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当前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政府必须在客观上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及问题.它们是:其一,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政府、企业及下岗职工四方通力合作的问题.其二,要处理好就业与失业的关系.就业与失业是一对矛盾,二者结合得好又会形成市场机制.其三,要处理好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关系.其四,要处理好市场就业制度与政府安排就业的关系.其五,要处理好经济长期发展与短期大量安排就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梁梅 《南方论刊》2004,(2):25-26
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政  相似文献   

3.
夏琦 《江淮论坛》2004,(4):46-48
再就业问题是我国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解决的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问题。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结构所处的弱势地位导致经济实力不足以及陈旧的就业观念,使得再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难度很大。因此当务之急是在观有条件下,寻找出适宜欠发达地区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文红  刘薇 《理论界》2000,(3):23-23
再就业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协调配合 ,这种配合既有组织领导方面的 ,也有管理方面的 ,现在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几点初步思考 :一、转变观念 ,加强培训工作1 .切实转变两方面人员的观念。首先 ,是下岗职工要转变再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就业政策和就业体制都发生了变化 ,新从业人员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 ,从业和再就业对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这也决定了必须转变就业观念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因此下岗人员在选择就业单位和就业专业上都要有动态上岗的观念。其次 ,是企…  相似文献   

5.
再就业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再就业水平,界定其标准,不仅关系下岗、失业者自身利益,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下岗、失业问题的加剧,社区就业逐渐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从社区就业的特点入手,结合社区建设实践分析社区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社区就业的对策,以真正实现社区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最具紧迫性的任务,而黑龙江省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一是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突出;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困难群体再就业矛盾突出,同时还存在着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民进城打工同时并存的态势.而就业及再就业工作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百姓提高和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主要途径,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自觉性和更大的努力,从加强组织领导、调控宏观经济等方面积极做好就业及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黑龙江省面临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就居全国之首,实施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还会产生新的裁员,从而将进一步增大全省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拓展生产空间;二是强化政府对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三是强化政府的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点,随着企业兼并破产的实施和规范化,企业裁减冗员和人员分流已成为必然趋势。由此产生的企业大量富余人员及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并已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家劳动部推出了“再就业工程”,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的干预,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就业服务等各项手段,重点帮助失业6个月以上的基本生活无保障的职工和特困企业的富余职工实现再就业;1996年劳动部又启动了40个综合职业培训基地和10个就业…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未来一段时期内,广西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全区下岗职工已达26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面对如此多的下岗富余人员需要再就业,国有经济已无能为力,大中型企业要“抓大放小,减员增效”;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由于机构膨胀,面临精减和转换职能难以吸纳劳动力;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系统等部门是知识密集型部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限制了普通劳动力的介入,因此,要实现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进一步调整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一、个体、私营经济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厦门市失业人员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再就业行为进行辨析,发现再就业行为影响因素有:失业者的自然状况、家庭的劳务收入、再就业时的心态、失业前就业或再就业时的经历,其中影响力度最大的是失业者的自然状况.本文认为,无论怎样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都必须有失业者积极参与,并最终由他们自己实现再就业.因此,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给失业者更好更多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培训,是激励失业者再就业,并获得就业机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当今我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2002年9月,全国再就业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锫基总理首次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来说明我国就业与失业问题的严重性.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指出,必须把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具体分析,我国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丁锋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11-11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失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就业援助应成为这一群体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我国目前的社区就业援助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培训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畅。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支持,发展第三部门,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以推动社区就业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机制被彻底打破 ,控制失业率和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被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南京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与再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南京市就业社会体系的构建工作的开展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再就业是总就业的一部分,要搞好再就业,必须对总就业形势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总就业形势起码有以下几点是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们的就业对象只针对市民而不针对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机制被彻底打破,控制失业率和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被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南京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与再就业社会支持体系.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南京市就业社会体系的构建工作的开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再就业工程的宗旨是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合,帮助失业职工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到1996年,全国已有200个城市组织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这项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底,全国1274万下岗职工中已有640万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分流或再就业,再就业率达50%多。就新疆来看;到1997年底,全区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4万人,再就业率达53%。到1998年…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再就业工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再就业工程是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的特殊经济发展阶段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市场就业体制不完善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改革措施。是一个融经济与社会问题为一体、涉及各行各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宏观看,它既包含与再就业相关的一系列的组织与服务问题,又涉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还涉及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及其相互协调问题。从微观看,再就业工程涉及下岗失业调控,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就业指导培训、职…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岗女工已成为下岗职工的主体。这主要是由于劳动资源总量过剩、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科技进步等宏观因素造成的。就微观原因来看,有生理因素、个人文化素质因素,更有再就业观念方面的因素。此外,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还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为解决城市下岗女工再就业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1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2 .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产业;4 .加强女性劳动力资本投入;5 .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各级政府把它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也是合乎理性的一种选择。但是,重视解决好再就业问题,不宜脱离开其它社会经济目标孤军深入,更不能为了实现再就业目标,延缓或放弃其它社会经济目标的实现。目前出现的国有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