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有青少年三亿多,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青少年问题解决得如何,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乃至整个民族关系极大。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犯罪率呈较高增长趋势。二是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首先...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以及河北省青少年违法犯罪急剧上升。青少年罪案占全部涉案人员的比重始终在70%以上高位徘徊。在青少年犯罪发案率攀升的同时,罪种延伸、低龄化、智能化犯罪势头增强,犯罪组织化程度提高,对社会危害加剧。一、严峻的现实: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和动因河北省青少年犯罪有以下新的特点和趋向:1.从人员构成看,80%以上的人其文化在初中以下;重  相似文献   

3.
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入门,也是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向导。 犯罪青少年的心理在认识、情感、意志方面与正常青少年有很多不同的特点: 在认识特点上,犯罪青少年的认识能力很低,由于他们大多文化水准低下,知识结构极不正常,造成心理上的畸型,道德品质和思想性格出现缺陷,一遇外界刺激和引诱,容易在盲目的冲动下产生犯罪。  相似文献   

4.
徐凤英 《东岳论丛》2012,(8):189-191
流动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违法犯罪中的突出问题,该群体的犯罪具有一般青少年犯罪的特性,同时,又有众多自身的特点。流动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都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特殊需求进行特殊保护,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流动青少年基础信息库,完善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强化对流动青少年重点防控,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犯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单身成年男性人口的增加,强奸犯罪隐患加大,然而,网络的广泛普及使非婚性行为的产生更加容易,强奸犯罪的发案率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也使强奸犯罪的手段和方式趋向复杂化,较之熟人强奸和陌生人强奸,网友强奸显现出了其特殊性。对网络环境下强奸犯罪的趋势和特点进行系统的实证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此类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丽伟 《理论界》2005,(6):87-87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当今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突发性和多向性、集团化和增长迅速的特点。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牵动社会治安稳定、众多家庭幸福和整个民族兴衰的社会问题。应当看到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率日趋增长,这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尤为重要。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我国的青少年基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始终处于“顺境”之中,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无疑有益于青少年成长,同时也因其诸多方面的不成熟而导致其在“顺境”之中缺乏免疫力和抗诱感力,进而易被腐蚀,心理结构发生畸变,走上犯罪。1.认识方面的特征。人的认知水平高低,对于个体行为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同其他违法犯罪一样产生于相同的社会条件。但是其年龄的特殊性 ,决定了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前途理想等方面具有许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和问题 ,从而形成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特殊规律 ,形成不同社会制度中 ,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特殊表现 ;形成与中学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特殊政策和对策 ;形成预防和治理中学生犯罪的特种方法和举措。一、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是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既高度发达 ,又严重不平衡 ,社…  相似文献   

9.
国外青少年司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过人道主义思想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和青少年法制的制订和实施阶段。少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除了少年刑法外,还包括少年教育法、福利法、保护法、劳动法等等。狭义少年法是专指少年刑法和少年刑事诉讼法。 一些国家感到由于青少年发案率不断增长,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设想的是一种产品经济条件下的典型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可以简称为“产品型”按劳分配.当代历史的发展与马克思的设想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最主要的一条差别。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产生的按劳分配具有不同于“产品型”按劳分配的特点。第一,不是实行全国一个分配单位的单一层次的社会(中央)直接的按劳分配,而是实  相似文献   

11.
试论爆炸罪     
90年代以来,我国乃至世界的暴力犯罪尤其是恐怖性暴力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从全国范围着,爆炸案件虽在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爆炸案件的发案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正确认识爆炸犯罪,对于保护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爆炸罪,预防和减少爆炸案件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爆炸罪的社会危害性爆炸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首先,爆炸罪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安全,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公私财物的安全。在爆炸罪中,由于犯罪分子所使用的犯罪工具是爆炸物品或爆炸装置,属于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遏制城市犯罪的上升势头,本文揭示了对商品经济条件下我国城市犯罪的特点与原因,研究、探索了城市犯罪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在理论上丰富我国当代的犯罪学体系,还是在实践上预防和控制城市犯罪的增多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青少年犯罪具有八个特点:暴力性犯罪居多,共同犯罪居多,犯罪人背景是单亲家庭居多,犯罪人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居多,犯罪人员中无业人员居多,犯罪人中低素质者居多,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居多,犯罪人低龄化趋势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筑牢“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出发,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强青少年犯罪理论研究,密切为现实斗争服务。”这是省委常委、省公安厅长夏仲烈同志在浙江省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和浙江省刑事犯罪学会成立时的题词,也是他在大会上代表省委发言的中心内容。我省有关几个部门经过几年积极筹备,在1990年12月18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了省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和省刑事犯罪学会的成立大会。出席大会的6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向全社会呼吁: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政法工作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研究,探求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规律,更好地指导预防违法犯罪的工作。他们还呼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工作是一项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必须全党重视,全社会重视。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国内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长的形势下,研究犯罪和预防犯罪将显得更为十分迫切。省顾委常委王耀亭还要求:要发动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老农民)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择友失当是青少年犯罪的“中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我们对沈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基因问题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对这些人的结交问题进行了一般性探查。我们发现:违法犯罪青少年在反社会的行为中产生了意识——结交朋友,他们把哥儿们义气作为精神支柱,彼此联系,从而形成了一定形式的犯罪组织和相互关系。在获得一般资料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最后结果说明,结交不良朋友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中介,这不仅是他们违法犯罪的途径,而且是犯罪的重要条件。缺少这个条件,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机率则大大降低。因此,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即结交的规律、特点进行探讨,对于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群体是青少年群体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犯罪学研究中,对青少年的界定是14周岁至2 5周岁。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正处在急剧转型的时期,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犯罪所涉案件的性质和作案手段,明显地表现出社会经济转型期所具有的时代特征。即智能性犯罪、性犯罪明显增加,尤其是因心理异常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增多,大学生网络犯罪成为犯罪的新趋势,大学生犯罪的涉案范围有所扩大。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一)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因素分析。1.政治信仰动摇导致精神颓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应该是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紧要关头,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要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社会治安,而青少年犯罪现象恰恰是影响社会治安的关键一环。因此,努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这里是指外在因素,即社会因素.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是一定环境下的产物,因此,消除社会各种可能产生犯罪的生活条件和弊端,铲除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土壤,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必要条件。目前比较突出的社会弊端主要有三:一日“黄祸”.由淫秽设物与淫秽录像构成的黄色妖魔,经黄贩们的推波助澜,形成了一个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与成年人相比 ,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纠合性、隐蔽性、凶残性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 ,强化家庭教育 ,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 ,依法打击青少年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 在我国,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犯罪的人数急剧上升,一九六五年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38%,而现在占到80%以上,我省一九七九年青少年犯罪占80%,法院判决后的案件占57%左右。黄南州城镇人口中的青少年犯罪率,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的五年期间,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点一。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总的来说是:犯罪主体年龄低龄化;犯罪的手段成年化、智能化;信息化;一部分犯罪活动明显具有黑社会性质,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