵细腻、婉转委曲的宫怨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成功的。王昌龄的宫怨诗 ,洗尽了南朝宫体诗的铅华 ,绝无浮靡轻艳的色情成分。他不是庸俗低级地描写女色 ,而是以含蓄蕴藉的手法 ,深刻揭露宫廷生活的黑暗 ,反映被…  相似文献   

17.
“长句”,这是唐代以来诗人们习用的一个名词。旧版《辞海》对它的解释如下: 长句,谓七言古诗,唐人惯称之。如李白诗“苦心不得申长句”,杜甫《简华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 东李白好”是也。宋亦然,如《石林诗话》称“张侯海内长句”是也,张侯谓张潜。所引李白诗句见于《江夏赠韦南陵冰》:“……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玉萧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其中“长句”一语宋刊本《李太白文集》、清康熙缪日芑刊本《李太白文集》俱作“一句”,注云“一作长”,王琦辑注本作“长句”,注云“一作一”,(《李白集校注》七四五页)究为“长句”为“一句”,尚难确定。故李白不一定是“长句”  相似文献   

18.
提起崔颢,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他的《黄鹤楼》诗,这首千古佳作,被南宋文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誉为“唐人七律第一”,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的记载又把他与李白联系在一起,据说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此诗,为之叹服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笔记小说的描绘、渲染虽未必可靠,但也足见后人对崔颢诗作评价之高。其实崔颢的诗作,在他生活的唐代就享有盛名,《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曾写到:“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把崔颢与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后出版的众多的唐诗选读本,在介绍崔颢的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王翰《凉州词》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但它究竟是一首“反战诗”,还是一首“赞歌”;其情调是“高昂”、“豪放”的,还是“忧郁”、“感伤”的,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说法:一说,“诗中流露出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感伤。”二说,全诗的情调是“豪放”,而“不是伤感的。”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把王翰归入“高岑诗派”,认为“作者人生观是乐观的”,“情调高昂”。说《凉州词》和王昌龄、王之涣的《出塞》一样,“呈现出无比雄伟的气魄  相似文献   

20.
绝句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应认真学习继承。绝句研究专家周啸天先生曾概括绝句形式云 :“所谓绝句 ,乃是一种齐言的四句体诗 ,这种诗于偶句用韵且一韵到底。作为歌诀即 :句齐言 ,篇四句 ,偶句韵 ,韵不易。”绝句的艺术特征则为 :“虚实相济 ,情韵为宗 ;融情入景 ,意在言外 ;意象集中 ,以小见大 ;偏师取胜 ,借端托喻 ;表现时空 ,因体制宜 ;绝处生姿 ,专主风神 ;组诗体制 ,聚零为整。”与古体诗、律诗相比 ,绝句是易读、易背、易学、易懂的诗体 ,因此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不少人更热中于创作绝句。几年前港台地区举办过“最受欢迎的十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